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北刚 聂亚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教育部 2020)。语言输入是确保唤醒学习者语言应用意识,发展其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其语言应用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为学习者语言输入提供了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如阅读教学文本类型及内容选择、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文本解读过程、文本加工效果反馈和评价等都会影响语言输入的质量。如何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文本加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值得教师关注和探究。下面在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及叙事阅读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叙事文本分析路径,为阅读文本的精细化加工提供指导。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为合理、科学发展学生的认知奠定了基础。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基于信息的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信息是学习活动的源头,是学习过程的具体对象和载体,也是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在信息和学习者之间,信息可以作为知识或技能存在,学习者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可以通过感知获取信息的基本要素并将感知结果存储于短时记忆中。通过学习者的个体选择,重要的或与其已有知识、经验相关的信息会被选择并进入工作记忆中进行加工。为了实现工作记忆加工的效果,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用以加工新信息的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如果要实现信息加工的良好效果,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进行感知、选择、记忆、理解、复述、内化等多方面的加工,这种过程的认知广度(多维性)和认知深度(层次性)就成为精细化加工的重要指标。因此,信息的精细化加工程度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叙事文本是以事件描述为任务的一种文体。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束过程构成叙事文本的主要内容。然而,任何叙事文本(包括基础教育教材中的记叙文)的终极目标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过事件过程,尤其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角色所思、所感、所为,反映某个特定情境中人性的多元与复杂,为读者自我省察和学习他者提供现实路径。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叙事文本的本体功能,研究者认为叙事文本的核心要素包括观念、主题、线索、结构、角色、内容。
观念,即文本中承载的有关人类和世界的关系。主题,即文本试图表达的社会或人际意义,具有抽象性和价值性。线索,即文本中用来将各种事件串联起来的主要事件。结构,即文本的逻辑发展形成的架构。角色,即文本中推动事件发展的生命体,具有外在和内在等各种意义。内容,即文本中用来支撑文本自身存在的各种要素,如语言知识、思维知识、文化知识、情感知识等。
叙事文本的“六层次”分析路径指教师利用叙事文本固有的属性对文本进行的观念、主题、线索、结构、角色、内容的展示、说明和分析。文本的“六层次”分析路径的目的是为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提供条件;本质是叙事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过程;外在表现是叙事文本的多维度分析;直接功能是为教师设计阅读教学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为学生发展提供切实的支撑。
阅读教学的叙事文本“六层次”分析路径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叙事文本固有的属性提出的,其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有效发挥“六层次”分析路径的本体功能,教师在分析叙事文本时应遵循全面性、深度性、价值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关注叙事文本的整体,包括知识、能力、意识到情感等维度,为阅读教学提供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方向。深度性原则,即教师对叙事文本的全面分析不只是对表层信息的分析,而应在全面把握叙事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价值性原则,即教师应从宏观上明确叙事文本的主题,确立文本的价值取向,为更具体、深层次分析如线索、结构、角色等提供意义场。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2a—2d的阅读文本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乡村男孩亮亮通过滑索去上学的故事,共分为三个部分:乡村简介、上学故事、村民愿望。
1.观念分析(Concept analysis)
阅读文本的观念是文本中承载的关于人类和世界的关系及其分类。具体来讲,阅读文本中的观念分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部分讲述了人对自我的认知及由此建立的关系,如信任、尊重、支持等积极关系,以及否定、贬低、放弃等消极关系。人与自然部分讲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及由此建立的关系,如尊重、保护等积极关系,以及破坏、征服等消极关系。人与社会部分讲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知及由此建立的关系,如服务、建设等积极关系,以及疏离、攻击等消极关系。
阅读文本的观念分析主要指教师从文本中抽取出文本所承载的观念,并依据观念进行主题构建的过程。
【案例】
文章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主要讲述的是亮亮上学途中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但是,亮亮与他的同学及乡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期望通过学习获得成长,这属于典型的人与自我的关系范畴。这个地方面临如此困境,相关部门是否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又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教师应以哪一种观念为核心处理文本呢?这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进行选择。
2.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
主题分析是教师从阅读文本中抽象出某种主题的过程,是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主题是一种价值性表达,是从话题中抽象出的具有价值判断的表达。主题一般表现为是与非、美与丑、义与利、善与恶等的冲突。学生通过分析文本的主题意义,能够对文本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张微 2007),对价值观的形成起引领作用;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技能,培养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李宝荣2021)。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以亮亮上学时的艰难历程切入,引发学生对困难的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主题分析如下:
How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in life?
How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School and life,which is more important?
话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本单元的话题是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通过对话方式询问上学方式。主题具有价值倾向性,是读者根据文本信息推断出的信息。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主题可以是“直面困难是人生的选择”“克服困难是人生通向成功的方式”“探讨教育和生命的重要性,决定如何实现生命价值”。
3.线索分析(Clue analysis)
线索分析指通过文本中的事件找出一系列线索并加以分析的过程。线索是文本中用来将各种事件串联起来的主要事件元素。文本的线索既可以是显性的,又可以是隐性的。找出文本线索并分析,有助于推测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线索分析如下: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get to school,some ways are easy,and some ways are very difficult.
There is a small village in China.A river runs between the village and the school.The river is big,and it runs too quickly for boats.There is no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A 11-year-old boy,Liangliang,goes on a ropeway to school every day.He is not afraid.He loves his school,his classmates and his teachers.
All the villagers have a dream—to have a bridge.
文章事件是“滑索上学、不断奋斗、美好梦想”,线索是“困难生活、迎难而上”,即一个“难”字。这条线串起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和村民的希望。明白了这条线索,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有关“难”(什么难?如何克服难?)的语言表达活动。
4.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一般叙事型结构分析流程:段落细节、段落大意、文章结构。该流程适合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尤其是语言理解、意义整合能力差的学生。基于文本新语言知识少、结构简单的特点,教师可以将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作为中心,将故事划分成“开端、背景、故事、梦想”四个部分,具体见图1:
图1:文章结构图
明确文本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叙事文本的细节进行整合,进而转述表达,为产出提供宏观框架。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结构分为“开端、背景、故事、梦想”,是典型的渐进叙述模式。教师分析文本结构能为学生整合故事奠定基础,也能为其反思提供参照。例如,教师可以设问“亮亮的乡亲有什么梦想?这个梦想如何实现?同学们有什么梦想?你们实现梦想的方式是什么?”
5.角色分析(Roles analysis)
角色分析是读者通过细节(语言、行为、思想等)刻画角色的特征。角色分析可以从细节到概括,也可以从概括到细节。角色分析一般采用如下问题链模式:What is he or she like?What do you think about him or her?Why do you think so?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or her?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with him or her?What can you do to help him or her?
图2是由文本衍生出的关系图,反映了人、自然和梦想之间的关系,person代表亮亮,nature代表自然,即亮亮家乡的高山、大河等。人们因为有梦想而不屈服于现实,而现实又是阻隔在人与梦想之间巨大的鸿沟。亮亮是努力追求知识和梦想的人,而上学路上的大河是残酷的现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析:What is Liangliang’s dream?If he wants to realize his dream,what will he do?Based on the text,what do you think Liangliang is like in his personality(品格)?
图2
6.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内容分析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水平,对文本包含的知识、能力、思维、文化等进行分析的过程。内容分析首先要关注语言层面的知识,即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等。其次,要关注文本所蕴含的阅读能力,如细节提取能力、语义理解能力、信息判断能力等。再次,在目前倡导思维能力发展的情况下,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语篇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关注文本承载的可以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容。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内容分析如下:
(1)语言知识层(Language knowledge)。
记忆、理解和应用:
for...
too quickly for boats
go on a ropeway
be like a father
It is their dream to have a bridge.
come true
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
between...and...
(2)阅读能力层(Reading ability)。
阅读能力层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事实细节、语义理解、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概括评价等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分类及活动设计见表1:
表1:阅读能力分类及活动设计
(续表)
(3)思维能力(Thinking ability)。
思维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预测能力、提取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断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发展。思维能力分类及活动设计见表2:
表2:思维能力分类及活动设计
(续表)
(4)文化素养(Cultural quotients)。
文化素养分析是教师从文本中抽取出某种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的过程。文化素养一般包括他者体悟、自我反思、精神唤醒等方面。文化素养的另一种分类包括诚信、勇敢、担当、爱国、礼貌、坚守等。文化素养分类及活动设计见表3:
表3:文化素养分类及活动设计
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发展核心素养的活动和任务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及阅读叙事文本的固有特征,提出了叙事文本“六层次”分析路径,并通过案例对其内涵、原则和具体操作流程进行展示和说明。从教学实践来看,“六层次”分析路径为教师深入理解叙事文本,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切实的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教材分析实践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增强文本分析意识和能力,高度认同文本分析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