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动力机制探析

2023-03-14 17:21张晓芳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专业能力新时代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征程和新使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成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发展受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个体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梯队培养机制、考核评价制度、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等,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搭建多元培训平台、教学研究平台、教师发展共同体平台等,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动力机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部署,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面对新形势、新征程和新使命,教师发展尚存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意识形态引领与认同等诸多问题。广大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传播者,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自觉践行者[1]。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成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动力机制概述

(一)“机制”和“动力机制”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指机器的构造和运转原理。它是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是系统得以运行并不断更新的关键。“动力机制”(Dynamic Mechanism)指的是推动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同层级的力量以及他们产生、传输并发生作用的机理和方式。由此可见,“机制”偏重的是对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制衡或在协调中起关键性作用的结构、功能和条件。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事物与外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运动与变化的两个动力来源,因而,“动力机制”蕴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构成、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这种机制产生后会对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指事物作为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这种机制产生后会对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起制约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前者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后者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外在条件。所以,要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两方面来认识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从社会科学角度看,动力机制的稳定运行和作用的不断发挥,可以使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2]。

(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具有整体性特征,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包括多重作用的机理与方式,即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两种形态的结构要素之间、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构要素之间和各种整合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是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各种要素必须有机结合、协同共生,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

二、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教师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师个体等方面。社会因素具体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政策的导向和制度等;学校因素主要指学校的工作环境、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和文化建设、教师群体关系等;个人因素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知识素养、择业动机与态度及自我发展的意识与需要[3]。具体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一)外部因素

1.社会地位

一般而言,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为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全社会对教师地位和职业声望的认识与看法、是否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的收入水平等,将为教师未来发展创设一定的外部环境空间。

2.政策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對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是教师成长的政策基础,健全的教师准入、招聘、培训和评价激励制度,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学校科学、民主的管理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土壤。

3.工作环境

教师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保障,不仅指物质环境,如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等文化设施,还包括精神环境,如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物质条件、人文环境和用人环境,能促使教师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4.家庭关系

教师的家庭结构、家庭稳定、家庭负担及家庭成员对教师工作的认可与支持,将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精力与成效,这也是不可忽视地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内部因素

1.理想信念

教师的理想信念包含社会理想信念和教师职业理想信念两个主要方面,它是激发教师教育事业心的源泉。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是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引导者。教师理想信念的确立,不仅关乎教师的自身发展,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一种过程,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逐渐感知、确认自身教师角色的过程;职业认同也是一种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对其职业信仰的坚守和价值的认同是他们专业发展的立足点,也是他们爱岗敬业的动力所在。

3.发展需要

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以及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师的需要层次呈不断递进的趋势,这是影响教师发展的现实因素。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的目标选择和发展方向。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对自身充满信心,工作更投入、更主动,其心理健康程度也越高、心理调节能力也越强,会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其设定的目标。

三、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建设

教師的理想信念、思想素养、价值判断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专业成长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而在现实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面临信念淡薄、职业道德弱化以及功利思想盛行的挑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偏低,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教师专业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亟需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建设,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内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建立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1.建立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依据教师的职业要求,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准则。按照标准选聘教师,在考核应聘人员的学科知识、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着重考评他们对教师岗位的认知程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否坚定、人格是否有缺陷等方面,选择综合素质高、热爱教育事业、有教育情怀与追求、责任感强、有健全的人格、善于沟通的人进入教师队伍,真正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4]。对思想政治素质低下、严重违反师德师风或者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的教师,实行退出制度。

2.加强学校文化制度建设

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而达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孕育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度和自我效能感,使其能持久维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健康的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有助于教师优秀品格和独立精神的形成。加强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的工作氛围能够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自觉把学校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此而生,积极主动承担工作职责,在努力工作中提升专业能力。

3.健全教师梯队培养机制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建立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四级培养梯队,为教师提供阶梯式成长空间。首先,对新进教师进行入职教育,给予教育理想与信念、职业认知和师德师风的教育,进行专业素养的训练,增强新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使命感,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水平。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给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订培养合同,明确导师和青年教师职责,导师引导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持续发展,让其能真正履行好教师的岗位职责。其次,建立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制度。定期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培养周期内严格考核,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教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再次,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以教学研评、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为载体,着力提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技能指导、实践教学创新、课程开发与建设、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催生教学名师,有条件的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共同成长。

4.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按照教师发展的专业标准设置教师年度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明确教育、教学、实践、科研等工作要求,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科学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根据目标任务分学期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书,在目标计划的不断实施中,逐步实现自我的成长。师德作为岗位和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得以充分体现,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教师考核档案,教师考核结果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合理的运用,鼓励优秀,表彰先进,有效激发教师内在积极性的发挥[5]。

(二)搭建平台,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外部条件

1.打造多元培训平台

根据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计划,把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加以培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采取组织开发、项目引进等方式,形成多样化、校本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特别是网络课程资源,开辟教师网上学习园地。通过专家引领、外出专项进修(包括海外研修)、远程培训、合作培训、学术沙龙、企业实践等,给教师提供多条学习路径,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对教师的培训研修情况实施学分制管理,将教师完成的培训学时折合成学分,进行累计,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

2.构建教学研究平台

结合教学发展的需要,定期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教学研评活动,进行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观摩与评比,达到“一师一优课”,让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获得专业成长;组织“一月一主题”的校本教研,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探讨和交流,教师在分享心得、相互启发中,形成共识,解决教学现实问题;开展主题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针对某个主题,在专家的引导下,展开学术交流,浓郁研究氛围,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的研究,聚焦问题,更新理念,在科学研究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平台

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组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坊、实践创新、科学研究等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优质教师团队。采取专业学习、考察交流、合作教研、联合攻关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多元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在专业团队中引领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在教师团队中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如社会的名家名师、行业企业专家、外校教师等,打破学科之间、学校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加强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合作,多元融合,跨界交流,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强大的能量。

结束语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信念、职业认同、发展需要等内部因素,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功能,对教师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外部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力,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以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陈遇春,吉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9(2):49-52.

[3]梁俊.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7-112.

[4]郝勇.新时代高校教师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11-13.

[5]张晓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能力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92-94.

作者简介:张晓芳(1964— ),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开放大学,研究员,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专业能力新时代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浅析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