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3-03-13 05:25李冬青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素养为本语言运用阅读教学

李冬青

[摘 要]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赏析品味、关联阅读、迁移创造等策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发展思维、内化文本等,帮助学生完善認知结构,把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言运用;阅读教学;素养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08-03

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赏析、品味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归纳,很少从培养学生素养方面展开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心中有学生,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采取品析、关联、运用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把以素养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赏析品味,促进语言建构

统编语文教材选文经典,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值得学生学习品味。教师注重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品味等,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认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文本意境,想象感受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文本内容转化为鲜活形象的画面,可以丰富文本语境,促进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体悟。为此,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造出全新的图景。

例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站在荷花池边的情景,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随风翩翩起舞的样子,与作者一起体验内心的愉悦。这种体验既来自学生对文本意境的领悟,又来自学生经过自己想象以后创造出来的意境。又如,四年级上册的《走月亮》一课,文本的意境非常优美。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先回想自己在月光下散步或者赏月的情景,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月光下的美丽景致呈现在学生眼前,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借助生活体验与媒体手段,将文本的意境清晰地呈现出来。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月光下的景象是怎样的”,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文本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感受文本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意境,以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帮助学生积淀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关注语言形式,习得表达方法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丰富多样。

如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通过阅读,学生读懂了例句中主要写了葡萄的多与颜色的美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例句多读几遍,再想想如何照样子写,才能把公园里的花描写得生动,把操场上活动的情景描写得具体形象。又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就“走过”“吹着”这样的词语进行赏析,说说它们与我们平常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思考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感受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形象。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语言都特别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形象等特点,理解语言的丰富多样。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张力,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二、关联阅读,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而要注重与文本、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现实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系统,形成对文本语言表达的独特认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关联相同主题,引导比较辨析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同类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表达方面有各自的特点。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联同类主题文本,品评同一主题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感知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表达运用奠定基础。

如五年级上册的《松鼠》一文,主要通过对松鼠的外形、活动、吃食、打窝等方面描写,说明松鼠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特点。而《鲸》一文是从鲸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学时,教师可把这两篇课文关联起来,让学生说说同样是说明文,且都是描写动物的,它们在说明方法上各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关联、比较,学生发现了这两篇说明文的不同。《松鼠》一文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都特别强,主要采用了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而《鲸》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用词精准,科学性、知识性突出,但趣味性不强。通过关联、阅读、比较,学生对说明文的不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为今后说明介绍事物提供了方法支撑。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即使是同一主题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有很大区别。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关联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以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关联学习经验,形成结构化认知

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表达方法的领悟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到的语言知识或者表达方法大都是碎片式、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恰当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已有学习经验、方法关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表达等有逻辑性的、结构化的认知,让学生对语言知识与表达方法产生同化顺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结构,其中语文要素是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趋势安排在单元教材中的。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教师要注重关联,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经验、方法等学习新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要素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进阶。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习得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激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见图1)。

图1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这样引导学生对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已有阅读学习经验的关联,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发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联学生自身,深化学生体验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提出恰当问题,把阅读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与熏陶,凸显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军神》一课时,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刘伯承做眼部手术时为什么不打麻醉剂?不打麻醉剂做手术不疼吗?刘伯承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得出刘伯承为了革命,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坚持不打麻醉剂做手术的结论后,为了深化学生对刘伯承形象的认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走进刘伯承的内心。在学生真正走进刘伯承内心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假如是你,你会坚持不打麻醉剂做眼部手术吗?为什么?”这样把文本内容与学生自身相关联,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深刻理解。又如,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童年的发现》时,“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想知道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和文中主人公类似的想法、自己的童年有什么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关联自身,可以引发学生的切身体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情,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迁移创造,鼓励创编表达

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模仿创编,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一)在模仿中运用

统编语文教材提倡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许多课后练习都设置了“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文本的精彩表达进行练笔,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插图中任选一幅,写几句话。课后小练笔虽然没有对学生的写话练习做过多要求,但是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与课文特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先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又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表达形式写上一段话。这样把文本语言融入学生自身的学习体系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模仿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语言范式,是学生模仿运用最好的素材与凭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仿写点,引领学生迁移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二)在创造中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尝试实践运用。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适合学生进行表达的地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编,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如三年级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反复性结构的特点明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反复性结构的形式,在遵循文本逻辑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写一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又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课文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作为结尾,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课文结尾启发学生想象:“西蒙的孩子醒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同学们顺着故事往下编。”这样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契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创编,可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阶段。教师基于语文学科及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采用赏析品味、多维关联、迁移创造等策略展开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华.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J].天津教育,2022(5):160-162.

[2] 张婷.发挥学科优势 凸显德育功能:以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活动为例[J].吉林教育,2022(13):53-55.

[3] 郭继萍.根植经典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J].教育界, 2021(24):8-9.

[4] 周小艳.小学语文:从“跨界教学”到“核心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117-118.

[5] 张玉红.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J].生活教育,2021(9):77-80.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素养为本语言运用阅读教学
“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素养为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
基于“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尝试和反思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