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研究

2023-03-22 09:48马志红
广东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培育中国共产党

马志红

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自信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坚定历史自信激励着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续写新的时代荣光。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自信,也是对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自信。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敬业精神,应当深刻理解历史自信的内涵,明白融入历史自信的原因及意义,进而从敬业认知、敬业意志、敬业行为三个方面探索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途径,最终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养的可堪大任的新时代劳动新人,使青年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自觉发扬敬业精神,自觉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历史自信的科学内涵

“历史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民族、政党自信问题又一重要概念的阐释论述,成为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高频词。历史自信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这成为需要探寻梳理的问题。

其一,从词组本身来理解,自信是指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即“自己相信自己”。世界上自有政党以来,存续上百年的政党并不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成长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且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已过百年,堪称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未来、对理想、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其二,从源头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我们党的“历史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源于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源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正确认知;源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其三,从当下现实来理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强调:“《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通过历史的对比,“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总结而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敬业精神的科学内涵

面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和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时代使命,以敬业精神为牵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意识、情感、思维和行为上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人生追求,将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敬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

敬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之一。宏观层面,敬业精神是一种道德准则,是职业领域基本行为规范,是一种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对学业、对工作、对未来的态度。其核心要素是敬业认知、敬业情感、敬业意志和敬业行动,只有真正将知情意行统一到自我行为和工作中,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微观层面,大学生敬业精神是基于大学生对学业和工作的热爱而产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以及精神气质,可以延伸出以“岗位、角色、生涯”为轴线,“敬重、认同、热爱”自己选择的“企业、职业、事业”,从而将“技、德、民”内化于心、“养技、修德、为民”外化于行的锤炼进阶过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职业教育作为以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为目的而展开的教育活动,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敬业精神成为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产业大军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二、历史自信与敬业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历史自信这一概念的提出契合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篇章的时代主题,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将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一方面,历史自信可以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敬业精神的培育成效可以进一步筑牢历史自信的根基,因此,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培育敬业精神需要历史自信的融入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因此,深刻领会历史自信的内涵、把握坚定历史自信的意义,将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自信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敬业认知。所谓认知即是对内涵的深入理解。高职院校学生只关心薪资待遇的工作观念、干一天是一天的被动消极工作状态,这些偏离敬业价值观的片面的机械的认识,反映的就是“敬业”“敬业精神”的认知缺位。而善于总结反思、正确认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自信和成功的重要基础。不了解历史事实,不能认识和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何以谈自信,何以身处绝境亦能柳暗花明,从山河破碎走向国泰民安。因此,将历史自信的力量和能量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育,可以从主体内部着手,破除偏离的认知,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敬业认知的提升,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历史自信可以为培育敬业精神注入精神动力和历史启迪,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同并重视自身敬业精神的培育。历史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国家、民族、政党自信问题阐述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四个自信”有着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既是一部成就史和功勋史,也是一部磨难史和拼搏史,创造过辉煌,更经历过苦难。面对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坎坷,中国共产党从未气馁踟蹰;面对巨大的成功和成就,中国共产党从未“躺平”享受。因为一时的胜利不是最终的胜利,新的长征路需要整装再出发,这是刻在中国共产党骨子里的“精气神”。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敬业精神离不开这种“精气神”,离不开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勇往直前的勇气,离不开办好办成事情的决心。

(二)培育敬业精神筑牢历史自信的根基

培育敬业精神是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的体现,丰富历史自信的时代内涵。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凭的就是一股敢于革命、勇于拼命的强大精神。高职院校优秀大学生榜样不断涌现,他们扎根基层、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事迹不绝于耳,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敬业精神最有力量的诠释。未来的世界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已经开启的新征程充满很多挑战,“五位一体”布局高质量推进,这些都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而进一步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可以指引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将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融入青年学生的血脉之中,化作争取更多荣光的强大动力;让爱岗敬业务实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从而在新征程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不断拓展丰富历史自信的内涵。

培育敬业精神是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的助力,让历史自信底气更足。我们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稳步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敬业价值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有助于我们青年学生建功新时代,在努力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感动着、激励着更多青年人,携手奋进成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创造出属于新一代青年人的历史功绩。这一个时期的成就会像以往的历史成就一样,积淀为历史自信的基础,增强历史自信的底气。

三、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融入历史自信,就是要汲取百年党史的信仰之力、真理之力、精神之力、忠诚之力,将其转化为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从深化敬业认知、锻造敬业意志、落实敬业行为三个方面出发,在职业教育中形成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崇尚劳动、乐于奉献的氛围,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着眼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敬业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新思想、新方略,展开了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华章。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中国开启由富变强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敬业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生机活力。

一方面,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敬业精神的提出、发展有着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在这个历程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分。但是,敬业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在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今天,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将传统理论养分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反思、借鉴、创造、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深耕党史。历史映照现实、指引未来,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培育敬业精神应当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敬业价值观。

(二)投身实践活动,锻造敬业意志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全社会已对敬业精神有了初步认知。但如何将不断强化的敬业认知转化为敬业行为,这需要浓厚的敬业意识进行激发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最大的实践活动,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参与和贡献。

首先,培养责任意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人间正道、世界大同,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将敬业精神内化于青年学生的思想之中,自觉承担职业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将敬业精神外化于履职行为之中。

其次,培养竞争意识。回顾党的百年奋斗之路上的惊涛骇浪,曾经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历历在目,那都是血的教训;放眼新的征程,惊涛骇浪不曾休止,风险考验愈加复杂。这些都在启示我们,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竞争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培育敬业精神,一开始就要重视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看到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化成奋斗的动力。

最后,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敬业精神最高层次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是名副其实的“匠人”,扎扎实实地带领中国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筑梦民族崛起、民族复兴。高职院校学生要想成长为一名“匠人”,应当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提高认同,以沉浸式学习态度,勤学苦练一技之长,做到德技双馨、为民为国。

(三)传承榜样力量,落实敬业行为

培育高职学生敬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认知上清晰、情感上认同,还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让敬业精神能够真正得到青年学生的重视的同时在高职校园变成一种时尚,从而将敬业认知、敬业认识真正落实到敬业行为。

其一,培育先进典型。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能够向全世界做出如此宣告,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在这段漫漫征途中不乏忠于职守、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的平凡敬业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内涵。先进典型是社会的脊梁,拥有无穷的力量。鼓励、激励高职学生对标劳模、榜样,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劲头争当先进典型,无疑是培育敬业精神的重要方法。

其二,加强宣传教育。榜样力量如何与高职学生之间产生亲和力,让他们情感上认同,自觉转化为学校、生活、工作中的行为习惯,这离不开宣传教育的作用。宣传教育能够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引导青年学生坚守初心,对照优秀典型,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修炼自我,成长为使命于心、责任在肩的有为青年。

四、结语

新时代青年学生真正“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定历史自信,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做党的精神谱系的忠实实践者、接续创造者,让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在青年中代代传承。“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次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指引着全社会培育和践行。将历史自信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就是引导青年一代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基层一线,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注重在扎实的社会观察和社会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培育中国共产党
敬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