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研究

2023-03-21 17:18李媛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文化教育中心
艺术品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演者音色声乐

李媛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文化教育中心)

音乐是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典型的大众艺术形式。自人类产生语言开始,声乐就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艺术形式,只要会发声的动物都可以进行声乐表演,也因此声乐表演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在漫长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中,不同地区的居民以各自的社会文化为基础,结合各地区的语言发生习惯,创造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形成独具魅力的声乐艺术表达。在声乐艺术表达中,发声技巧占了很大比重。不同的发声技巧能带来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从而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信息、文化信息。在不同的表演情境下,同样的发声技巧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声乐表演是声音的故事,也是通过声音诠释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声乐表演者想要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必须要协调好发声技巧、表演情境、情感表达、艺术审美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更合适的音色、更合理的节奏、更高水准的音准来实现更高的艺术表现效果,使声乐表演效果更进一步。

一、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地位

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处于关键地位。可以这么说,声乐表演就是发声技巧的堆积,是表演者个人发声技巧的“炫技”。

天生的嗓音是声乐表演的天赋,决定声乐表演者的下限;而发声技巧则需要在后天学习中不断打磨、积累,其决定了声乐表演者的下限。

声乐表演的本质就是声音的排列组合。发声技巧则是声音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我们将不会唱歌或者唱歌不好听的人称为“五音不全”,并不是说这个人不能发出声音,而是这个人无法掌握相应的发声技巧,无法使声音充满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调。再比如,如果一名表演者用一成不变的音调、毫无特点的音色唱一首情歌,观众难以从一成不变的发声中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歌曲本身的情感表达、艺术内涵就无法显现,观众很难在表演中代入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声乐表演也就不能被称作表演。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地位。表演者的天生嗓音是声乐表演的基础;发声技巧是声乐表演能够打动听众的关键,是声乐表演感染力、张力、艺术魅力的构成。

(二)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1.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发声技巧是声乐表达工具,在声乐表演中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这些声音排列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音乐的画卷。发声技巧则是将这些声音区分开来,展现不同声音特点、强调不同声音情感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能够塑造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

2.表达声乐中的情感

情感是声乐表演的灵魂,只有注入情感的表演才能引起听众共鸣,才能产生表演效果。发声技巧是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多样的发声技巧组合在一起能提高情感表达效果、带动听众情绪,强化声乐表演的情感表达。

3.丰富声乐表演内涵

发声技巧能丰富声乐表演的内涵。不同技巧的排列组合能够赋予声乐表演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文化信息。

比如,在《黄河大合唱》中就是通过发声技巧的组合来传递歌曲中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音调对比来阐述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历史,通过雄浑、高昂的音调来表达在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挠的意志。这些都是声乐表演本身所不具备的东西,是通过发声技巧赋予声乐表演的新内涵。

二、声乐表演中发声技巧存在的误区

一场成功的声乐表演是建立在歌曲歌词、曲调旋律、思想内涵、情感表达、风格特色、文化底蕴之上的。发声技巧是将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并用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方式,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发声技巧固然重要,但却又没那么重要。当前,很多声乐表演者对于发声技巧的认知存在误区,导致了表演表现力不强、情感表达不突出、艺术审美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过度依赖发声技巧

发声技巧在声乐表演中有着重要作用,很多表演者也能够认识到发声技巧的重要性;但其对声乐表演的理解和发声技巧的认知存在偏差,存在过度依赖发声技巧的现象,认为发声技巧可以弥补作品在词、曲、旋律、文化内涵上的不足,强行将高明的发声技巧与低劣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将表演变得不伦不类。概括来说就是发声技巧的选择需要与作品适配。

(二)过度追求发声技巧

发声技巧是建立在表演者本身的能力之上的,需要表演者根据自身的音色、音域、人物形象、表演风格进行选择;然而发声技巧的使用需要与自身能力适配才能表现出艺术的张力与感染力。很多声乐表演者忽略自身的声音特点和表演风格,强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发声技巧,导致破音、走调等问题,不仅浪费了自己的声乐天赋,也破坏了作品的艺术审美。概括来说就是没有最好的发声技巧,只有最适合表演者自己的发声技巧。

(三)忽略观众感受

声乐表演虽然属于大众艺术,但有着层次划分,不同层次的观众的艺术审美层次不同、喜欢的声乐表演风格不同。因此,相同的发声技巧在面对不同层次观众时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声乐表演者需要时刻牢记,声乐表演的目的是取悦观众,将思想情感、文化精神传递给观众,感染观众并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不是舞台上的个人“炫技”,因此,在选择发声技巧时要充分考虑地区观众的可接受程度,选择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最能够打动观众的发声方式。概括来说,就是声乐表演服务观众、满足观众,而非单纯的个人技能展示。

三、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策略

(一)准确分析作品,选择合适的风格

每一部声乐作品均是有情感定位的。不同的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背后的文化不同,适合的发声技巧也不同。在正式登台演出之前,表演者要准确分析作品,对作品本身形成清晰认知与理解,以准确把握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音域、声音特点进行发声技巧选择,找到最适合作品的发声技巧。

同时,表演前了解和分析作品也是表演者理解作品内容,熟悉作品词、曲、旋律、风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能了解和把握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文化,理解作品创作的初衷。在表演时就能为作品注入相应的情感,然后通过发声技巧将情感传递出去,进而引起观众共鸣。如果表演者本身并不了解作品内容,很容易在演唱过程中传递出不符合作品主旨的情感,导致表演出现瑕疵。

因此,在正式表演前,表演者必须准确分析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风格,制定合适的发声规划。

(二)以情带声,将发声与情感表达相结合

情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是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声乐表演中,无论作品的内容如何、现场观众如何、表演条件如何,将情感注入声乐表演中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意味着表演者在发生时要注意情感的注入,做到“以情带声”。

首先,发声时要注入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发声时需要做到情感的注入,将自己带入到歌曲中去,切实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想象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主角,在作品描绘的情境中畅游。表演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例如在《天亮了》这首歌创作过程中,韩红为了更好表现出无助、恐惧、迷茫的情感,甚至到作品中事故发生的地点去获取灵感,以更好地在表演中注入情感。

其次,注意将发声技巧与情感表达相结合。不同的发声技巧在情感表达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以韩红《天亮了》为例,该作品在词句上朴实无华,讲述了“亲情”和“父母对孩子的爱”。事故发生的瞬间,三口之家瞬间支离破碎,只留下一个将在未来艰难求生的孩子,在演唱这段内容时,韩红选择了紧凑的唱法、嘶哑的声音以及急促的换气规则,使观众能从演唱中把握到事故发生时的急迫与危险;最终节的“天亮了……”则采用颤音并拖长音的发声技巧,搭配上嘶哑的唱腔,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一个孩子将在未来生存中面临的困难以及事故对幼小孩童心灵的伤害;而在最后一个音节中一转腔调,用上扬的语调唱出,表现出了“希望”。这种将发声技巧与情感表达结合的方式不仅展现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审美,也将情感准确传递给观众,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与感染力。

(三)合理规划呼吸,更好地配合发声技巧

在声乐表演中,合理规划呼吸非常重要,对发声技巧的使用也有显著影响。当呼吸节奏与唱腔唱法不配合时,就会出现“后继无力”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该唱高音的地方上不去、该唱长音的地方接不上等,从而影响到发声,导致表演效果降低。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要做好呼吸的规划,控制好呼吸节奏,使呼吸与发声技巧相适应,确保演唱的准确、到位。

首先,在声乐表演时根据发声技巧的使用情况进行呼吸规划,确定换气的节奏、频率,利用呼吸配合发声,以确保唱腔、唱法的准确。比如在演唱激情、高昂的部分时,应当使用长呼吸、深呼吸,用绵长的气流来助力发声;在演唱多变、紧张的部分时,应当使用短呼吸,用短促的气流带动声道,更好地表达表现紧张的气氛等。呼吸和发声应当相互配合,才能做到相得益彰。如果呼吸和发声不适配,就容易在演唱过程中出现发音无力或岔气等问题,严重影响声乐表演效果。

其次,利用形体配合呼吸。在声乐表演中,形体和呼吸有着密切联系,形体与呼吸配合也是准确发声的保障。比如,在歌剧表演中,男高音演员在演唱时身姿挺拔,甚至在演唱到高潮部分时还会出现仰头、踮脚等动作。很多观众以为这是表演者的个人习惯或表演风格,实际上这是表演者为了配合发音做出的形体上的调整。通过调整身形来配合呼吸,使呼吸与发声技巧适配,以此来提高表演质量。此外,利用形体配合呼吸时的动作调整、形体调整能够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张力。

最后,重视呼吸的训练。声音的本质是气流通过声带产生的振动,畅通的呼吸、稳定的气流是声乐表演者必备的身体条件。在日常学习与练习中,声乐表演者要重视自身的呼吸训练。通过合理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肺活量确保呼吸气流在任何发声技巧下均有富余;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自己的呼吸控制能力以更好地配合多变的发声技巧。

(四)强调基础,做好音准、音调、音色的练习

发声技巧是建立在音准、音调、音色基础上的声乐表演技术,是表演者根据作品内容、表达情感、文化背景对唱腔、唱法、声音的排列组合。想要驾驭多种发声技巧并在声乐表演中灵活使用,声乐表演者需要做好基础练习,锻炼自己的声带,使之能驾驭更广的音域、更多样的音色、更复杂的音准,从而在表演时,使表演能表现出更强的艺术张力、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演表现力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音乐变换来提高艺术表现力

每一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有些声音悦耳动听,有些声音则嘈杂刺耳。不同音色有着不同的声音特质,从而给予观众不同的感官刺激。音色可以是带有感情的,不同的音色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合理的音色组合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正式表演中,声乐表演者可以通过音色的调整来提高艺术表现力。

比如,在童谣类型的曲目中,通过前后音色的鲜明差异来展现童谣中的童趣;在战争类曲目中,用高昂激进的音色来提示战争的胜利,传递胜利的喜悦等。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存在对比时能产生突出某种情感、强调某种意思的效果,从而产生更强的、更具有特点的艺术表现力。

(二)用声音的快慢来突出作品的艺术张力

节奏是声乐作品的三要素之一,不同的节奏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不同。观众在享受声乐表演时会不自觉受到作品节奏的影响,自发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通过曲目与表演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声乐作品通常有快和慢两种节奏,而艺术张力也体现在快慢节奏之间,快节奏向慢节奏的转变、慢节奏向快节奏瞬时扭转以及快慢节奏的稳定持续,在情感表达上的是不同。举个例子来说,用《欢乐颂》的节奏来演唱《天仙配》,观众的感受与原版《天仙配》是不同的,感受到的不再是男耕女织的安逸闲适,反而是如现代年轻人一样欢快轻松的恋爱,这就是同样的曲目在不同的节奏下产生的不同的艺术张力。在表演时,可以利用快慢节奏的发声技巧来赋予作品不同的情感特征和艺术表达,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三)强弱音对比来强化艺术感染力

强弱音对比是常用的声乐表演技巧,也是常用的发声技巧之一。在强弱音对比中,观众容易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持续的弱音突然转变为强音,声乐表演的磅礴冲击力迎面而来,在持续的强音后渐变为弱音,观众的心思也会从激烈逐渐归于平静,在利用发声技巧处理声乐作品时,可以参考这一思路。比如,在表演的刚开始,用强音来表演开头,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为后续的表演奠定基础;在到达小高潮之前,先使用弱音进行铺垫,再使用强音进行爆发,产生欲扬先抑的效果,给予观众更强的情感冲击并提升高潮部分的艺术张力,使表演质量更上一层楼。

五、通过发声技巧展现艺术表现力的要点

声乐艺术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演进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声音是声乐表演的核心,发声技巧是声乐表演艺术张力和感染力的构成要素。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要做好发声技巧的使用,选择最适合曲目的、最适合表演者的、最迎合观众的发声技巧,才能准确、无误地将作品中的情感信息、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从而展现出声乐艺术的张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要注意使用发声技巧,带给观众更好地体验。

将观众放在首位。声乐表演需要带给观众以愉悦感,而非表演者的自我感动。不管发声技巧的高明与否,能带给观众文化艺术体验、给观众带来愉悦感的发声技巧就是好技巧。如果观众无法满足,多么高明的发声技巧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艺术表现力。

重视情感的注入。情感是最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表演要素,干巴巴的演唱只会让观众觉得枯燥无味。注入情感才能赋予声乐表演以灵魂,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才能产生表演的现场效果、才能展现出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丰富自身的经历。个人经历是个人情感的来源,没有切身经历的情感表达是缺少内核支撑的。声乐表演者想要掌握发声技巧、展现声乐艺术表现力,必须要重视个人经历,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培养情感,在感同身受中实现共鸣,这样才能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你的情感内涵,才能通过发声技巧将情感传递给观众,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结语

在声乐演唱中,只有将艺术表现与发声技巧更好地进行融合,重视技巧对于情感表达的提升,调整发声的方法,才能提升声乐演唱的效果。表演者想要掌握发声技巧,通过发声技巧展现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表演方法,不断地丰富自身经历,不断地培养自身情感,将观众放在首位、将情感注入表演,才能实现发声技巧与声乐艺术表现力的融合,从而给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听觉盛宴。

猜你喜欢
表演者音色声乐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声乐诊疗室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妙猜两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