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思维能力,须从这些关注点入手

2023-03-13 05:25张翠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张翠燕

[摘 要]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并开掘文本中的言语思维训练价值,从言语生长点、表达构思、助学体系等三个不同的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言语生长;创造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2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语文新课标”)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维度。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并挖掘文本中的言语思维训练价值,分别从言语生长点、表达构思、助学体系等三个维度展开引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精心研制语言生长点,历练形象思维

学生的言语能力生长,需要从文本语言的范例入手,这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优美的词句、巧妙的形式、独特的表达,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言语生长点。教师要借助契合学生认知的形象化手段,在形象体悟、情感感受的过程中,让文本的语言不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一)基于单元整体确定训练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先生曾经指出:“语文要素包含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策略和良好的语文习惯。”统编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整体遴选资源,安排板块。因此,教师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強化整体把握,推动学生言语素养的不断发展。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有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研制教学着力点的抓手,意在让学生在品味、联想中形成全新的语言,获得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全面、深入地解读语文要素,明确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点,从而历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语言文字原本是抽象机械的,只有经过读者理解之后的想象再现,才能还原其描述的画面,而这需要教师厘清学生的语言生长点,明确作者言语思维的路径。由此看来,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停留在理解语言的层面上,而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将原本的语言文字以直观的画面加以展现,以此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鉴于此,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的要求,将“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作为单元教学的重点。比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就可以将“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作为关键句。如果单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学生阅读课文没有任何的难度,几乎是一读就懂。但是,荷花是如何“多”,又有着怎样的姿势?这就不是仅仅依托这样的语言文字就能厘清的。语文要素中“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和策略。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出发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看到的画面,并描述荷花的姿势可能是怎样的。在倾听音乐中,学生尝试运用课文的句式进行描摹。这一过程,既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形成丰富的内容表征,又不能信口开河地乱说,而是要依循课文的句式进行表达实践。比如,课文在展现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时,运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教师可在学生品味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习得表达秘诀之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一句式来表达自己想象中荷花的姿势:有的荷花( ),有的荷花( ),还有的荷花( )……

这样的训练不仅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还迁移运用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典型句式,可谓一举两得。

(二)基于文本核心确定训练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能够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蕴藏着独特的示范性。言语生长点的确定,需要从文本的核心价值入手。因此,教师要精选最合适、学生最需要的内容,不断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文章以“赵州桥”为中心,通过“总—分—总”的结构,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这两个方面。第二个部分,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展现了赵州桥栏杆上图案的丰富与精美,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就为教师结合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奠定了基础。除了阅读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先让学生想象赵州桥的栏杆上可能雕刻哪些精美的图案,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栏杆上有的刻着 , ;有的刻着 , ;还有的刻着 , ……学生在这一句式的引领和推动下,通过想象理解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同时也激活了思维。这样教学,就将语言的感知理解与形象思维的历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因为有前期学习的经验,这样的练笔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一句式的运用置放在整个语段中,让学生感受它的表达效果。在仿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的表达。

这样的思维训练,将文本的语言内容和外显的言语形式、丰富内涵以及内在情感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言语素养的增长,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精准确定结构串联点,历练逻辑思维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能够让学生把一篇课文的思路摸查清楚,就是一位好的语文老师。作者的思路体现在文本的脉络与结构中,是作者逻辑思维的集中体现。只有在搞清楚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一)关注语群,历练逻辑思维

段落是由若干的句群组合而成的,是从词句向着篇章转变的过渡性单位。在语段内部,句子之间并不是随意排列组合的,而是有着清晰而严谨的内在逻辑联系,彰显了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语段描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厘清文本的表达思路,切中学生内在的表达要求,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4自然段,作者以丰富的信息、生动的语言、独特的句式,将海底景色之美和物产之丰有逻辑、有体系地展现出来。作者先直接点明了海底的鱼多且美,然后分别从种类和数量两个维度展现鱼多的特点;同时在描写的过程中,展现了鱼儿不同的形态和色彩,与中心句遥相呼应。教学这一语段时,教师不妨设置以下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形成整体性感知,初步理解语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其次,组织学生对语段中的细节展开探究,圈画出关键性词语,初步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鱼多且美的;最后,借助语段的中心句,让学生明晰作者的逻辑思维,洞察作者的整体构思,感受语段内在的逻辑关联。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也体会到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梳理结构,历练逻辑思维

结构,是指基于文本整体性视角下所呈现出来的内在逻辑层次,包括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作者行文思路的一种体现。从历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厘清了文本结构,就等于摸清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同时也梳理出了文章的内在脉络。教师应该在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文本的内在结构,以历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详略安排”。单元的首篇课文编选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文,这篇课文以14个自然段展现了老北京在过春节前后的民风民俗和欢度春节时的场景,所有内容的组织与串联都是以具体的时间为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从关键性语段中提炼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罗列这些时间段所对应的民俗活动,最后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将文章的结构特征展现出来。有的学生选择用表格来展现,条分缕析,板块明确;有的学生选择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直观鲜明。

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文本内容,洞察文本内在结构,获得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合理把握能力助学点,历练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思维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文本的创新价值,找准能力助学点,历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借力助学系统,历练创造性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除了常规课文,还在每个单元中设置有相应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编排了一系列达成目标的助学系统。因此,很多课文后的思考题,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将课后习题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三年级下册《漏》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针对这个单元复述故事的要求,编者在课后设置了这样的练习:“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略),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这是对语文要素“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回应。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其一,引导学生读懂文字提示,并观察编者所提供的示意图,将其与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对接,厘清文章故事发展的脉络;其二,抓住课文中最生动、最有趣的情节,组织学生进行品味、朗读、想象、再现,并依循示意图,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其三,以角色体验或者人称转换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进行复述。如,以自己的理解,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进行复述;基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适当地加上动作,创造性地复述人物对话,从而将故事以更加鲜活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综观这一案例中的三个环节,不仅仅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更重要的是借助对课文的理解,积极发挥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潜能。正是由于前面两个环节的高效落实,第三个环节的创造性复述,就成为一种可能。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重构,复述的目标也就真正落实到位了。

(二)借力导读提示,历练创造性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其中,略读课文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成为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的良好載体。为了凸显略读课文的价值,编者在略读课文之前都设置了“导读提示”。这不仅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了方向和支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探究,是提升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的有效基石。

比如,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前的“导读提示”,编者一共提供了以下信息:首先,是孔子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旨在明确课文表达的主题,并与学生的生活进行链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诚信的可贵。其次,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和要求:“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作为原始点,关联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经历,或结合自己在学校与老师、与同学相处的过程展开思考探究。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找准课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

这篇课文的主题内涵其实就蕴藏在宋庆龄的这句话中,如果我们将学生的思维始终局限在课文中,这样教学就显得相对狭窄。因此,教师借助“导读提示”中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全面性、立体化、创造性的扩展,深化了学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又是语言的灵魂。语文教学倡导关注语言,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入手,而思维训练则需要借助文本来展开。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依循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以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学与管理,2019(2):25-27.

[2] 蔡静艳.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4):63-65.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