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军(甘肃:金昌市第一小学)
STEAM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课程建设,使得教学改革面临较多转型机会。STEAM教育存在较强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更多强调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此种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之间有着相似性。再者,信息技术课可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若在STEAM视角下将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互相融合,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在STEAM视角下,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应关联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对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进与补充。小学时期的教学即便以往教学形式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创新需求,也需要教师取其精华。教师要形成STEAM视角下学科融合的意识,对教学形式进行革新,有效融合教学内容。在学科融合阶段,要特别重视课程体系的完善。此种变化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强化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水平。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扩展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过程,更多主张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提升,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若引进STEAM理念,可以赋予教学理念更多的新鲜内容。教学要从多个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引导学生储备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发展一定的信息素养。
围绕STEAM教育思路,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可以逐步扩展知识面,强化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在学科融合期间,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教师全方位融合STEAM理念,在活动中落实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革新思路,积累信息技术的先进技能。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彰显优质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的成效。比如,组织学生应用金山画王软件或者超级小雪软件,顺应学生的成长需求;还可以组织学生应用我行我素等软件,开发学生智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深层次的网络制作中高效率应用先进工具。教师应时刻注意,对信息技术课程与STEAM理念互相融合,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可以更加优秀,对所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以致用。
长时间以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将软件实践视作基本内容。其实信息技术的课程融合应该兼顾硬件的开发与应用,教师单一地带领学生应用软件,不能实现小学生深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目的。在硬件的日益普及背景下,以Arduino开发板为主的硬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教师要因时而新,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获取了硬件支持,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便会在计算机层面有所突破,通过软件合理地对硬件进行运用,产生物理领域内的链接机制。这样硬件和软件互相结合,让小学生进一步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STEAM视角下,要关注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这门课,计算思维是比较关键的内容,然而,不可以将计算思维单一化和学生的逻辑思维互相等同。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研究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引导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保持理性,学生自主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际问题加以处理。进行STEAM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融合时,学生表现出的设计思维应该和STEAM视角互相匹配,制定针对性处理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设计思维进行巧妙融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时,要时刻满足设计思维的特征,从整体上给学生介绍设计思维的优势,指导学生领悟课程实践的要点。
在STEAM视角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方式,主张学生主动加入,以引进任务驱动的形式,对教学融合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学科之间的融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全身心加入,赋予项目教学一定真实性与实践性,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生具体生活的距离。之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学生仅仅是领悟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尚未在实践中高效率应用信息技术,所以在学生学习效果上存在受限因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要设定一些个性化作业。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有差异,那么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应该多样化。教师布置作业,应扩展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范围,鼓励学生真实地表现想法,使提交的答案体现出不同。教师对作业加以设计,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分层教学的模式合理布置作业任务,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完成作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最大化地提升信息技术的融合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融合,教师应贯彻以点带面的思路。基础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自身思维会出现变化。教师要按照以点带面的思路,逐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维持在活跃水平。关联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明确成长方向,便于STEAM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全方位融合。以“图像的预处理”教学活动为例,教师要给学生渗透创建文件的方式、图像变化操作的方式与图像颜色的调节方式,内容是比较繁杂的。以学生高效率进行学习实践为前提,教师要以小组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接下来,教师由点及面地带领学生总结处理问题的过程,全方位鼓励学生创新图像处理的任务。在此阶段,学生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主动性不断被激发出来。
基于STEAM的视角,跨学科属于其内在组成部分,更是广泛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学科融合的举措。如今社会需要优秀人才,要指导学生加入跨学科实践,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水平的强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顺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具体融合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目标进行整体研究,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铺垫。教师要挖掘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打造完整链条,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加入学科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课程知识,优化实际的学习内容,避免其他类型的学科知识对此课程的知识有覆盖现象,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文字处理”的内容为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文字处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了解文字编排的基本要点和图片插入的基本要点、相关技能,促进学生有序学习与生活。教师可以引进语文课程的文字内容,组织学生认真编排。学生对文字比较敏感,会主动进行问题探索。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在插入图片与设定背景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争取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任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都不同,教师应及时对STEAM理念和素质教育紧密关联,以加快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程。教师以因材施教为前提开展普适性指导,有目的地整理教学方案和教学体系,指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和学习水平,开展创新与实践。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其进行层次性创新活动;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教师应带领他们进行基础性作业,不需要更多地学习超出自己学习能力范围的知识,以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引领学生逐步进步与成长,从根源上强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制作表格”的知识为例,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可按照分层的形式布置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应围绕任务的基本要点有针对性地处理,尝试着完成一个任务后再进行后续任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处理能力,巧妙地实现STEAM视角下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与创新。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意表达。在STEAM视角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操作,需要全方位凸显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提供一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对于“制作贺卡”的学习过程,教师布置针对性任务,提出问题:选出一位你崇拜的人,我们来给他制作贺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贺卡的制作过程与制作内容,鼓励学生互相讲述自己的创意。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创设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贺卡,锻炼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直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STEAM视角,在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期间,教师应组织学生深入挖掘课程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教师还应对教学思想和观念进行创新,设定生动有趣的教学任务,带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新,真正体现STEAM视角下学科融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