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信心训练的途径初探

2023-03-22 06:41梁宝珊何慧
家长·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影响

梁宝珊 何慧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知觉、情感态度、行动力、意志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信心在很大程度可以实现健全中小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乐观心理的目的。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校将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生自信心影响因素出发,从学校、家庭、自身角度,试探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自信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年龄段越来越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经问卷调查及观察分析得出,中小学生自信心不足表现为表现力弱、畏惧困难、交往能力不强、考试焦虑等。自信心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自信心不足会让学生产生很多心理负担,一旦这些心理负担没有及时得到缓解,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确立自信心,可以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继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造成中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主要从学校、家庭、自身、社会等因素探讨如何影响自信心的发展。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接受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面临升学、年级变化以及学习难度的增加时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另外,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忽视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对全体学生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使一些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此外,由于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缺乏动手、动脑、操作、探索的机会,无从感受自己的能力,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因而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二)家庭因素

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如家长的素养、家庭经济状况等,但对学生自信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态度、评价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

有的父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他们事事听从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并且过度严厉、粗暴,甚至苛刻,使学生缺乏关爱和积极的赞许。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自然会形成软弱、无主见、胆小、不敢表达的特点。

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过高,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批评指责他们事事不如人,使学生望而生畏,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期望落空,成就低于期望,更会使学生灰心丧气,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并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走向自卑。有句话说,想毁掉一个孩子,就不停地说他。家长的行为及言语,都会使学生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就会通过观察父母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其实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三)自身因素

在心理学中,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表现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由于遗传素质、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不同个体在容貌、性格、行为、智力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通过个人评价问卷分析得出,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事物认知程度和判断能力较弱,因此判断事物不够客观,小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如果没有学会自我评价,缺乏积极的自我体验,他们就只能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判自己,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而感觉“己不如人”,当尊重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从而怀疑自我价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四)社会因素

学生自信心的确立是在社会影响与其他因素的联合驱动作用下共同形成的人格表现。社会影响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文化建设、亲友关系等。积极的社会环境,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个体都是通过相互关系从事社会活动,个体活动不但受社会关系的制约,还受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可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过程与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增強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校需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1.坚持以人为本。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新课改及2022年新课标教学要求,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学科学习与探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参与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并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发言、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营造和谐的班级、课堂氛围,尽量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尊重学生人格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的发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多关注学生群体的交往,避免出现挖苦、讥讽、孤立、校园欺凌等问题。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做到及时干预,应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规划干预计划和措施。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鼓励、少批评;多帮扶、少打击,提前部署教学计划和内容,采用多模态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平等与民主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际上是教学生做一个有自尊、自信的人。教师的细节表现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如学生帮教师将讲台上落下的水杯或者眼镜送回办公室,教师以礼相待,说声谢谢,甚至表扬学生的细心,学生会因为受到肯定而自我评价良好。从这一角度思考,教师的细微举动将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3.协调家庭教育。

为进一步确保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建议学校、教师应该联合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的相互作用下,驱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等。学校结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根据学生需要,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利用微课、慕课,开展家长沙龙等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内容、形成家校合力,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引下,规范行为、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

4.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形式。教师在积极的心理学理论背景下,关注学生需要,开展团体辅导,可以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一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识与评价。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闪光点,并将闪光点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得到提升。在进行团体辅导时,可以开展具有趣味性特征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然后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与优点,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并展示,让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如某个学生文字功底较好,形象俱佳,可以让学生自行拟稿,并成为一些活动的主持人。面对教师的夸奖、同学的认同,团体辅导让学生找到了自信。二是帮助学生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是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途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般没有集体归属感,而团体辅导是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接纳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团体辅导过程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接纳包容的积极氛围,其次要搭建学生表现的平台,最后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找到归属感。例如,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中,可以对某个学生说:“能不能帮其他同学摆放好劳动工具?”“多亏了某某同学把桌面的垃圾收拾好了,我们应不应该用掌声感谢她呀?”这样学生会产生自豪感,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5.建设特色课程。

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课程建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在校期间能通过各类课程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在学校安排的课程基础上,可以开展跨学科学习,在增强知识联系的同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标内容,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自上而下重视落实课程的实施与开发。行政部门进行指导,学校成立由校长、德育处、教学处、学科骨干等为核心的课程研发团队和实施团队,结合所在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劳动平台上提高自信心、实现五育并举。如“玉米的移栽”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地,了解土壤环境、学习玉米移栽的方法、探究移栽的相关知识、团结协助实践劳作、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与品质。在这个课程中,学生能参与劳动,并动手实践、树立自信心,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从容地进行学习。

(二)家庭需发挥支持与认同的作用

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学生行为背后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学生。父母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观念往往对学生个体自信心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父母日常表现热情、包容和关爱,学生会时刻感到温暖和放松,学生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形成自信心理。反之,父母经常发脾气、冷淡、过分强势或溺爱,都会对学生自信心形成造成阻碍。为此,父母应该正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为其忙前忙后,将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习惯了别人的安排,就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从而形成过多依赖他人的习惯,一旦脱离依赖,就会无从适应。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让他们有选择的习惯,可引导其主动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到初中或以上阶段的学习就能更快适应,并且遇事能够很好的解决。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具有独立的想法和需求,如果父母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要求一直否定,这是不对的。父母对学生的否认,是对学生的一种打击,让学生不喜思考、怯于表达、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学生自信心的缺失。父母应该跟学生分析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面对学生爱好,在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适度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一种协调亲子关系的途径。三是认同和鼓励学生。学生的自信心来自父母的称赞与表扬。很多父母经常感叹“上了初中后,孩子不主动跟我说话了?”父母该思考一下,学生上初中后有没有夸学生“作业做得好快”。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点亮学生的自信心父母功不可沒。

(三)自身需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

学生自身因素是前提条件。自信心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肯定。本质上是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的估计与评价。

1.关注自身优点。

发现优点能让自己更热爱生活,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充满期望与信心。执行优点可以让人具有行动力和驱动力,成为行动的王者。参与活动时,可以想想自己的优点,有助于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

2.实施自我心理暗示。

“我能行”,让别人看到你的智慧、自信。“我不行”,让别人看到你的胆怯、无能、自卑。我们应该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负面的影响,经常自我鼓励:“我行”“我很棒”“我能做到”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3.树立自信形象。

保持自信的形象,要有得体的仪表,如着装清爽利落、面带笑容、礼貌文雅,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自信。另外,要注意全面营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快乐的心境,对增强自信心也很有帮助。

4.参与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对自身发展十分重要。训练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与训练,除了参与各种课程学习以外,还要积极拓展跨学科学习形式与内容,积极参加团体辅导活动,有需要也可寻找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个体辅导。自信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们除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建立强大的自信心。我们能为学生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者观点。让学生能有大量为家庭、学校、社会做出贡献。把学生当成有个体差异的社会人,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不同阶段会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科学育人,影响中小学生自信心发展的因素很多,要科学地分析,找到自信心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这需要教育大环境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学生只要相信自己、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