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快乐教育理念越来越受推崇,尤其是“双减”政策颁布以后,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课题。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竞技性、教育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应秉持贯穿全过程的教育原则,在体育课上运用游戏教学法,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体育教学
小学生有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营造出让学生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1 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应用优势
1.1 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是趣味性。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组织学生玩游戏,可以让他们沉浸在轻松、喜悦的氛围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动机与情感,使学生带着较高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教师要将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凸显出来,满足学生追求乐趣的需求,以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消极情绪,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是竞技性。大多数游戏活动具有竞技性特点,而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多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在争胜心理的作用下,学生会竭尽全力、克服困难、直面挑战。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借此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三是教育性。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体验,为他们学习动作技能提供轻松、活跃、开放的氛围。同时,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取得“在游戏中学”的效果,助力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把“利刃”,使体育教学因为游戏活动的融入而事半功倍。
1.2 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训练比较消耗体力,而且训练过程乏味、枯燥。教师合理地引入游戏活动,可以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做游戏的乐趣,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运球过障碍”的游戏,学生分别扮演“运球队”成员和“障碍队”成员,完成运球和跨越障碍的任务。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来完成游戏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教师应根据所训练的项目内容以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设计合理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开展运球比赛、投篮比赛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练习并熟练地掌握篮球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丰富游戏形式,比如投篮比赛,教师可以细分为投篮接力、定点投篮、趣味投篮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投篮兴趣,又能丰富篮球教学内容。
三是磨炼意志品质。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等负面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此外,游戏活动具有规则性特点,学生要夺取最后的胜利,就要严格遵守规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念,还能增强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
2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在热身环节应用游戏,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准备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先带领学生热身,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可以帮助学生唤醒身体机能,避免在运动中受到损伤。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适当地应用游戏,变学生被动参与的态度为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切实做好准备,从而为接下来安全、高效的运动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踩尾巴”的游戏,让学生围成圆圈慢跑,这既可以帮助学生热身,又能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反应能力等。又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组织一些运动量稍大的游戏活动,如“萝卜蹲”。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身体机能,还能提升学生的灵敏性,从而达到有效热身的目的。而且玩过游戏后,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这让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学生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 在授课环节应用游戏,促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示范教学法,先给学生展示规范、标准的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并重复练习,而教师则在一旁指点,幫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直到学生完全掌握。这样的体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乏味的训练中容易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锻炼,而开展游戏活动是一种有效措施。
一是开展角色类游戏,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体验、参与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训练。而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体育知识结构。例如,在跑步运动中,组织学生玩“龟兔赛跑”“猫抓老鼠”等游戏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准备相应的头饰,比如猫的头饰、老鼠的头饰,一部分学生戴上猫的头饰扮演猫,而另一部分学生戴上老鼠的头饰扮演老鼠。“老鼠”先跑出3 秒,而后“猫”再追赶。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跑步的方法,比如呼吸的节奏、摆臂的技巧等。有了之前的游戏经验,学生听起课来会更加专注。教师在讲完这些知识点后可以组织学生再来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活动,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跑步能力。
二是开展合作类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特征,但也有较强的教育性,教师既要兼顾趣味性,也要发挥教育功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而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完成体育动作技能的内化。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还能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软式排球”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可以组织“楚河汉界”的游戏活动。在开始游戏之前,先利用排球网划分界限,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场地布置中,给他们讲述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先将学生按照6 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两组学生分别站在界限两侧,将手中的排球打向对方,不能让球落到自己所在的领域。球落地则扣一分,最先落地五次的小组即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一个小组即为冠军。这个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排球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三是开展闯关类游戏,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闯关类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內在驱动力。在一步步闯关的过程中,学生会迸发出更强的参与动机,而且这项游戏活动可以磨炼学生勇于挑战、攻克难关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例如,在立定跳远项目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跳跃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可以组织闯关类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突破层层关卡,这会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科学、正确的跳远方法,然后设置关卡,如第一关“小试牛刀”,要求学生跳出0.5 米以上的距离,即为闯关成功。接着进入下一关“大显身手”,这一关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跳跃方法完成跳远,要求动作规范且距离超过1 米。最后一关是“突破自我”,要求学生跳跃距离超过1.6 米。相较于直接给出目标让学生去跳,这种层层闯关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感受到完成挑战的喜悦,使学生迸发出更强烈的求胜欲,从而不断挑战自我。这种方法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跳远水平,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2.3 在复习环节应用游戏,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
在体育课上,学生经过几十分钟的练习,通常会感到十分疲惫。为了帮助学生恢复状态,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文化课学习,教师不宜再带学生做一些剧烈的运动。但同时为了不浪费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资源,教师可以在复习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游戏,以达到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
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竞赛的游戏活动。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圈坐在操场上,教师站在中心,围绕篮球运动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是篮球运动技巧、注意事项,也可以是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及预防措施等,让学生判断正误或者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可以达到让学生放松身心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储备更丰富的篮球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水平与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
3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在新课改持续深入以及“双减”政策强调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教师应深入研究游戏教学法并基于游戏的运用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匹配合适的游戏主题、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克服困难、增强身体素质、发展合作精神、生成竞争意识等,使学生全方位发展,从而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羽. 趣味游戏 魅力体育: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 小学生( 上旬刊),2023(9):154-156.
[2] 姜梓文. 激发潜能 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与措施[J]. 小学生( 下旬刊),2023(8):154-156.
[3] 骆鑫.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