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校本化评价策略研究

2023-03-13 13:23陈信雄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研究

陈信雄

【摘 要】教育评价是推动学校学业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校本化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从改变目前校本化评价存在的单一注重选拔评价功能问题出发,着眼于多视角的综合融合评价与正确导向,并围绕评价改革的各种关系及顶层设计深化校本评价管理,从而有效推动学校校本化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化评价 高质量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07-03

校本化评价是指基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办学现状,借鉴其他先进评价体系而修改的符合本校的指标,有效应用各种适用的现代化信息测量技术,运用基于标准的、多元的评价手段,形成教育教学各方面校本化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提升的过程。校本化评价改革是推进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动力,善用校本化评价方法,以评价改革为“指挥棒”,立足学校实际,紧盯影响教育质量因子,制订“标准尺”,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同时完善常态化过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助推器”的作用,以评促管、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校本化评价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校本化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学校、教师对校本化评价认识不正确,忽视形成性评价,只重视结果性评价,忽略评价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评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把校本评价理解为平常的考试,以考试成绩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忽视评价的激励性导向作用。有的教师理解比较片面,认为评价是对学生考试上的是非对错的优劣评价,对校本化评价内涵了解肤浅,未能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未能促使学校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使教师转变对教育评价的认识是当务之急。

(二)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需要一套科学的、以校为本的评估体系对师生活动进行评估,判断师生活动是否偏离正确的教育方向,是否符合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是否完全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引导教与学保持正确的方向,达成以评估促进教学、学习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如何通过校本化评价提升教育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关于校本化评价的研究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了教育评价对于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五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一是“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二是“改革学校评价”,三是“改革教师评价”,四是“改革学生评价”,五是“改革用人评价”。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内容、方式、实施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对开展评价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2011年,上海市开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经过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围绕这一文件的评价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绿色指标包括十个指标,即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进步指数。

近年来,国外一些国际性基础教育评价对世界各国家、地区教育的决策影响力逐步增强,评价主体越来越多样化,从单纯关注学生学业到开始注重教师、校长的成长作用,评价过程也越来越规范、科学,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也越来越理性。新加坡基础教育评价经过数轮改革,从当初侧重分数到后面转向注重素质的综合评价。德国中小学教育标准聚焦学生能力发展,设置评价方案,从而引领教师教与学生学。在芬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责任由学校和教师承担,并帮助学生发展自评能力,使其学会依托测评来实现自我提升,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国内外对基础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施均指出,评价结果在宏观层面上可以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研判和精准决策参考,在中观层面上可以服务于学校管理方式改进和教师教育教学实效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评价作为一种推动教育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会越来越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对个性化的校本化评价的应用性实践研究,对推动当前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基于校本化助推教育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校本化评价和学校发展密切相关,它事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要以评价改革为引领,守正创新。要明确评价的方向,坚持绿色评价的基本原则,立足学校实际,从教师、学生的评价改革双向驱动出发,推动评价从“检测站”向“加油站”转变,从“指挥棒”向“助推器”升级,完善、优化校本评价各测评指标和参数,建立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测评体系,创设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校本评价新模式和打造新动能,以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式的快速发展。

(一)改变注重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需注意的是,教学质量并不等同于学业质量。如果衡量学校办学的优劣局限于学业质量评价,就容易导致学校质量的评价结果以分数比率呈现,而功利性过强的评价往往是教师和学生负担压力的主要源头。

例如有些地方实行的区域统考、校际联考或中考的评价只注重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位次变化等维度,用这种成绩量化评价来考核每一所学校的三年(一届)教学质量。这种教学质量评价能在宏观上直观地了解某区域整体教育教学状况,甚至可以在微观上了解某个学校、某个学科、某个教师、某个班级的教学状态,有利于主管部门、学校运用数据结果对学校教师教学定位评价,为学校教學管理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但是这种评价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单纯注重成绩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是一种“秋后算账”式的评价,是在学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内对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鉴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获得改进工作的真实信息,知道学生考得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考不好,评价不能起到及时反馈、矫正的作用。这种忽视过程性评价的做法往往造成误导,即重视追求目标的达成、任务的完成,忽视评价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不追求效率和效益,有的甚至不择手段抢时间、抢作业等,给师生造成极大负担。因此,必须消除单一评价给教育质量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建立以校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促进学校师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

(二)着眼多视角的综合性评价,把握校本评价的正确导向

教育质量的概念是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的综合呈现。现如今,评价也需要多视角,要从以往的单一评价为主向多种评价的融合迈进。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层面颁布一系列评估改革指导的意见,弥补当下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短板问题,也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学生规定了明确的评价方向。开展校本化评价实践要深入领会掌握这些纲领性文件的指导精神,这样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校本评价方向,让校本化评价的标尺有依托,使评价有高度和宽度,促使评价走向内在一致的系统协调性。学习不再只有成绩,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也纳入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里,丰富学生经历,也给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带来表现自我的契机。

例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就明确指出评价含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级,三者内在统一、相互衔接但又各有侧重点,充分体现今后校本评价要着眼于学生作为全人的综合、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个基本共识。由此可见,只有明晰评价的多元综合发展,重视国家教育部门印发的各种新的文件精神,深入领会文件的重要内涵和方针,才能使校本评价有标可依,使校本评价不会偏离正确的导向,使校本评价不再是凭空想象,或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校本评价只是一种考试评价,应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三)围绕评价改革的六种关系,深化校本评价管理

校本化评价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内容。落实评价要求的关键着力点在于教学的提质增效,就是要把握好评价的六种关系:一是五育融合的关系,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四是过程与结果结合的关系,五是教与学的关系,六是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关系。那么评价什么?评价并不是不能作为,而是要从力所能及的地方着手。教师素质、常规管理、教学研究是常说的学校提质增效的“三辆马车”,围绕这“三辆马车”作评价,就能更好地实现评价的引领作用。例如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主要做好三个工作:一是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有教育理想、视野格局、育人高度。二是专家引领。让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成长。三是校本研究。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与之相适应地,教师队伍的校本化评价工作学校就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职业素养,包含队伍作风、职业认同、责任担当等。教育是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出工不出力或者说出工不出过力是最大的危害。要真正帮助教师重新理解教育,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其次是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别是学科课堂教学、班级组织管理、师生关系处理等可以作为校本化评价的常规性、长期性的中心任务。最后是教育质量,包含学生品格、学业、身心等方面发展评价,教师业绩表现在学生的成长上。

针对以上评价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化校本评价管理工作:一是思考在教育理念上有无坚持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思考在教学业务上有无规范教学,有无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活动。注重教与学关系的理顺,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科学安排作业量和作业时间;注重教学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注重学科实践,因材施教,使用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三是思考是否重视职后培养。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研训活动,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技能比赛,让终身学习从习惯成为一种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是校本化评价的重点。

(四)注重校本化评价顶层设计,推进学校校本评价的发展

校本化评价,一要顶层设计,高站位决策。思考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上着手,努力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绿色评价标准体系,使其具备评价的价值。二要持之以恒,低重心运行。长期布局,常态推进,把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建立评价活动的保障机制,促进评价引领的可持续性。三要以小见大,近距离服务。深入了解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各个方面因子,并從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足校情、师情、生情实际,选取若干敏感指标开展评价实践,从而及时改进教学。例如学科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建设,班团队活动诊断等,“小切口”往往能起到大作用。四要以诊促建,少用功利性评价,多用诊断性评价,使其具备诊断、评价、引领、促进等多重作用,能够让评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合理。通过对评价过程的有效管理和目标的明确,来激发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敬业爱岗、积极向上。不是每一次评价都要把教师的表现进行分级,或进行分级别奖励与惩戒,而应更多地通过诊断把相关教育教学信息提供给教师,作为其反思的依据和成长的助推器。这种诊断评价就像人的健康体检一样,可为学校的健康运行进行周期性、常态性、全面、有重点的自查自检,并内生性地形成保持学校健康的自我决策力,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评三者的关系,真正发挥评价的协同育人功能。

在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校本诊断性评估和及时有效的阶段性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将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激励,点燃内在动力,从而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当前,校本化评价机制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琼.“绿色指标”校本化评价实践:以上海市闵行区花园学校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11):58-62.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