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关照下的字幕翻译策略
——以《阿甘正传》为个案研究

2023-03-21 06:26:36陈艺文
名家名作 2023年29期
关键词:阿甘正传归化字幕

陈艺文

一、引言

西方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关联理论对我国语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初它只是解释语言交际的理论,但近年来其影响已远远超出语用学领域,翻译便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在笔者目前收集的学术论文中,国内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介绍与评述,如何自然(1996)曾发表过一篇有关翻译与语用的文章;赵彦春(1999)就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试图构建起理论模式以解释翻译现象和指导翻译实践;孟建钢(2001)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通过详尽梳理,笔者发现立足关联理论研究相关字幕翻译的文献较少。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对影片《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的研究,希望可以挖掘出以理论指导翻译的意义,从而为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二、关联与翻译

(一)关联理论

1986 年,Sperber 和Wilson 正式提出关联理论,这在当时的语言哲学领域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关联理论是以交际和认知为关注焦点的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的过程。就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即清晰表达意图;就听话人的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从而获得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一不以任何规则为基础,二不以任何准则为标准,而是基于关联性原则,交际双方之所以达成共识、实现成功交际,得益于关联性这一最佳认知模式。要确定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听话人就要试图找到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语境暗含的意思,取得语境效果,最终实现成功交际。作为一个相对概念,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着关联性的强弱,随着两者的变化而变化。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好,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

(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Gutt 率先将该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并在其作品《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给予翻译新的阐释,提出了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这对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翻译是语际间阐释的使用,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的相似关系”“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决定了译文的质量”(Gutt,2000:376,384)。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再述原文信息和意图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关联原则在这种动态的推理过程中对源语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了目的语码的选择。在该阐释活动中,“译者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既是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接受者,又是译文读者的对应交际者”(莫爱屏,2010:153)。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交际的是原作者的意图,因此译者的首要任务便是协调原作者意图和读者期待。翻译正是基于这种意图和期待而进行的:译者首先从源语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然后再将其传递给译语读者,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对原语的理解传达给了译语读者,使他们再结合自己相关的语境假设进行理解。

语言、情景、文化和语用语境方面的差异是原作者与读者之间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作为中介的译者必须充分利用翻译策略和手段,引导目的语读者尽可能与原作者的假设产生共鸣,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下的字幕翻译

字幕是指在电影或视频中出现的文字内容,通常出现在屏幕的底部,是用于翻译对话或者为观众提供阅读的文本信息。电影字幕是为了让观众理解和享受其他语言的对话与内容,从而更好地欣赏外语影片。在外语影片中,字幕译文的主要任务是把影片中的人物对白从源语转换为目的语,并以叠印的方式添加到影片下方。字幕分为语内和语际两种。前者是指在国产影片中,将声音(人物对白)转换成文字(字幕),并不需要进行翻译;后者则是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即在保留影片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并叠印在屏幕下方。

作为当今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影视剧字幕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文化的交流结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字幕翻译是将原声的口语浓缩为书面语。”(赵宁,2005)虽然是一种浓缩了的语言转换类型,但字幕翻译始终坚持将最大限度地传达语义和交际信息,助力观众跨越语言障碍、顺利理解故事情节作为其宗旨。加之受限于时间与空间,字幕必须和人物对白、动作以及画面保持同步,当画面切换时,字幕也需进行相应的变换。为了降低字幕带给观众的影响(分散注意力),字幕应力求简洁,且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以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不同于传统的书面翻译,字幕翻译更像是一种即时的、现场的言语交际活动,它随影片对白一闪而过,停留不超过三秒,观众没有时间也不愿在屏幕阅读上投入太多时间去思忖。为使观众能以最小的努力快速进入情景理解影片对白,译者应尽可能“求同”,即采用目的语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翻译。加之字幕翻译的简洁性要求在处理译文信息时要有所取舍,不能一字不漏地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关联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字幕翻译作为影片人物和观众之间的枢纽,要求译者基于观众的认知能力与期待准则,利用各种翻译策略,尽最大努力助力观众以最小的努力找到最佳关联,以获得译文的最佳语境效果。

三、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字幕的一系列特点使其翻译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字幕翻译应同时考虑解决字幕的时空限制和实现文化的转换。因此,针对字幕翻译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缩减的翻译策略——应对字幕时空限制

考虑到字幕的多符号性特点,受口语对白冗余信息的影响,以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关联理论认为节略和删除在字幕翻译中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观众将花费不必要的精力来理解字幕,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干扰欣赏过程。一般情况下,字幕位于屏幕下方,既不能太显眼影响观影感,又不能过于隐秘给观众造成阅读障碍。一个画面的字幕行数不宜超过两行,汉字每行12~16 个字,英语不超过35 个字母,译者在判断信息接收者的认知能力后,会采取缩减的翻译策略,删减那些在有限时空内对译语接收者无关紧要的信息。这种策略包括浓缩、压缩式意译以及删除。浓缩指的是只翻译出原文的要点,可以省略重复的词语和不影响观众理解的语气词等;压缩式意译是指用更简洁的句子表达原话的意思;删除则是将部分词句删去不译。影片《阿甘正传》中对缩减策略的运用不胜枚举,如:

例1.Look, I’m Forrest Gump.

我是福勒斯特·甘。

例2.Hey, Gump.

阿甘。

例3.Ah, nothing.

没事了。

例4.Well,I don’t remember where Tex come from...

我不记得泰克斯来自……

例5.Supper! It’s supper, everyone! Forrest!

吃饭了!大家快来!福勒斯特!

例句中的Look, Hey, Ah, Well 等均属于语气词,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将其删去不译,并不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结合影片中的画面、人物声音以及背景音乐等要素,这些被删去的信息得到了补偿。又如例5,影片中阿甘母亲重复了两遍“supper”,如果照字面译为“吃饭了!大家快来吃饭了!”也未尝不可,但由于字幕翻译的时空限制,以及避免让观众在字幕阅读上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后面一句的“supper”便被删去,这样不仅缩短了字幕的字数,观众也能更投入地欣赏影片本身。

例6.Yeah, that sounds good. Thank you, ma’am.

那好,谢谢夫人!

例7.And I make his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every day.

我每天做三餐给他吃。

例8.Governor Wallace, I take it from that statement that you are going to stand in that door...

华里斯州长,你不服从法院命令……

上述三个例子的字幕译文均被压缩处理过,例6 中场景发生在阿甘母亲邀请房客共进晚餐时房客的回答,字幕译文将 “Yeah” 和 “that sounds good” 进行了压缩合译,仅“那好”一词便充分表达了原文的意味。例7中,原台词为“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但字幕并没有译为“早餐、午餐和晚餐”,而是压缩为“三餐”,这样观众既不用在屏幕阅读上花费太多时间,又能根据常识很快理解三餐的含义且无须付出太多认知努力。而例8 中的一幕发生在法院下令黑白人种可同校之后,州长华里斯站在学校大门前以示抗议,原文台词较长,但译文并没有一字不落地全文译出,而是精简为“你不服从法院命令”,观众结合影片画面完全可以理解压缩后的译文。

(二)归化的翻译策略——实现文化转换

鉴于电影对白中存在特定的文化信息词汇,而对目标语言观众来说这些词汇可能并不常见且难以理解,因此在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些词汇成为译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受限于多种因素: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以及不同的目标语读者。就翻译而言,处理文化词语的方式有直译式、阻断式、诠释式、融合式和归化式等模式(李运兴,2001)。可是并非所有模式都适用于字幕翻译,比如用直译式翻译某些文化词汇可能会令观众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字幕翻译又不能添加注释来解释。因此,归化成为字幕翻译的主要策略,以实现文化的转换,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归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翻译法。它要求译者向目的语靠拢,译文应采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且原文的文化特色也应与译入语的文化习俗相符合。

此外,电影作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顾及大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欣赏水平等。一些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会阻碍观众对影片情节的理解、影响观影感受,甚至可能威胁到电影市场,影响到经济效益。而归化策略克服了文化障碍,使目的语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下面看看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字幕是如何运用归化策略的:

例9.Jenny and m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珍妮和我形影不离。

例10.Now for some reason, I fit in the army like one of them round peg.

因为某种原因,我在军中如鱼得水。

例11.Just if you’re ever in trouble, don’t be brave.

假如有麻烦,你不要逞英雄。

例12.When I got home, I was a national celebrity,famouser even than Captain Kangaroo.

回国后我成了名人,比巨星还出名。

例9 中 “peas and carrots” 的字面意思为豌豆和胡萝卜,在美国家庭的餐桌上常作为主食的点缀且同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引申为形影不离的意思。但是如果将字幕台词直译为“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可能会让译语观众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观众就更难以理解了。这一比喻虽形象贴切、文化色彩浓厚,但为了避免可能带给目的语观众的陌生感,此字幕翻译省略了喻体而采用了归化策略。例10 中的“如鱼得水”是个很典型的中国文化词,意指某人得到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比喻有所凭借,犹如鱼得到了水一样。影片中讲述的是阿甘参军,面对军营中艰苦的训练与考核却能很好地适应且表现突出,深得教官喜爱。此处字幕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把“like one of them round pegs”意译为“如鱼得水”,体现了归化翻译给目的语观众带去的归属感。假设把“like one of them round pegs”直译成“像一对插销”,观众能明白其中的意味吗?且不说插销这一物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很多目的语观众甚至都不知道这为何物,更别说去体会出一对完美适配的插销背后所引申出的含义了。例11 中的“逞英雄”一词也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比“逞强”一词更加符合影片对白口语化的特点,使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更近。例12 中的“Captain Kangaroo”也是典型的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它是指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美国的儿童电视剧,该剧曾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奖项——艾美奖。该剧主角的扮演者罗伯特·基山(Robert Keeshan)因此而名声大噪,被广大儿童视为最受欢迎的明星。但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这一文化背景的了解甚少,如果直接将其翻译为“比袋鼠船长还出名”可能会令他们感到困惑。因此,采用归化策略将其意译为“巨星”更加简洁明了,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此外,四字成语的运用使话语更简洁、对称,并且使表达精练而生动,这种方式也符合字幕翻译时空限制的要求。总的来说,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还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其文化语境效果。

四、结语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字幕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准确理解原作意图,基于对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与期待准则,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让目标语读者以最小的努力实现最大的语境效果。本文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的分析,可见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易于理解和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可以作为评估字幕翻译效果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猜你喜欢
阿甘正传归化字幕
阿甘正传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阿甘正传》读后感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