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辉, 孙少帅
(1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2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行动”。202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34,为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确立了行动方向。新时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以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化普及为切入点,通过专业发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协同创新等标准设定,推动教师教育取得新突破,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已进入历史关键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关键。作为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内在属性与特殊气质即教育家精神,它能够在深层次引领教师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境界。因此,立足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着眼于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并探索其未来发展进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家在从事教育研究、追求教育目标、践行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独特精神气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育家精神是指“教育家在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教育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它决定了教育家对教育的看法和行为取向”[2]。诚然,由于受到时代背景、教育经历、教育贡献等因素影响,教育家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社会形态中的内涵有所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对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解读,应立足于教育家精神的共性基础上做出符合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阐释。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新时代教育家以“培养国家观念、爱国实力及大国民之气概”[3]263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既表现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秉承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行为准则,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又表现为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牢记终身任教的理想信念,教育家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具备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自觉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中来,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把教育事业与社会进步关联起来,用心用情诠释教育报国的真谛。
道德情操是教育工作者成长为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教育家的核心品质和立身之本。新时代教育家应当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能在主动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德育理念中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境界,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和大先生。作为教育领域杰出的教师代表,教育家在教育领域彰显出的高尚情操对社会影响极为深远,因此这一特殊型的身份标识决定了教育家必须是道德高尚群体的代表。在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教育家能够始终秉持“教人者,必须教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化化人”“以身作则”的自律精神严格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能够坚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主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做到慎独律己、坚守底线,保持廉洁自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一言一行中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自身行为引导和感染学生及他人,成为真正为社会普遍尊重和世人竞相效法的“万世师表”。
启迪智慧而不强硬灌输,滋养心灵而不耳提面命,在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的基础上坚持分层施教、定向施教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则。只有深入挖掘教育家精神中所蕴含的育人智慧,才能体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新时代教育家拥有高尚的育人智慧,意味着教育者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潜心教育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运行模式和有益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意味着教育者既要认清尊重差异、分类实施的教育事实,又要认真钻研和积极创设教育微生态,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教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意味着教育者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守精神家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思想成长,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立志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参数和指标。”[4]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之路,他们从不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而是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潜心钻研知识学问,积极拓展知识视野,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破解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勤学笃行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准则;求是创新既是教育职责所在,又是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潜在动力。作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体现,躬耕态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超经验意义的实践智慧。教育家能够在严谨督学中潜心问道,在理性思辨中探求真理,在敢为人先中突破进取,善做求真学问、创新实践、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领路人。通过教育实践,教育家既能在学习探究新知中更新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又能以扎实学识教育学生、以求是精神引领学生,积极培养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大有所为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能够着眼世界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突破创新。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5]312大凡教育家都有一种源自内心与灵魂深处的爱,这种爱在当代诠释为一种伟大的仁爱精神,“仁爱”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精神内核。教育家能够以持久的教育热情坚守三尺讲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净,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中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赢得尊重、得到关爱、获得成就,以无私无我的仁爱之心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在亲其师中达成信其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教育家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严慈相济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当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和指向标,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永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心浇灌并托起学生成才的梦想,培养更多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从而于平凡细微之处创造不平凡的教育奇迹。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秉承开明包容的教育态度是我国教育家历来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宽广的胸怀体悟前人的教育观点、容纳同辈的教育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与教育关联的一切因素”[2],从而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和水平。处在新的时代坐标下,新时代教育家能够始终奉行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遵循,始终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6]396的精神追求,以心系苍生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心态、弘文传道的追求躬耕于教育事业。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生产者、弘扬者和传播者,教育家在积极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天下情怀和世界责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教育家能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文明进步、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发展大势的高度审视当下教育、整合育人资源,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教育智慧。
“新时代,教师教育应该在更高格局定位、更大使命担当中,以‘国之大者’的战略眼光走向高质量发展。”[7]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明确的育人定位和价值导向,致使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能够深入强化教师教育立德树人能力,切实助力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科学建构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新图景,从而为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助益。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出发点,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8]211。就其本质而言,教师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教育者唯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培养出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的高素质教师。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在通过提升教师教育的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师教育的立德树人能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基点和灵魂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与管理各领域和各方面,“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之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9],立德树人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以高度彰显。通常来说,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对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乃至其质量和效果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实现教师教育所培养的未来教师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促使其更好更有能力地肩负起未来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通过发扬教育家精神中所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积极引导受教育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使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内化道德理念、锤炼道德修养,从而在日渐进步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在未来职业中立德树人的能力。客观来看,教育家精神这一核心概念的引入,能够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深刻体悟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真切感悟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的成长经历,认真领悟教育家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卓越教育实践、高尚人格魅力等在教育领域中创造出的伟大教育功绩。将教育家内蕴的高尚品德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的积极成果转化为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使受教育者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形成与教育家精神相契合的正确价值认同和道德遵循,更加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师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既指明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立德树人方向,又切实筑牢了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立德树人的能力基础,从而为受教育者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新时代发挥教育家精神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培养更多创造高品质教育的教育家型教师,加快推进教师教育者高质量队伍建设与发展。纵观教育家型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社会地位、内在心理结构及其行为彰显,对教育家型教师在某种意义上通常理解是“以高尚爱国情怀与职业道德为指引,以坚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为基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挥服务作用后形成的独具个人教育理论话语体系且对社会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与正向引导的时代性教育领域杰出代表人物”[10]。在新形势下,面对高品质教育改革诉求与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不仅是推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对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教师队伍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由此,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引领,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实践品格与躬耕态度,唤醒教师主动向教育家看齐的思想意识,自觉吸收并融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生成有独到见解的教育主张,从而将自身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具体化的案例解读中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当然,对于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生活的一种实践行为,更是一种教育反思活动,将教育家精神独有的育人智慧融入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励教师展开独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反思,使教师在不断提升反思能力中具备成长型理性教育人格。此外,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激发教师主动作为的担当情怀与弘道追求。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来的方式展开”[1]60,一方面教师能够着眼当下、放眼未来,自觉肩负起教育文化传播与践行的使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增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既遵循规律又不因循守旧,既注重传承又敢于创新,以此适应新的社会变革和时代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高质量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国际教育品牌,深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师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培育更多优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教育家型教师,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保障。
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教育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有助于在培养现代化教师的过程中实现培养更多现代化的人,从而通过实现全体成员的现代化水平,助力我国高水平教师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的现代化。“作为主体,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作为目标,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化的价值。”[11]1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定位,在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其在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将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弘道精神、仁爱情怀等传递给教育对象,进而深刻影响他们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以提升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发展与成长的美好需要,使他们在教育家精神的正确导向中更加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生活场境。马克思始终将“人”作为衡量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终极标尺,在他看来,人类追求现代化的实质是使人而为人,而至今“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12]308。在教育家精神的激励下,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点将不断推动中国式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在这个培养教师、培养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不仅将摒弃传统理念对教育精神的捆绑、教育行动的禁锢,而且将促进个体精神的成长、激活人的创造性,因而教师教育能够实现受教育者的现代化,为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力量。此外,就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性而言,追求卓越和求知求真的责任意识赋能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发展空间和工作思路。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家精神会以一种正确价值观有效激发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能够按照现代化的需要将自身所承载和依托的资源优势持续输入教师教育健康发展的序列,进而集中全部潜在力量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教师教育的发展困境,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教育发展提质增效,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13]。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价值驱动,在科学赋能和价值引领过程中助力推动教师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专业性实践活动,新时代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关涉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关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此,基于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科学探讨与构想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实践活动,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协调处理好贯穿其中的多重关系,方可助力教师教育质量的高效提升。在教育强国战略指导下,政府接续出台“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国培计划”“强师计划”等顶层设计,多次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教育家型教师”,因此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亟须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引领。着眼未来科学预判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向,立足当下整体规划、完善顶层设计。一是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行统筹规划。从时间维度看,教师教育存在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之分;从内容结构看,教师教育包括师德建设目标、能力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不同维度。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效度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动态运行过程,这就需要从教师教育与教育家精神的关系统筹考量,既要将教育家精神的显性引领价值和隐性熏陶功能与教师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融入契合,又要在推动二者同向同行中将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素植根于教师教育目标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为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二是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进行合理布设。高素质教师培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论是职前师范生培养还是职后教师培训,都需要从制度、政策、文化和信息手段等方面为教师教育对象的专业发展架设“立交桥”,同样对于不同学段教师教育对象的培养亦需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要做到将其精神核心要义纳入培养培训的各环节和各阶段,开发出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教育培养方案,实现教育家精神与受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协调贯通,建构起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与平衡点。三是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14]202教师的生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生命质量的存续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保障体系建构。开放多元的网络大数据时代对学习资源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在开放包容的教育家精神科学引领下,教师教育需要加大资金经费的筹措、投入与使用,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专项计划支持资金,不断夯实教师教育的教学资源、学科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由此推进教育家精神对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引领。
哈贝马斯指出:“对于具有言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所组成的共同体而言,世界永远都是同一个世界,即主体间共同分享的生活世界。”[15]30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教育主体之间需要在明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机制,实现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一是以提升培养层次为核心探索师范院校协同创新机制。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坚持深化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改革,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创新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因地制宜促进特定区域教师教育创新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家精神的共同价值理念下将西部红烛精神的思想内核浸润入心、落到实处,科学引领区域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多元教育主体协同育人层次和水平。如“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师资专项计划”博士培养机制,通过推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实现教师教育相互协同的高水平联合培养。二是积极打造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合作机制。据调查显示,高水平综合大学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的现象日益普遍。要深入挖掘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潜在势能,在教育家精神的激励和引导下进一步改革创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规范完善未来教师的职前考核与职后培训机制,依托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积极设置师范专业。同时要善做卓越教师联合培养的先行者,通过课程建构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专业动态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教育优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研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革新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三是聚焦教师发展机构和实践基地平台创设教师教育深度合作机制。高校要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着力聚焦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实践思维、创新意识等能力要素,积极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发展机构,通过成立教师发展学院助力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提升,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又要广泛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实现教师教育者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建构。同时依托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学生教育实习工作,让师范生在特定的实践场域中结合针对性制定的实践教育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育课程与载体,开展组织实施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解决师范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普遍性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发展的整体化水平。
强教必先强师,高质量教师教育者是打造高品质基础教育教师、推动教师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牢抓实,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与专业化教师队伍。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者政治站位。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教育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通过健全师德制度体系,按照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理念严格优化教师教育者资格准入机制,从政治素养和德行修养的层面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不断实现师德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教师教育者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爱国情怀、自律精神为准则,在强化师德日常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师德内在觉悟,使教师教育者自觉将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与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有效激发教师教育者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二是着力强化育人导向,提升教师教育者育人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教育者队伍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要全面打造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在努力促成国内高校交流合作中积极建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在胸怀天下的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形成全球性教师教育组织与共同体[16],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切实提升教师教育者综合育人能力。还要积极推动教师教育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培养培训,将教育家精神的求是创新理念纳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着力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的技能,切实增强育人实效性。三是科学完善教育课程,培养创新型教师教育者。作为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从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的设计维度进行重新定位与架构,通过开设专题式模块化课程,将教学法、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个别化专业问题纳入课程设计。同时还要增加实践性活动课程比例,既要鼓励教师教育者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又要聘请优秀教育名师和行业专家参与到教师培育工作中来,使教师教育者在与教育家的对话与交流中成长进步,从而为培养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提供坚实保障。
评价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闭环控制的必要手段,它通过设置特定的指标参数,对教师教育的开展水平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估和定性判断,从而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主动变革和破解传统教师教育评价机制,探索一条适合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具有针对性、发展性、多元性、综合性、增值性”[17]的评价机制。一是建构起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目标的评价标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自律情怀,教师教育者的职业使命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是教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由此,既要通过创新评价机制,真正将乐教适教并具有坚定教师职业理想的优秀学子纳入师资后备队伍,又要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晋职晋级、奖励评优的必要因素,根本扭转教师教育者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错误导向,切实夯实师德基础,不断提升教师德育评价和育德能力。二是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的准则。教育家成长于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师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判定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分析,不仅要以教师教育结果成效的如何做出终结性评价,而且要对教师教育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将教师教育教学阶段、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运行载体、教师教育培育方式以及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重在突出过程的质量性导向和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同时还要积极引入外部性社会评价,科学探索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评价机制,使多元评价在过程与结果的动态发展中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探索现代化的评价手段。新时代教师教育要突出人才培养的现代化目标,在教育家精神的激励和导向中引入现代化的教育评价方式;要充分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评价方式,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基建为媒介平台,不断在数据分析与反馈能力提升中精准测评教师教育成效,加大对教育决策的战略性建议供给,使教师教育者和教师教育对象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现代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