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对接”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3-03-14 17:21谭婧毅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的素质。文章阐述了课岗对接的基本概念、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外科护理学课岗对接的基本情况,明确了教学改革方向,并提出从制定“两元”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专题式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创新多元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关键词]“课纲对接”;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1年底,全国护士总数501.8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56人,医护比1:1.1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低医护比标准是1:2。目前我国的医师数量为4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距离最低医护比标准还存在数以百万计的护士缺口。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社会发展之需。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对护理人才素质和能力有重要影响。结合护理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对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岗对接”的基本概念

“课”是外科护理学课程;“岗”指外科护理对应的工作岗位。“课岗对接”是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从事外科护理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的对接。“课岗对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将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将课程教学模式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相结合;将课程评价方法与岗位工作表现相结合[1]。

因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护理工作需要持护士执业资格证,所以,“课岗对接”也包括外科护理学课程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对接。

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目标

(一)教学模式缺乏岗位针对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当前,外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大体包括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讲授与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等几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预习基本流于形式,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部分學生没有课前预习,潦草预习,没有实际效果。理论知识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教师扮演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的听者。布置作业以背诵基本概念、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大多是书面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仅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期末考试以期末试卷的形式,采用闭卷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

传统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学也开设了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两条线。有的学校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间隔开设,如先开2个周理论课,再开设1个周实践课。还有的学校先开理论课,理论课开完后,在学期的后半段开设实践课。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

开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师资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很多高校,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是两个不同的人,也就是一名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另一名教师负责实践教学。这种安排很难做到互通有无,甚至实践教师只是按照实践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等不了解,更无法实现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

3.岗位针对性差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缺乏岗位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但传统教学显然忽略了这个变化[2]。

(二)教学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

1.内容设置方式落后

外科护理学教材包括48章内容。该内容设计沿用生物医学模式,注重课程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与全面性,但与学生未来从事的护理岗位对应关系不强。学生毕业后,有的学生进入手术室工作,有的学生到急诊科工作,有的学生到普通外科,有的学生到心胸外科。岗位不同,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也存在差异性,教学内容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针对性。

2.内容更新不及时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依据纸质教材,教材的动态更新较慢,而临床岗位需求变化较迅速。相对于临床岗位需求,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需求。

(三)考核评价方式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是对教学内容的单向评价。理论教学完成后,以期末考试试卷的方式组织理论部分的评价。实践教学完成后,以完成一个实践操作评价实践教学的成绩。总成绩的计算方式是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按照设定比例,加权计算。这种评价办法,更进一步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四)改革的目标

1.注重“实效”,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要突出实效性。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结合未来学生要从事的岗位工作需求开展专题式教学,实现教学规律与实践需要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能力都有用,让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教。

2.注重“实用”,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要对应工作岗位,如医院设有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教学内容开设普通外科专题、神经外科专题、心胸外科专题、泌尿外科专题和骨科专题等[3]。

3.注重“实际”,改革考核评价办法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要增强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考核。在某一个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中,考核学生对工作的胜任情况,评定该学生的课程成绩。

三、外科护理学“课岗对接”分析

(一)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的分析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护理行业的第一张入门券,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意识,增强其考证危机感。2022年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包含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考试科目,外科护理学是其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要研究分析近些年在资格考试中外科护理学的考试重点、难点,并将其与外科护理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突出对考试内容的重点讲解和重点练习,实现课与证的结合[4]。

(二)关于护理职业岗位的分析

外科护理职业岗位工作涉及面较广,医院很多科室都设有外科护理岗位。要深入医院、养老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分析外科护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相对接,实现“课岗对接”。如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不同科室,或者同一科室的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的。外科护理学在教学中要分析岗位之间的不同,并对接课程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三)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职业岗位的关系

在外科护理学日常教学中,注重处理资格考试需求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第一,二者具有一致性。在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中重点考试的内容,应该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者在重要性上是一致的。为护理执业资格考试而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恰是从事护理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内容。第二,二者是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为了资格考试,还是为了从事岗位工作,都是同一个课程内容。二者是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四、构建新教学模式

(一)制定“两元”课程教学目标

外科护理学教学目标要兼顾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岗位工作需要两个方面,制定“两元”课程教学目标。

1.成立课程建设与更新的专门机构

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确保教学规律,又要兼顾社会需求,而且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专门的人来研究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动态调整。有的高校护理学院或者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设有专门机构,开展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这个专门机构可以称为“课程专家组”或者“课程建设小组”等。小组成员相对固定,有完备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研究工作。小组成员部分来自高校从事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教授,部分来自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专家或者培训教师。

2.制定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小组”通过“两条线-融合研究”的路径制定外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一条线针对护理岗位的“教学目标元”,“课程建设小组”要深入到医疗机构调研分析外科护士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护理为教学重点,明确适应医疗护理行业标准的教学目标。另一条线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教学目标元”,将资格考试的相关教材、资料进行重新解构,明确适应执业资格考试的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小组”要将两条线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统一性融合。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要对两个部分内容进行科学界定,明确教学范畴,避免混乱。

(二)构建专题式教学内容

1.划分教学内容专题

结合“两元”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专题式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以医院的外科设置情况分专题,临床外科有着明确的分工,可分为普通外科(现专指各种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心脏外科、胸腔外科(可与心脏外科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有时简称脑外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等[5]。

2.划分教学内容知识点

针对每一个专题的不同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分为知识点和能力点。知识点和能力点将庞大的专题知识碎片化成与执业资格和临床一线完全对接的小节内容。小节内容更符合“课岗对接”的精准化要求。比如,在神经外科专题中可以进一步细分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症状、病因及发病机制、救治与护理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便于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便于实践操作的情景。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可以创设比较简单的情境。比如,教师给学生展示可拆卸腹腔的人体模型,向学生展示心脏的位置。在护理实训室或者模拟病房可以创设较真实的情景。

2.熟悉内容,便于掌握

熟悉内容是指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但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在课堂的前半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或通过课堂讲授,或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

3.演练操作,便于熟练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某项工作的操作过程,分析动作、明确重点、演示过程。比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安装心脏起搏器。教师按照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并细分操作步骤,动作要领等。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熟练。

(四)创新教学评价办法

课岗对接理念下外科护理学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采用学校、考试通过率、行业三方面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以便更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1.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校评价一般是由任课教师或者外科护理学教研室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学过程的表现、学习与实训等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互动中对问题的正确见解等;学生的出勤率,是否有旷课行为,旷课次数多少;学生参与实训课的表现,是否动手操作,熟练程度怎样。

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评价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率高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该门课程的成绩好。用学生通过率的高低可以整体评价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的学业情况。但就某一个同學而言,只存在通过和不通过两个选项,可以采用附加分的方式,给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加分。比如,设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数为10分,通过的同学计10分,不通过的计0分。

3.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行业评价

行业评价是对学生在进入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比如,某同学在一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实习,指定该科室一名护士作为该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该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安排都由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并全程跟踪指导。该实习指导教师给该实习生评价,为其实习成绩。

结束语

课岗对接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与职业岗位所需内容,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有侧重,在能力培养上有重点,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践操作,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理论不再抽象,让实践不再没有依据。采用“课岗对接”教学改革,无论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还是对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都是有益的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考点知识与能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适应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更好适应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爱君.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0):161-164.

[2]胡颖辉,付凌敏,童琪.基于课岗对接及德技并修理念的外科护理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护理学杂志,2022,37(17):72-75.

[3]叶燕.基于“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高职理实一体课程综合考评体系构建[J].作家天地,2019(20):69-71.

[4]康华,袁斓,胡黎姿等.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外科护理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3):55-58.

[5]李彩霞,任建明.外科护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181-183.

作者简介:谭婧毅(1987— ),女,汉族,贵州贵阳云岩人,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五个对接”导向下的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