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2023-03-23 04:08山东省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刘志广
家长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学方法探究

□山东省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刘志广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是学生接触更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支撑作用,有助于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开展探讨和实践,旨在找到更加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教育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具体展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全面、具体、明确,包含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和素养发展要求。

教师应明确中高年级数学应高于低年级数学的知识技能培养要求,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几何图形与空间、数据与统计等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等,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方法目标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应用题与实际问题、估算与近似计算、数学思维方法与策略等,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推理判断等,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形成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其学会与他人分享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对学习有责任感和毅力,尊重和包容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解题方法。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思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思维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学氛围营造以及有层次的教学设计,辅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优点是可以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的不同环节和内容。

从一开始的知识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以青岛版五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章“今天我当家”围绕小数乘法开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前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导入。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先播放一个购物场景的漫画,再设计一个导入式问题:“小丽拿着10 元到水果店准备买3 公斤苹果,每公斤价格为5 元。请同学们分析小丽的购物经费是否够用?为什么?”问题提出后,教师展示购物实例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小数乘法计算出总价。教师借助于生活场景开展启发式教学,将苹果和父母给的购物经费作为启发物,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启发式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上,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的兴趣。以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为例,第七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围绕几何图形与空间开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思考来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用纸板、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学生测量和切割出相应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将其组装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如棱长、表面积和体积等。然后,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加倍,宽高保持不变,那么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减半,宽高保持不变,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长方体的几何特性和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给每个小组一根同样长的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然后提出启发性问题:“哪种尺寸的长方体体积最大?”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设计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结合启发式的问题,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验证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正确性。

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几点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有所不同,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展启发式问题的设计,确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更多体现在合作式学习环境下,教师应组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对启发式问题产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兴趣。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优点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相较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形成思维模式,探究式教学法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开拓、创新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可以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以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为例,第七章“奇异的克隆牛”围绕小数加减法开展,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延伸性地设计一些探究式的主题教学方式,如第一个主题“探究牛的体重变化”,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牛体重变化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小数加减法计算出牛的体重变化情况,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探寻体重增长规律。第二个主题“探究牛的身高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牛身高变化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小数加减法计算出牛变化后的身高,探究牛的身高增长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在基础加减运算后的思维能力,即对牛的体重和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并非局限于基础运算能力。

在“分数”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思考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分数知识,学会计算分数,还应对分数计算形成逻辑思维。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为例,第七章“小小志愿者”围绕混合运算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探究式的课题引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如:“请回答小小志愿者服务时长计算的逻辑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志愿者服务表,包括志愿者服务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混合运算,计算每个志愿者总共的服务时长,并比较志愿者最长服务时长比最短服务时长多多少,探究并回答服务时长计算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假定志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数量的志愿者,每个志愿者完成任务的时间长度不一样,以此为每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要求学生计算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所需志愿者的人数。学生需要用加减法、乘除法进行混合运算,比较各个小组完成任务所需的志愿者人数。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探究并回答任务完成时间计算的逻辑关系。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教学方法较为适合数学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比较发散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外关系。但对于习惯于背诵公式、运用公式计算的学生,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应注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以适应他们的思维特点。

(三)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是关键问题,由于数学的枯燥性,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时,情境教学法对于那些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内容置于数学运算场景中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任务性场景,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教学的新鲜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以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为例,第七章“体验中的百分数”围绕百分数展开,这类知识通常被学生看作比较枯燥的内容,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不理解和兴趣缺乏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情境化的教学资源,在课程开始前播放关于人们体检的视频片段。其次,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介绍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方法,并展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范围,以及在正常范围内人数的百分比,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些体检指标?这些指标有什么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以及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问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问学生:“小明的身高是1.6 米,他比去年长了10厘米,那么他的身高增长了多少百分比?”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逐渐对百分数产生兴趣,在体检场景的营造下听教师的讲解,逐渐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次,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组织“猜数字”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提示用百分数来表示。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百分数知识。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百分数的信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针对性解决班级中多数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的情况,这类教学方法需要查找较多资料,还要在情境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素材的选取,以及教学中情境化的引导方式。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中高年级教学带来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机遇,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是基于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等工具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由教师自身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很大的原因在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通过黑板,呈现出一种平面的二维图像,难以让学生产生想象,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容易被色彩鲜艳、结构立体的图像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设计一种可视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形象化展示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过程,让数学图形变得生动、形象、可视化,便于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并且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变换的概念。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刨根问底的天性,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为学生制造一些悬疑或者层层递进式的疑问环节。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设计一种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互动游戏、虚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数学软件上设计一些数学谜题或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如在线图书馆、科学实验模拟软件等,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探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容易记住也容易遗忘,因此,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运算的记忆,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发放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部分学生感觉到压力。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创造出一种较为优良的巩固记忆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教育软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及时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巩固记忆的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理念不新、教学成效不足的问题,需要“提质、改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培育的价值在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还应注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探求良好的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