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昇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微课技术,其具有集合视频、动画、音频的优势,将微课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学习难关,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微课的概念与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微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运用策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起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作用,能够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微课与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弥补常规教学方法的不足,推动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微课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才能保障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对此,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微课的内涵与特点,积极探索微课的教学运用方法,这不仅是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点
(一)微课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但是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以及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研究者对微课给出的概念大同小异,即微课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学习途径,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筛选与整合,最终以视频、音频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精准性.
(二)微课的特点
相较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微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微”,课件内容呈现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容纳1~2个知识点,但是这里的“微”并非教学效果的“微”,相反,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情境化是微课的又一个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出更加具备故事性、真实性或生活性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关注情境问题,思考并尝试解答疑惑,为学生打造更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微课还具备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点,微课中的内容一般聚焦于一个主题,是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或为了帮助学生攻克某一个知识学习难点,或强调学习方法与策略,以明确的主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从而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学习的情况.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一)利用微课指导预习,温故而知新
预习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如:“课下预习第××页内容”等,并没有为学生的预习做出科学的指导,导致很多高中生在课前预习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只是简单地阅读了书本中的内容,并未实现高效的预习.微课在预习指导环节中的运用,为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借助先进的技术在无形之中指导学生科学、有序地预习,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监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以“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本课要求高中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以及配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初步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将制作好的视频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单.具体过程:首先,教师围绕配方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录制了简单的视频,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在视频中加入了相关的文字讲解,如解方程x2-2x-3=0,在视频中展示了解答此方程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认识到解决方程应先变形,将x2-2x-3=0变成x2-2x+1-4=0,接下来配方得出(x-1)2=4,最后开方得x-1=2或x-1=-2,得出结果为x=3或x=-1.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通过微课内容的观看,初步掌握了配方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实现了对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复习与回顾.其次,在回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引出新知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完成预习任务单中教师布置的习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迁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创设情境,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大量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学习心理、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作用,在高中數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创设趣味化的情境,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产生无限的期待,为原本枯燥的、沉闷的课堂氛围注入新的活力,给学生带来视听的冲击、情感的感染、心灵的震憾,让数学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空间几何体”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制作“孙悟空学法术”的动画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孙悟空想要用12根小木棒搭建一个正方体,搭建成功之后运用法术将正方体变成一座宅子,用来对付妖怪.孙悟空先拿出了4根小木棒,在地上摆出了一个正方形,在此正方形的每一个顶点竖直放置1根小木棒,最后在每两个相邻的竖直小木棒端点横着放置1根小木棒,由此12根小木棒全部用完,正方体框架也搭建完成了.正在孙悟空洋洋得意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正方体框架顷刻间就倒了,孙悟空指尖施法,原本散落在地上的小木棒又按照刚才摆放的步骤,重新搭建了起来.这样趣味化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人物“孙悟空”,激起学生对空间几何知识的学习热情.又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猜牛体重”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数据的平均数是公牛的正确体重?”带领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数学科学,带领学生进入数学问题的认真思考状态,起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三)利用微课攻克难关,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增加,其中有许多重点与难点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的效果,帮助高中生攻克数学学习的难关,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制作微课,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直观的视频观看中,获得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促进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能力、空间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引领学生在针对性的微课讲解中,掌握重要知识点,突破数学学习难点.
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等概念,能够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对称性,但是在“函数奇偶性”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将具体的函数一般化,并总结出函数奇偶性的规律,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函数的奇偶性.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多个函数图像,引导学生找出函数图像的相似性,将具备相同特点的函数图像归为一类,并具体说一说这类函数图像具有哪些特征,不同特征的函数图像反映出了哪些性质?在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以及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想到“单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函数单调性的特点与性质,教师可继续利用微课展示几种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图像,带领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掌握单调性不同的函数图像,明确本节课探究的目标,并在直观的观察中,认识到具备对称性的函数图像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中感知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如此一来,原本复杂的、抽象的函数奇偶性知识点转为了生动、形象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图像观察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地总结出函数奇偶性的规律,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利用微课开发资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数学教材是众多优秀教学工作者以及教育学专家经历几番研究、筛选,最终完成的教学内容编写,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内容是有限的,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则会让数学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局限在了有限的框架内.而基于微课技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则是教师在教材研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课外资源,实现课外资源与课内资源的相互补充,增加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程度,感悟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形成数学科学探究的精神与品质.
以“集合”教学为例,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交集、包含、子集、真子集等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还应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发展历史,增加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程度.在视频的观看中,学生了解到集合论最早始于19世纪,从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以来,各国的教育研究学者纷纷加入集合的分析与探索中,最终康托尔所提出的《集合论》被世界公认,但是康托尔的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是极其坎坷的.柯尔莫戈洛夫曾这样评价:“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向无穷的冒险迈进.”康托尔提出的“数学与无穷”“无穷集”“可数集”“超限数理论”并不被当时的数学界认同,许多数学家对于康托尔提出的数学理论始终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康托尔却顶着众人质疑的目光,踏上了满是荆棘的研究之路,即便有人嘲笑他所提出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认为他付出诸多心血研究出的“超限数”是“雾中之雾”,咒骂康托尔正在走向“地狱”.在猛烈的攻击以及超负荷的数学研究中,康托尔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直至20余年后,康托尔的集合论才被数学家们所认同,认为借助集合论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大厦.在数学史的介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每一个数学成果的获得,都是来之不易的,这些数学家身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当代的每一个人学习,由此实现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五)利用微课复习旧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复习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学生却总是忽视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极少主动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最终导致他们虽然在数学学习中习得了大量的知识点,但是知识点的积累过于零散.有效的复习指导,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总结型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梳理知识点,达到巩固与提升的作用.
以“集合”教学为例,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可将本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以微课的形式将总结出的知识点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地观看总结型视频内容,查找知识漏洞,补全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章节的束缚,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紧密程度出发,合理地规划设计复习方案,带领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将单元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点复习一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識的认知程度.随后,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开展一次单元检测,通过单元检测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辅导讲解.其次,在复习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各小组自主完成知识点的梳理任务,并将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上传至班级群中,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分享成果,相互点评,起到互慧互生的作用.
结 语
总之,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升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改善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全面地了解微课的教学优势与特点,将微课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微课的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构建科学先进、实用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笃锦.浅谈如何借助微课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1(86):52-54.
[2]韦伶明,罗瑶.高中数学定理类微课优化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数学之友,2022(11):10-12,15.
[3]季长征.基于微课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3):76-78.
[4]杨宇.试述利用微课开展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35-37.
[5]黄希.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概念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