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2023-03-14 16:09姚辉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思政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扎实的体育技能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这种融合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认知,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因此,深入探索和实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关注焦点。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而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统筹安排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注重德育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和推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首先,体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力量、灵敏度、耐力等,提高自身身体机能的整体水平。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态和形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抗压能力。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快乐,实现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团队配合,而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在职场和社会中所必备的重要素养。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心。在体育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或训练,这要求他们积极与队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团队协作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合理分工合作、充分沟通等团队合作技能。同时,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团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和凝聚力[1]。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体育比赛中组织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困境,培养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个人的竞技和娱乐,还承载着社会责任。体育活动的公平性、合规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方面,都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健身义跑、志愿者服务等,将体育精神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探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赛事的影响等话题,学生可以了解到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自身抵抗力,预防和减轻心理问题。同时,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在体育课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田径、游泳等,可以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提升身体的耐力、协调性和柔韧性。这些锻炼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疾病,提高学生的免疫系统功能。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放松紧张的情绪,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到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化

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单一化的问题。体育课程通常侧重于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如各项运动项目的规则、技巧和训练方法等;而思政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如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由于缺乏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充分发挥两者的教育作用。这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上的提升不够明显,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素质[3]。

(二)教师思政教育理念不足

一些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們更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这导致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难以有效融合,教学效果受到限制。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的不足,制约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教师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升思政教育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融入思政内容和方法于体育课程中。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技能上的表现,如运动成绩、身体素质等,而缺乏对思政教育效果的全面评估。这使得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难以真正融合,评价体系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水平。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上的发展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导致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学生对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普遍不高。一些学生将体育课程仅仅看作是锻炼身体的机会,对思政教育部分缺乏兴趣和重视。这影响了融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参与,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上的提升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三、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在实施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时,明确教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体育教师需要明确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融合的具体目标进行规划和设定。

体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体育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协作,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坚持耐力:体育运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毅力和持久力,通过体育课程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坚持耐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体育课程中的比赛和竞争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思政教育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思政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对社会的关心、参与和贡献意识。

3.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引领和组织他人的人才。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为了促进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在体育项目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体育项目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相关,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议题。例如:可以通过篮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员的职业道德、体育产业的发展等问题;通过足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问题。

在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主题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体育和社会的关系。比如,在进行体育比赛之前,可以组织一次团队讨论,让学生就比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公平竞争、规则意识等问题展开讨论[4]。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促进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健身指导、组织义务晨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体育来服务社会。

(三)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

为了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具体而言,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理念和方法,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他们在融合教学中的指导力和引导能力。在培训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关系,提高他们融合教学的设计能力和指导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此外,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可以开展专门的思政教育培训,包括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培训、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研讨等。通过这些培训,教师可以全面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能力,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评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在技能和体能上的表现,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政教育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践项目、小组讨论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具体而言,在考试评价方面,可以设计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考查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项目评价方面,可以设置明确的指标和评估标准,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和成果展示来评价其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程度。在小组讨论评价方面,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的评价反馈和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效果[5]。

(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参与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首先,可以设置有趣的体育活动和互动环节,例如体育游戏、挑战赛等,通过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可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组织体育义工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体育所具备的价值观和能力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引导和激励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和鼓励,激发他们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热情[6]。

结束语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师思政教育理念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博.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探究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2(7):63-65.

[2]袁晋文.“课程思政”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168-170.

[3]黃环.“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6):138-141.

[4]谢智,许文保,白刘瑜,等.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5):21-25.

[5]周德来,宫金涛,张磊.“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4):49-51.

[6]刘文.“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体育世界,2023(2):87-89.

作者简介:姚辉(1993— ),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田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编号:NZJGH2023265)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