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
文/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案例是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性条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网络案例资源建设存在资源建设滞后、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案例资源库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与启发性、经典性与时代性、多样性与导向性、客观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在资源库建设中应有章可循、触手可及、细水长流。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在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上已取得显著的成果。而当前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案例是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性条件,没有优质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显得必要而紧迫,不仅关系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运用,也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而当前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案例资源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高校思政课案例资源建设往往滞后于教学,原因如下:
一是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思政课网络案例资源库。通过互联网查到数据显示,目前没有一个网络是针对思政课案例资源,案例资源的建设往往是包含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如中国大学慕课和爱课程等网站,而很多线上思政课案例资源的建设仅是为了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课题验收等。
二是思政课案例资源少有更新。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必须不断更新国内外新闻事件和能够反映最新的时代精神内容和素材,这也是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生命力所在。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案例资源没有及时更新,致使案例资源陈旧,无法匹配教学内容,缺少使用价值,不能真正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三是过于依赖传统案例资源建设形式。思政课案例资源的建设方面,大多学者通过出版书籍方式,先后有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如姜相志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参考》、杨慧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等,这些书籍的相继出版发行为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而出版物都有一个出版和销售的周期问题,要解决教学案例的时效性问题,很显然仅靠对已有的案例教学用书进行修订是远远不够的。
思政课案例教学对于案例的要求很高。案例既要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要贴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和实际,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整体看,现有案例资源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有案例存在与教育内容脱节的现象。[3]有的案例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且缺乏系统性、时效性。其次,案例资源在选择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点挖掘深度不够,只是“蜻蜓点水”,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再次,案例与教育对象脱节,所选择案例缺少针对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到教学中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还存在所选择案例未能与时俱进。由于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其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新思想、新论断、新动态,找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敏锐捕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以此促进案例的更新。因此,由于缺少优质的案例,案例教学的固有功能与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
从案例资源的呈现方式上来看,目前的案例资源仅限于文本型,虽然文本型案例资源能够系统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过程,但是整堂课都是文字案例,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视频案例由于存储等限制,处于缺席状态。短视频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抖音、西瓜视频、快手等自媒体上有大量关于思政课主题的短视频,为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短视频符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赢得大学生群体喜爱。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短视频资源,从而告别案例教学的单一资源形式,使思政课活起来。这对于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偏离教学的内容。需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背景,选择更易于发挥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案例,增强亲和力与获得感。此外,教师要针对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案例,通过引用案例突破教学重难点问题。因此,“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反映问题、澄清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共鸣,才有针对性和阐释力。”[2]选择的案例同时要有启发性,所谓启发性,是指思政课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领悟,从而自觉自主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在案例的开发上,应通过问题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经典性案例通常经过历史选择出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即便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仍给人情感冲击和思考,能够历久弥新,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特点。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舍身救老农民的大学生张华”“孙志刚事件”等这些经典案例魅力在于常讲常新。“思政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而且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最新发生的热点问题即时融入教学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4]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如“钟南山:八十四岁的抗疫逆行者”“快递小哥汪勇的故事”这些事迹经过编撰可以转化为教学案例,既满足了思政课教学所需,又体现时代诉求,也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引领的作用。
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呈现可以多样化,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只局限于文字案例,还可以是图片、漫画,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等,如果仅局限于其中某一种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坚持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提升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5]坚持导向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不能有悖于立德树人的目的。
案例的选择应该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于案例的真实性要经过多方求证,不能被虚假报道和错误信息所误导,更要切忌道听途说,防止主观臆断,更不能弄虚作假、歪曲事实,要坚持客观性原则。此外,还要坚持现实性原则,要关照现实世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取案例。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更有现实针对性,学生往往对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高,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直面热点问题,并给予及时回应。比如针对薇亚直播带货被封杀等可以从道德和法律角度进行分析,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随着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思政课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是大势所趋,它是集各类思政课案例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很多案例资源在建设时缺少统一的标准,在案例的呈现方式、问题设置等方面缺乏标准规范。都各自采用不同的标准,影响了资源的交换和共享。要做到有章可循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案例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一般来说案例资源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既有文字案例与又有视频案例。文字型案例一般在呈现上不可过长,短小精悍,且能说明问题的最好。视频案例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要求画面清晰,音质较好。
其次,坚持案例的问题设置聚焦化。在案例的问题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找准契合点。结合教学重难点,找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进行问题的设置。二是引发思考讨论。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深入思考的热情。如在讲《思想道德与法制》第一章第一节时引入案例“麦田守望者袁隆平”,设置问题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讨论。
最后,坚持案例的点评精准化。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案例,最终案例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领悟课本内容,也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大多数网络案例资源都是在课程下面开辟一个小栏目建设的,使用率也比较低,且很多网站因为访问率较低以及缺少专门维护,就变成僵尸网站。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智能手机多开发触手可及的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案例资源的开发,不仅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成为案例资源的使用者,而且让他们成为案例资源的编撰者和提供者,形成用户、管理员、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一体化运维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建成动态的共建共享的案例资源库模式,最终实现网络案例资源建设的触手可及。
不仅现有关于思政课案例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数量少,而且已有的思政课案例资源库的网站建设质量不高,突出表现为网站中的案例资源更新换代较慢,往往在建设完成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生命所在就是鲜活的案例,需要实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生命力。”[5]案例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如何激发思政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让思政课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案例资源是进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足够的案例支持,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将难以有效进行。
二是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开发机制。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合作开发案例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共建共享,并且彼此交流,相互借鉴,从而取长补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案例资源的建设对思政课而言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迫在眉睫。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通力协作,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争取思政课案例资源建设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