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璇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全面贯彻落实“双减”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整体性的单元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其主体性,以提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感,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能力能够得以提升。作业是语文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将主体性的设计理念融入作业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小学语文教师更侧重于抄写或背诵类型的作业,这种作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极易导致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使作业失去教学价值,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作业设计方式,重点突出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提升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性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听、说、读、写,这四个作业环节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将其关联到一起,促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综合性是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核心设计原则,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将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整合到一起,确保语文作业具有综合性。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作业设计中,都要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打破传统单一、片面的作业模式,将各个作业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在语文作业中全方位展现单元中的核心教学要素,丰富作业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更具时代性。
(三)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好动的特征,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紧抓住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确保语文单元作业能够发挥出有效的教学职能。在“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不仅要具有教学意义,还要在不为学生施加压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热情,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融入作业中,促使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语文教师都遵循即学即练的作业设计原则,这种语文作业的任务性较强,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语文作业快速完成,无形中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逐步丧失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贯彻新课改的作业设计理念,将有趣的教学资源与作业内容、评价以及主题等进行有机融合后,提升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科学性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能够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学习道路前进。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将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目标后,把单元核心要点提炼出来,作为单元作业的主要设计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结合班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语文作业,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做作业中取得进步,以此增强其成就感和满足感。部分教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掌握不足,其所设计的语文作业非常不科学,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学习范围,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科学性设计原则不仅要体现在单元作业的内容上,还要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布置上,语文教师应为小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升其学习能力。
(五)系统性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评价机制都要具有系统性。首先,单元作业应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标,语文教师应在该目标的引导下,设计出更符合单元主题的语文作业。单元作业主要涵盖的是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因此单元作业应紧紧围绕单元的人文主题展开,将主题中的语文要素整合到一起后,沿着统一作业目标进行系统性设计,促使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目标观,逐步达成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其次,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也应秉持系统性的设计原则,将各个设计环节整合到一起,促使作业内容、目标以及形式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提升单元作业的设计效果。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通过多元、全面的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将作业过程和结果综合到一起,通过系统化的评价,提升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评价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围绕单元主题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应注重整体性和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设计。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确保单元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体现单元主题所要表达的核心含义。其次,语文教师应将部分与单元主题关联性不强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来,将其作为课堂作业或课下讨论作业,避免因单元作业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使学生无法明确单元主题所要表达的教学含义。最后,语文教师还应围绕单元主题为学生适当拓展与该单元有关,但教材中未体现的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其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夯实基础。
不同教学单元的教学主题不同,因此在设计作业前,语文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寻找相关教学资源,以此增强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创新性。例如,在进行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重点教学内容,确定一个与三个课时都有关的教学主题,并沿着该主题设计单元作业。在设计时应充分将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素材融入作业内容中,以此提升小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本单元主要有三个课时,分别为《我们的奇妙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这三节课看似关联性不强,但其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这个世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基于此,教师可结合深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关作业主题,如“丰富多彩的世界”“有趣的世界”等。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可将其分为课上、课中以及课后三部分,并围绕作业主题展开教学,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例,在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将不认识的生字及不通顺的语句画出来,在课本上重点学习标记内容。为增强单元作业的趣味性和主体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寻他们认为有趣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以此提升单元作业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课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其高效完成单元作业奠定基础,以《火烧云》为例,火烧云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教师在播放完相关图片或视频后,可要求学生将网络教学素材和课本中的内容结合到一起,并寻找他们共同的特点,将其作为课上作业。教师在将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可要求学生将三节课时中具有丰富多彩元素的事物、景物或现象,在课后整合到一起,并记录到笔记中,以此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合能力。除此之外,在设计本单元的语文作业时,语文教师还应突出作业的科学性,由于三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语文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题目,要确保每位学生至少能夠完成一道题,以此激发他们做作业的热情。
(二)注重分层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保证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取得进步,因此,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其设计出具有层次感的单元作业,从而增强单元作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设计语文单元作业前,教师要详细掌握班内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并将其分为A、B、C三类学生,A类学生主要针对的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B类和C类分别针对的是学习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结合这三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需为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单元作业。
例如,在进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展开分层设计。本单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与四大名著有关,如第一课时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景阳冈》等。因此,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语文教师应重点围绕四大名著展开。对于A类学生,教师可为他们布置具有较强开放性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去阅读四大名著,并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讲述出现的人物和主要性格特征,以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且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爱上四大名著,提升其文化涵养。对于B类学生,教师可要求其熟读文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人物小记,小记的内容主要是概括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以及人物在文章中所呈现的性格特点,由于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物较多,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刻画的人物,以此为学生留有充足的作业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在单元作业中的主体性。对于C类学生,教师应在单元作业的设计理念上,为他们设计出具有鼓励性质的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并在课下熟读文章内容,在课堂上能够声情并茂地讲述文章中的大致内容。这种分层次的单元作业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感,是教师提升各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举措。
(三)完善评价机制
传统的小学作业评价机制普遍具有单一的特点,在“双减”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评价理念、创新评价模式,确保小学语文作业的评价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单元作业时,应注重全面性,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开展作业评价时,往往只注重作业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做作业的过程,这种片面的评价机制,十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产生了阻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时,应秉持公正、客观的评价原则,对部分作业结果不理想,但做作业态度认真的学生,应持有鼓励的态度,并结合作业结果,分析其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以此提升其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设计内涵
语文单元作业不仅承担着巩固、预习的重要作用,还承担着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因此,语文单元作业需具有深层次的学习内涵,让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以此充分体现语文作业的价值。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其自身能力,增强文学素养,为小学生的单元作业注入更多内涵。其次,语文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语文作业中,以此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最后,语文教师还应拓展作业内容,单元作业主要是围绕课本中所呈现的内容展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但需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并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中的内容完成拓展内容的学习,这种深层次的单元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为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融入实践活动
语文是三大主科中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适当为学生留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实践作业,以提升其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學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本单元主要分为三个课时,即《猫》《母鸡》《白鹅》,这三种动物都属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物,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上述三种动物中的一种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其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动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也是语文教师贯彻“双减”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主要是源于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转变设计理念、创新作业模式,推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朝着多元化、全面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