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研究

2023-03-15 11:27王子怡陶芳铭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

王子怡 陶芳铭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是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载体,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形象体现了教科书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文章聚焦教科书中榜样人物这一群体,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提出如何通过榜样人物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价值观念,并对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设置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科书 榜样人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1-63-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承载着教育青少年的历史重任,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思想。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影响。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简述

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需要厘清榜样及榜样人物的相关概念,并且梳理前人对榜样人物的研究内容。最早是在宋代张镃的诗句中出现榜样一词:“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2]诗中的榜样是指“样子”的意思。若将“榜样”这个词拆解开理解,《说文解字注》中指出“榜”是矫正弓弩的工具,“样”则是“栩实”的意思,能理解为具体的样式、范式。[3]由此可以看出榜样是能起到矫正作用的范式。

“榜样”一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以人物的含义存在,即“榜样是活灵活现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抽象、静态、灰色、隐晦的道德规范具体、生动、鲜活的体现”[4]。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榜样人物涉及古今中外,榜样人物的事迹也反映出青少年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教科书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编写的榜样人物相关事迹,可以达到教育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的目标。“榜样人物对于身心迅速发展、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而言,其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5]榜样人物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激励、感染作用。本文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进行研究,提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协调国内外文化在教科书中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文化自信。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体现的教育内容,本文选取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六册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六册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及其对应的单元内容见表1。

通过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里榜样人物,可得出以下结论:从榜样人物的国别来看,其中以国内榜样人物为主,国外榜样人物所占比例较少。从榜样人物的职业来看,榜样人物的职业丰富,涉及教育、体育、医学等多个方面。从榜样人物的年代来看,各个年代都有涉及,其中近现代的榜样人物占比较大。

(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文本进行分析,挖掘文本中榜样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内容。其中,内容分析法立足于教科书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可以直接具体地分析出榜样人物的事迹和品质。运用比较研究法来比较教科书中的中外榜样人物,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榜样人物的理解,对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研究道德与法治中的榜样人物如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时,不能局限于对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内容本身进行研究和比较,而需要结合一定的相关文献,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该研究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研究分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通过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各个核心素养占比(见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与道德修养内容相关的榜样人物占比最大,而与法治观念内容相关的榜样人物占比最小。各个核心素养的内容占比相对比较均衡,由于一个榜样人物可能涵盖着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多种核心素养,所以研究根据榜样人物较为偏重的核心素养进行分类。

(一)实现政治认同,绘就爱国篇章

政治认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热爱祖国。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位位榜样人物,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有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有铁人王进喜等,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祖国的骄傲。他们的爱国之心赤诚而又坚定,为建立学生的使命感有着榜样作用。“教材中的榜样人物所展现的精神及其先进事迹不仅弘扬了正能量,而且其背后所映射的榜样教育更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6]通过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绘就的爱国篇章,能很好地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

(二)注重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中学时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表2统计的教科书榜样人物的各个核心素养占比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不仅要树立道德意识,而且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人物,教科书选取典型的榜样人物,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例如突破自我、刻苦训练的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的教育家孔子,还有杨靖宇、赵尚志、黄旭华、顾炎武、梁启超等榜样人物,他们在行动中都践行爱国、奉献、自强等道德要求。此外,教科书中还讲述了国外榜样人物的美德,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之间深厚的友谊就是教育学生要求善以及从友谊中体悟生命的美好。

(三)树立法治观念,建成美好社会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和维护法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法治观念的榜样人物多集中于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和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华民族法制文明史上有不少秉公执法的历史故事,其中狄仁杰、包拯、海瑞的故事让人耳熟能详。教科书中列举这些家喻户晓的榜样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熟悉感,通过学习他们的事迹,能够很好地樹立起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强调要有守法意识,如教材中的榜样人物江家姐弟,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几十年间坚持做公平秤,称的是良心,守的是道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才有利于建成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格

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成长过程所必备的条件,可以引领他们走向正确道路,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让优秀品格得到传承。培养健全人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这需要青少年认识自身,珍视生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关爱他人的心。人格的形成与自身素质、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所以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载体之一的教科书,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不言而喻。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榜样人物的故事,对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有正面影响。在“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中,列举了国内外的榜样人物,包括中国榜样人物林巧稚、屠呦呦、吴怀英、越王勾践、张海迪,以及外国榜样人物费利德、爱迪生、保尔·柯察金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她的身上可以体味到生命是崇高的,对待生命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爱迪生研制电灯失败了上千次,最后获得成功,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面对生命的挫折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轻言放弃;天宫一号与神州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向学生展现了自信自强的风采。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所需的重要品质。

(五)强化责任意识,担当青春使命

初中生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强调遇到事情不应该选择逃避,而应该积极面对,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的“阅读感悟”里分别讲述了把研究、保护石窟当成终生事业、无怨无悔坚守五十多年的樊锦诗和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致力于为国家做事情的甘祖昌夫妇的故事。不论是大学毕业后怀着梦想、坚定地去艰苦环境工作的樊锦诗,还是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甘祖昌,这些榜样人物都具有无比珍贵的品质,他们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奉献社会的事业中,积极承担责任。透过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这也反映了教科书中榜样人物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积极奉献社会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来关爱他人。关爱会给人以心灵的温暖,是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纽带,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中,就向学生介绍了词作家阎肃在生活中关爱老人的故事。为了让老人能够安心坐到空位上,他和朋友提前两站下车。阎肃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人的点滴关爱,也是积极奉献社会的一种表现。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的内容和比例可知:首先,国内榜样人物在教科书中的比重远大于国外榜样人物,在教科书中国内外的比例分配不够均衡。其次,榜样人物的职业涉及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职业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论是什么职业,榜样人物所体现的核心素养都是一致的。最后,榜样人物在各个年代都有所体现,不过主要集中在近现代。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适当增加古代榜样人物的占比。

榜样人物在教科书中具有示范作用,书中的榜样人物形象也体现了教科书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榜样人物的内容涉及广泛,从自身出发到社区层面,再到社会层面,最后上升到国家层面,步步深入。但如何通过榜样人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仍是当前教科书和课程教学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对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榜样人物设置的思考

1.求同存异,融会贯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有国内外榜样人物,需要做到合理分配中外人物及文化的比例,处理好国内外文化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文化自信,求同存异。和我们文化内涵相同的、优秀的文化我们要学习,同时也要允许别国文化与我们文化存在不同,在与他国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发展中与时俱进。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对于他国文化也一直保有开放的态度,透过教科书中的外国榜样人物,可以学习外国文化的优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外国优秀文明成果融会贯通。

2.继往开来,古为今用

中华民族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榜样人物这一载体进行继承与发扬。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如果好好利用,并且将其体现在教科书中,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传统和现代需要恰当地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深入开展榜样资源的研究整合,坚持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实现榜样教育科学化、体系化。”[7]在对全套教科书的研究中发现,教科书中有许多古代优秀榜样人物,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需要重新树立榜样模范的光辉形象,充分认识榜样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8]。

3.大公无私,一心为公

大公无私,一心为公是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事迹就体现了这一道德修养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榜样人物的例子并不多。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注重集体利益,所以可以考虑在这一单元讲述中国从古至今的榜样人物事例。培养学生大“公”无“私”的重要品格,需要学生通过榜样人物的事迹产生榜样认同。榜样认同是以理想中的自己为目标,并且付诸实践去努力实现。当大部分学生对榜样人物产生认同感时,榜样教育就成功了。“青少年认同榜样从本质上来说是追求一种社会认同,他们通过观察榜样获得间接经验,在模仿过程中更好实现社会化,从而更好实现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社会认同的统一。”[9]榜样人物起到标杆、旗帜的作用,在榜样人物的形象影响下,强化榜样认同就会让学生有很强的驱动力去提升核心素养,努力向榜样人物靠拢,也会将集体主义的种子种在心里。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3-09-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eqid=9809e9590002f40200000003645c7faf.

[2]张镃.南湖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192.

[3]许慎.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64.

[4]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1.

[5]张小发.榜样选择与榜样教育:差异与统一——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榜样人物的选择与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8(2):36.

[6]姚晓嵩.榜样人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选取原则与运用策略探析[J].公关世界,2022(1):104.

[7]崔欣伟.新时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现实境遇和改进策略[J].人民教育,2021(7):34.

[8]邱其霖.新时代榜样文化建设的三重维度:价值、载体与实践[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4(1):75.

[9]王再新,冼欣宜.新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向度与路径[J].人民教育,2022(20):31.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
清季乡土教科书的编撰与审定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藏起来的教科书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