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幻想曲》中的演奏风格和艺术魅力分析

2023-03-21 17:18赵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幻想曲织体和弦

赵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精神追求也在向更高层面发展,精神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古筝创作的发展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向前,并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幻想曲》就是现代作品中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首乐曲在创作风格上深受西方现代音乐印象主义风格的影响,首尾的乐段构思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透露着若隐若现的山间秀丽景色和浓厚的苗族民间艺术气息,展现出了一派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一)作者介绍

王建民,当代作曲家,从事创作以来出品了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颇具建树。他创作的不同风格种类的民乐作品曾荣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中国第三届金钟奖银奖。他的《幻想曲》(筝独奏),获得了文化部1995 年“东方杯”古筝大赛优秀作品奖,在业界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赞美,并迅速流传于各大高校学习研究,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在现代民乐的创作中,他积极奔走全国各地采风取材,巧妙地把现代作曲手法与民间歌曲音调融合在一起,并且还增加了富有当地民族音乐特色的节奏,配合着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古筝不同特色的音区特点以诠释出不同凡响的音乐风格。

(二)创作背景

《幻想曲》创作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内艺术领域的创作具有继承发扬、古韵今品的风格。在创作时把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素材相结合,既能够体现作曲手法的严谨性,也可以展现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同时也能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这首乐曲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云贵地区苗族民歌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并选取了当地富有特点的节奏和独具特色的旋律,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筝曲。

整首乐曲在朦胧、飘逸的歌谣中开始,经过了男女独舞、群舞等热烈欢腾的场面之后,最后再回到开始的歌谣当中,在祥和、宁静中结束了整场篝火晚会。乐曲通过神秘的引子、如歌的行板、欢快的小快板、热烈的快板和自由的结尾描述了苗族地区人们的文娱风貌,浓郁的民族风格渲染着音乐,令听者仿佛置身其中、回味无穷。

二、《幻想曲》的演奏风格

因现代创作技法赋予了不同于以往传统乐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的篇幅大、乐段结构复杂也成为本首乐曲的一种现代创作特色。

首先这是对演奏者的体力考验,演奏者在大篇幅的现代乐曲演奏中体力是否能跟上?

其次是少数民族特色音调的把握上,特殊节奏型是否能灵活运用?

最后是对整个乐曲的音乐处理上,每个乐段不同的演奏风格是否能够处理到位?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

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演奏以及对音乐发展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出结论,不同的演奏者根据自身的演奏心得也可得出不同的答案。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下面对乐曲复三部曲式结构中的引子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这五个部分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对习筝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益助。

(一)引子部分

谈到这部分,有的人可能会有疑惑,作为乐曲开始的引子部分也会有演奏难度吗?其实,作为乐曲的开篇应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令听者可以听赏下去。这部分是由乐曲伊始的1-5 小节组成,使用了D宫调式和D 羽调式的交替出现,显现出两种调式色彩。在结构上属于自由的散板,即此处音乐可自由处理无须严格按照乐句节奏弹奏。然而越自由的音乐处理越可以体现出一位演奏者的综合能力素养,其中包括了对乐曲创作的理解、乐段的音乐风格把控、每一乐句的构思以及演奏技巧的灵活运用等。

乐曲从4 个连续的琶音接着一个琶音加高音摇指开启整首乐曲的篇章,在梦境般缥缈的大山里有一声明亮的歌喉唤醒了山林的一天,接着就是一连串琶音、摇指、轮指和刮奏组成的如梦如歌的旋律。在演奏本段时要注意散板音乐的处理,既有自由而不受乐句节奏的拘束也要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演奏技巧上要注意琶音的弹奏颗粒感要强,不可图快而一带而过,同时在音响效果上也要体现出由弱渐强的渐进性,保证由每一个琶音到每一组琶音都能展现出渐进的音响效果;摇指的声音要有明显的响亮,尤其是第一个摇指更要体现号角性,才能够在演奏开篇上开一个好头;引子部分的轮指是一个大指与食指的交替弹奏,演奏时同样也要注意音响的渐进性以及大指和食指的音响效果必须一致,有的人在演奏时容易大指音响强过食指音响,这就容易造成音响效果上的不均衡,有损音质颗粒性;刮奏相对较为简单,不过也要注意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来回转换的速度渐进和音响渐进。如此通过音乐表现出山林间景色宜人、风景如画的特点,才能给听者以听觉上的直观体验。

(二)呈示部

乐曲的6-43 小节属于呈示部,也是慢板部分,同样使用了D 宫调式和D 羽调式的转换以营造出明暗交替的风格。上承引子部分若隐若现的音画展示,下启快板部分的高潮音乐,慢板不仅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是乐曲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所以乐曲的主题动机也在这部分重点展开。

6-13 小节由琶音加摇指开始了歌唱性的旋律,摇指负责主要的旋律声部,分解和弦与单音分别负责伴奏织体,营造出了一番伴着优美歌声的女性舞蹈画面。14-21 小节音乐由如歌的行板发展到激昂的旋律,旋律声部音区移高、节奏开始欢快起来,伴奏织体也逐渐丰富,女性舞蹈由独舞增加到了群舞的场面。22-29 小节是6-13 小节的主题反复,通过旋律音区下移、调式转换、伴奏织体也变化为以柱式和弦为主,其旋律较之更加深沉、刚毅,以表达男性舞蹈的风格。30-43 小节旋律主要在高音区发展,演奏以摇指为主更加具有歌咏性,伴奏织体使用了刮奏、柱式和弦及分解和弦,并与之前的音乐材料进行了汇总,凸显了群舞的欢乐气氛。

此段在音乐处理上更偏向舞曲音乐的特点,尤其是22-29 小节的节奏性更为突出,并且还和6-13 小节的如歌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30 小节以后的音乐发展进入了本段高潮部分,演奏时更要注重音乐的舒展过程,以按音表达民族音调、刮奏表示音乐的强烈发展,在最后3 小节音乐发展缓慢下来,最终落在主和弦,以分解和弦的琶音加上细密的摇指结束乐段。

(三)展开部

乐曲44-257 小节是展开部中的小快板和快板,调式调性也在此部分发生了多次转换,由D 调转为F 调后转为降B 调,通过曲式不断的高潮迭起和调式转变来表现舞曲发展的高峰和音乐的丰富变化。本段乐曲在演奏时极为考验演奏技巧的娴熟、手指的灵活度和弹拨力度的厚实,演奏者本人也需良好的体力以应对快段后期不断增强加快的力度和速度,以表达乐曲的高潮发展和欢腾的舞会场面。

44-52 小节以快速而具有节奏性的鼓点打开了乐曲快段的开端,旋律音区集中在低音区和倍低音区,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为主,通过小搓和大搓的技巧来展现音点的密集,演奏时要注意小搓和大搓的力度和力量的集中。53-62 小节旋律上重复了慢板的主题材料,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为主,节奏更具舞曲特点并且音乐开始逐渐进入活泼的风格。63-70 小节是两句连接句,句型分布方整,通过摇指和刮奏表达音乐的高潮走向。71-80 小节再次重复了主题材料,较之53-62 小节整个声部的音区位置都移高了八度,也丰富和发展了旋律,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加上部分柱式和弦以配合音乐的活泼性。81-96 小节中稳定的节奏单音和二度音程组织乐音,4 个展开的乐句在由高到低的音区发展,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97-116 小节中,前期以柱式和弦为主表达音乐的强烈节奏性,后期以分解和弦在音区上由高到低表达音乐的高潮发展。

117-154 小节属于华彩乐句,旋律以主题材料为主,伴奏织体以节奏单音和柱式和弦配合。该乐句旋律发展并不明显,但却以节奏发展推动音乐的进行,在演奏中还加入了击弦、拍弦还有琴码左侧的音色为音乐增添了奇妙的效果。

155-165 小节调式发生了转变,由之前的D 调转入F 调,调性色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力度不断增强,速度也不断加快,音乐发展更加紧凑。

166-173 小节是连接乐句,无明显的旋律发展,以稳定的低音摇指和分解和弦过渡到高潮乐句。

174-207 小节进入了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调式由F 调转为降B 调,旋律如高歌般发展强烈,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丰富旋律进行。

208-123 小节进入了急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使音乐的发展更加迅速,低音单音、柱式和弦和刮奏使音乐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具有节奏点。

124-131 小节第三次重复了主题材料,调式由降B 调转回D 调,音乐发展走向朝着更加兴奋的方向发展。

132-257 小节,十六分音符逐渐叠加,音型不断密集,速度和力度直至最快、最强,全曲在此处被推向了发展顶峰。演奏时要注意双手轮指的速度和清晰度,还有双手大搓交替的转换也要自然不可停顿并且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在最后2 小节速度逐渐缓慢下来,为进入再现部做好准备。

(四)再现部

乐曲的258-269 小节属于再现部,也是广板部分,在音乐风格上体现了与展开部的强烈对比,宽广而又富有激情,令听者有心驰神往之感。258-265 小节对主题材料的最后一次展开,旋律依旧在高音区发展并且更为舒展,伴奏织体由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刮奏组成,音乐主题发展越来越博大,舞曲虽然已经慢慢进入尾声但是人们洋溢的心情并没有因此想要结束,反而在舞会的过程中越来越高兴。266-289 小节使用了类似三连音的表现手法使音乐发展层层递进,摇指配合着分解和弦渲染神秘的氛围,最后的摇指配合连续刮奏展现舞会在高潮中欢乐的结束。

本段的主题材料虽然与呈示部相似,但是风格却以博大、宽广区别。演奏中频繁地使用摇指并且还要保持长时值的连贯与力度强弱的转换,以及多次运用大、小三和弦的饱满有力加强音响效果,这就需要演奏者仔细读谱,切勿混淆。

(五)尾声

乐曲290小节也是乐曲的最后一节,作者采用了引子部分同样的板式风格,使用了散板以展现盛席华筵终散场。双手快速轮奏、分解和弦与轮指由慢渐快、由强渐弱彻底结束了乐曲的发展。最后泛音重复奏出主题音乐,缓缓地把人们的思绪拉入远方而又熟悉的音调,掌击琴弦低音区以显示回想中的恬淡和美妙,令听者梦回开篇梦境,精巧绝伦。

三、《幻想曲》的艺术魅力

《幻想曲》的艺术风格不同于之前创作的传统筝曲和一些近现代的创作筝曲,创作灵感来自于云南苗族地区的歌舞音乐,音乐题材根据云贵地区的民歌《飞歌》作为素材,并且还选用了当地富有特点的音乐节奏来丰富乐曲的创作。

(一)意境之美

抛开演奏的角度,我们不妨作为一名听众来仔细欣赏这首乐曲的意境美感。在云贵高原地区一座静谧的大山,林间的阵阵鸟鸣唤起了拨开层层迷雾的山间万物。一声高歌开始了篝火晚会的序章,柔美的女性舞蹈、坚毅的男性舞蹈等载歌载舞的场面正式拉开了舞会的演出序幕。苗族的踩鼓活动开始,主题音乐通过富有特点的节奏音乐不断地展开,参与舞会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的庆祝热情烘托了会场的气氛,逐渐把氛围推向了高潮。舞会再次回到如歌的音乐,抒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畅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后在一片淳静、轻柔之中结束了这场辉煌的舞会,留下人们无尽的回忆。

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心中有丘壑才可出手有力、音中有情。心中有博大的情怀,出音才会有厚度、有分量,才会以明亮、清透的音色表现苗岭的民俗风情。

(二)创作之美

这首乐曲采用的是现代作曲技法,使用了复三部式的曲式结构。作为一首长篇的现代作品,不仅在结构上充分展现了现代作品的恢宏大气,而且在每一部分的乐思发展中也做到了精细的处理,层层递进地推动音乐的发展。每一部分对主题音乐材料进行了不同节奏特点的变奏以展现乐曲不同部分的艺术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完整的起承转合风格,是一首经典并令人回味无穷的古筝演奏作品。

作为现代筝曲,长篇的乐章和丰富的演奏技巧也是重要的创作标志,演奏者应拥有综合的音乐素养并具备充足的演奏实力来分析和演奏乐曲。在拿到乐谱之后,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可获得乐曲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分析音乐的整体表现特点,打磨每一个演奏技巧的表达来展现音乐发展的不同走向,不断完善乐曲整体的音乐立体性。

(三)听赏之美

《幻想曲》从听赏的角度来看,旋律动听、伴奏织体丰富。乐曲结构宏伟却又不失细腻入微之处的编创,每一个乐句听赏起来都有巧妙的设计和构思,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并且毫无冗长、烦琐之感。

乐思的灵感来源于苗族民歌《飞歌》的旋律,传统乐曲的民族性旋律令人倍感亲切而又优美动听,主题旋律在音乐的发展中不断递进、变奏,促使着音乐发展的更新,听众的好奇心也进一步得到了激发。演奏技巧的编排也体现了创作者创作时的独具匠心,轮指和摇指的运用在音响效果上形象地展现了鸟鸣清脆和歌声绕梁,明亮的琶音深化了主题情感,颗粒性的快速弹奏凸显了音乐发展的激昂,以及拍弦、打弦等特殊演奏技巧的加入更为演奏的风格增添了一丝奇异的色彩。在听赏上令人声临其境、惊叹不已,似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之感。

(四)创新之美

古筝作为一件民族乐器,其音色本就能体现民族音调的特征。各个流派的传统筝曲的创作和演奏也各有其流派特点,不过多以汉族音调为主,创作题材和风格也多以汉族音乐素材为基础。《幻想曲》的创作时间在20 世纪90 年代,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苗族地区的歌舞音乐,在创作主题上突出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并且在那个年代运用古筝创作少数民族音乐题材的作品本就是一大创新。现代作曲技法的使用,令乐曲的结构更加完善;非传统五声音阶的使用,更符合苗族音调的特点,以及不同调式的转换、不同调性色彩的渲染,丰富了乐曲的情感内涵,乐段和乐句的编排也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首尾相呼应加强了主题音乐的旋律印象;充分吸收了西方作曲技术的精华以创作民族音乐等等,相较于传统筝曲的创作也是另一创新。特殊的演奏技巧增显了乐曲的节奏特色,在音响效果上拥有了打击乐器的声效,使古筝演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弹弦形式,并且朝着多元化表演的方向发展。

《幻想曲》的艺术魅力并不止于以上所提到的四个方面。在长期的查阅、演奏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深挖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可分析乐曲的艺术美,根据欣赏的主体性可完善演奏的表达美,并提升二次创作的研究。不同的演奏者基于自身理解和实际的演奏情况,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他们的二次创作也会有千差万别的差异性,不过只要以乐曲本身的基调为主,不同的音乐理解和演奏处理也会增加乐曲的个性化。

四、总结

《幻想曲》作为现代筝曲创作成功的典范,是无数习筝者争相演奏的经典曲目。有些人认为演奏技巧是成功的关键,而笔者认为技巧是演奏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对乐曲创作的深度分析和风格的把控才是令演奏得以飞升的关键。然而急于求成的人往往容易忽略乐曲分析的重要性,在演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音色生硬、气息紊乱等影响音乐发展的状况,如果提前进行深刻的分析会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分析乐曲的艺术魅力有助于提高演奏者的演绎表达,增强音乐的感知力、提升乐感、丰富艺术修养。希望本文可以为筝曲学习者在习筝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精益求精!

猜你喜欢
幻想曲织体和弦
桑科草原幻想曲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快乐幻想曲
长发幻想曲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