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蕴、形成机理与弘扬路径

2023-03-15 05:33:41刘力波张子崟
关键词:师德师教育家弘扬

刘力波, 张子崟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并首次提出、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鲜明标注了新时代强国之师的精神风貌,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铸魂。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既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在此意义上,深入探讨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形成机理和弘扬路径,以精神感召人、凝聚人、激励人,从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意蕴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其是对中国教育家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凝练总结,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精神滋养。习近平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作出了精辟的概括,科学界定了其理论内涵。具体而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蕴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理性思辨与人文情怀、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统一性特质,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有机整体。

1.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蕴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的统一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在蕴含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这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第一要义。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129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必然是一种“包含有理想信念的元素或层面”[3]的精神品质,其内在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共产党及其领导作用的信赖。而这种具有理想信念意涵的精神品质在教育家身上则具体化为:始终葆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教育报国的远大志向,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信之愈笃、行之愈实。践行使命担当是坚守理想信念的题中之义和实践进阶。这一逻辑联袂决定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同时也包含着“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对教育家使命担当的深刻诠释。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使命,这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铸塑、价值观念的引领和精神品格的培育。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启发学生思维、润泽学生心灵,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观念的引导。在教学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引导学生立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说,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蕴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二者统一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行动逻辑之中。

2.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蕴理性思辨与人文情怀的统一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基本要义。习近平强调,为人师者,“知识是根本基础”[4]。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5]5。探求真理、探究新知、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精神品质内在呼唤着对教师理性思辨能力的涵育,恒持躬耕态度的关键就在于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追求者。首先,理性思辨能力是为人师者的必备素养。理性与求真是一致的,富有理性思维的教师,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潜心问道、严谨笃学,不断夯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才能以真善美的学问教育引导学生。其次,理性思辨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理性思维的教育工作者。具有理性思维的教师能够辩证分析、正确看待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以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实际为导向,建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素质能力,从而真正将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因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在蕴含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是教育家人文情怀的充分彰显。新时代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一是要做到真诚地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在获得尊重的同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二是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明确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呵护学生心灵,开启学生智慧。三是要做到真心地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简言之,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既体现为“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又体现为“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理性思辨与人文情怀的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使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3.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蕴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统一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在蕴含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种道德情操是教育家内在修养的充分体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德行修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而教师作为承担知识文化传播功能的特殊群体,其德行修养的提升则主要依靠个体自觉。一般来说,“自觉性越高,坚持度越持久,师德境界就越崇高”[6]。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严于律己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这主要包括律心、律言和律行3个层面。首先,为师者要善于律心,即能够持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坚定理想信念,用心灵的光环照亮学生。其次,为师者要长于律言,即能够把控自己的言论,明确“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重点讲、应该怎么讲”等问题,确保言语不失范,用言传的魅力感染学生。最后,为师者要谨于律行,即能够自觉调整自身行为,做到动不越规、行不逾矩,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用身教的力量引导学生。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道,由修身至家齐,由家齐至国治,由国治至天下平,个体一旦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便会释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见之于社会实践,成其事业。教育家在此也不例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内在规定着“胸怀世界、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弘道追求即对外在事功的执着追求,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递和价值的传播。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既要将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精神作为自身的责任义务,又要注意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应具有深厚的世界情怀,秉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教育贡献。综上,内在修养是外在事功的前提基础,外在事功是内在修养的现实确证。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深刻体现着为人师者的内在修养和对外在事功的不断追求,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合而为一。

二、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机理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浸润,凝结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育人实践,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根脉、科学理论根基,蕴含着红色基因血脉和宝贵实践精华。

1.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结合为历史始点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是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根”与“魂”,其承载的崇德、仁爱、育人等师德师风思想,深刻诠释了师者风范,是新时代打造“大国良师”的宝贵资源。而作为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救国富国强国的科学理论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则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禀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自然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焕新发展,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实现了以“传统之师道”涵养“时代之师风”的动态跃迁,这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注入源头活水。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分析:其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中师德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产物,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品行和修养,提出了“师范端严,学明德尊”“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等师德思想,并将“德行”作为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而道德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明确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把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论原则基础上,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文化,明确了新时代师德素质的内涵指向。其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中师能思想的时代产物,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师能,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素养,师能卓越方能治学高超。”[7]在中国传统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比较完整的,强调教师不仅是“一域之师”也是“全局之师”,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度契合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应实现在智力与体力上的全面发展,并且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要适应多样化的劳动需求。因而,终身学习、全面发展,不仅是对教育对象的要求,而且是为人师者的必备素养,教师的教和教师的学应是相互促进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秉承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中“业精善学”“诲人不倦”“学无止境”等治学态度,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 其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承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时代产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教师的价值立场。中国传统育人思想一直遵循民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提出的“善教于民”“有教无类”等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教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立场。

2. 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承继为理论基点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指引着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向,马克思主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认为教育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在其关于教育的学说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其教育思想的逻辑基点。因此,首先就教育性质而言,教育作为社会的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就教育目标而言,“社会性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属性”[8],教育的目标应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向着时代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者的根本任务。最后,就教育方法而言,提出要“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9]23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进一步论述,强调“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10]249。可以说,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师德师风问题进行持续、深入探索,形成丰富的思想,成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强大理论支撑。具体来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基于筑牢教师政治立场的考量,提出“又红又专”的思想要求,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1]226。改革开放后,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指出:“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12]55迈入新世纪,江泽民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和内容等作出重要论述,指出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13]338。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14]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一是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内容,标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二是廓清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要义。习近平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目标引领,相继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等一系列标准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指向。三是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路径。习近平立足“以德为先”的实践指向,聚焦教育、养成、环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方略,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之,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以此为基点孕育生发,实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 以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为逻辑起点

习近平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5]7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撑。在历史时空的变换中,伟大建党精神紧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目标任务,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特点的具体精神。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长期育人实践中,锻造而成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接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发展势必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引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领域对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发展的产物,二者具有一以贯之的传承关系。

具体而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兼具历史主题下的同质传承与时代任务下的差异传承”[16]。一方面,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同质性传承的产物。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所孕育的系列伟大精神中的一根红线,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传承其精神特质,构建系列精神。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中的理想信念、育人智慧、弘道追求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品格、价值旨归是高度契合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中的躬耕态度、仁爱之心、道德情操与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优良作风是内在统一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秉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差异性传承的产物。“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17]873精神形态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客观事实和实践活动的一种理论抽象,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具有自身逻辑性和历史延展性,其在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然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在差异性发展的过程中也未曾脱离普遍性,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贯通其中的主题主线,发挥着塑造、引领和支撑的关键作用。

4.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具体实际的结合为时代支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教育具体实际就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现实回答之中。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着这一目标任务,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在教育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直接体现,包含着党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相关认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在对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中凝练而成的。

具体来说,可以以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教育方针为依托,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进行历史的、具体的考察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将动员和组织青年积极投身伟大革命洪流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先后提出了“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18]15,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19]1 083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时期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造就“革命的先锋队”[20]33的育人使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政治远见、革命斗志和献身精神的先进青年,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他们身上闪烁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打下深深烙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始强调教育为新生的国家政权服务,为加快实现工业化、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226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需要,这一时期的教师群体承担起“教育新生一代的光荣任务”[22]141,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以自身行动诠释中国教育家的伟大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19]364,将现代化建设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逐步确立了培育‘四有’新人的育人方针”[23]。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实践中展现出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家的精神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总要求,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任务。围绕着这一任务,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培养出了大批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展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所需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

三、 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基本路径

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证,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方位开展系统教育为抓手,以创新舆论宣传方式为依托,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举措,促使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证,站稳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4]277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明政治优势,也是育人目标最终达成的根本政治保证。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教师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认识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就难以有自觉自主的行动。在教师群体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是培养其真正成为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厚家国情怀、怀揣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任务。二是要创新党建引领,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高尚师德师风的坚强阵地,又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领衔辐射作用,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师风的示范力量。三是要落实各级党委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筹谋划,确保把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各项举措落在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政府服务优势,优先满足教师发展需要,为新一代教育家成长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明确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导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得到迅速提升。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5]246,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学习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以内植于其中的昂扬精神、强烈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追求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广大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二是要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26]2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传承优秀传统,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尊师重教文化,体现一以贯之的师道精神,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从而使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成为每一位教师坚实的精神依靠。三是要坚定广大教师对成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信心来自实践,成就铸就信心。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要依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事实和伟大成就,引导、鼓舞广大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进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自觉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教育强国的建设。

3. 以全方位开展系统教育为抓手,提升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自觉

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主要继承者和弘扬者。要通过全方位开展系统教育,推动广大教师理解和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做到学思践悟,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筑牢精神弘扬所依靠的主体力量。一是要将学习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培训全过程,提升教育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性。通过系统规划和统筹设计教师培训体系,开发系列课程资源,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的重点内容,促进广大教师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二是要将学习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贯穿于师范生教育全过程,提升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涵育不能仅依靠教师培训工作。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就应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纳入师范类课程之中,切实加强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对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掌握,以筑牢精神之基。三是要多渠道地、多形式地、综合性地开展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涵育工作。既可以组织开展关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专题研修,又可以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研,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使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进而深化其对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领会。四是要将学习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阶段。在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职业生涯全过程中浸润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使崇尚和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活常态,为广大教师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4. 以创新舆论宣传方式为依托,营造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结合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宣传主题,创新舆论宣传方式,让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广泛传扬、深入人心、引领风尚。一是要突出新时代教育家的示范作用,树立宣传典型。近年来,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面向教师群体的典型人物选树活动,评选出一批杰出教育家,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大了教育家的影响力,这对于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人民教育家”等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教育家典型,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能够有效激发广大教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从而使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二是要创新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话语表达和呈现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结合不同受众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宣传工作中,可以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融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之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的熏陶和洗礼。三是要构建内外联动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宣传体系,扩大宣传范围。既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宣传渠道,展现新时代教育家的精神风貌,提升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教师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认知与了解;又要根据国际传播规律,积极利用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推动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教育家的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扩大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世界影响力。

5. 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举措,夯实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制度保障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能够为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提供坚实支撑。一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聘用。如,2023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就依法推开准入查询制度,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作出了规定,在教师资格申请认定、教师招聘和引进等教师队伍入口环节就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的考察,夯实教师队伍质量。二是要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应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评价指标,构建起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师德评价制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师德考核评价结果,对优秀教师及时开展荣誉表彰奖励活动,对师德失范的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惩处,做到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三是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制度,严格师德督导。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督导的关键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加强师德建设作为督导的重点内容,夯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学校师德监督工作走向常态化、体系化。此外,还要重视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多方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总之,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新中国广大人民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群像的精神描画,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凝练提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充分体现出他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和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与价值内核,切实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所肩负的使命任务,能够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为价值追求,自觉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实践。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育家弘扬
教育家与儿童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8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留学(2017年5期)2017-03-29 03:04:00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