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双脒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2023-03-13 08:46:08黄星炯黄显泽班贡生陆丽艳梁美群林世保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华支吡喹阴转率

黄星炯,黄显泽,班贡生,陆丽艳,梁美群,林世保

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0199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2005年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推算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达1249万[1]。经过多年的防治,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大幅度降低,2015年第三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47%,推算全国感染人数约为598万[2]。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抗华支睾吸虫的主要药物,但目前尚缺乏规范统一的用药方案,各地在用药总剂量、剂次和疗程上都有差异,而且吡喹酮用药剂量较大,不良反应多;阿苯达唑治疗疗程长,用药依从性较差[3]。临床研究发现,三苯双脒具有较好的抗华支睾吸虫效果[4-5]。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疗效,武鸣区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门诊开展了三苯双脒和吡喹酮抗华支睾吸虫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门诊确诊华支睾吸虫感染并经临床医师评估适合门诊治疗的就诊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异常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愿意并遵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复检。

1.2 研究方法

1.2.1 诊断及分组 采集观察对象的新鲜粪便1份(30~50 g),一粪三检。先采用醚醛沉淀法镜检,查找华支睾吸虫虫卵,查到虫卵者即诊断为华支睾吸虫感染。其余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根据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判定感染度。EPG 1~999为轻度感染,EPG 1000~9999为中度感染,EPG≥10000为重度感染。

根据感染度不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为三苯双脒治疗试验组和吡喹酮治疗对照组,其中三苯双脒试验组分A、B、C三组:A组使用400 mg单剂次顿服;B组使用2剂次隔周顿服,2次服药相隔7天,每剂次400 mg;C组使用3剂次连日顿服,每天1剂,连服3天,每剂次400 mg,均为夜间临睡前服用。吡喹酮治疗对照组(D组)使用吡喹酮治疗,每日3次,800 mg/次,连服3日,同时服用消炎利胆片、护肝片、维生素B6片等辅助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诊复检,观察治疗前后虫卵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治疗效果。

1.2.2 药品来源 三苯双脒肠溶片由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规格:200 mg肠溶片剂;批号:2003098、2011189)。吡喹酮片由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200 mg片剂;批号:1901021、L2120011)。

1.2.3 疗效判定及药物不良反应 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后,再次采集粪便,并采用醚醛沉淀法镜检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复查,计算阴转率,对未转阴的患者计算虫卵减少率,评定治疗效果。虫卵阴转率=(治疗后虫卵阴性人数/治疗人数)×100%;虫卵减少率=[(治疗前虫卵数-治疗后虫卵数)/治疗前虫卵数]×100%。在服药期间及复诊时,医务人员负责治疗对象的随访,记录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录入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对象年龄采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虫卵数采用几何均数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比较;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4 伦理学声明 本研究经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并同意实施(WMJKYXLL2020-001),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接受药物治疗并按时复诊复查者248例,三苯双脒试验组149例,其中A组45例,B组51例,C组53例;吡喹酮对照组(D组)99例。各组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F=1.605,P均>0.05)。各组的轻度、中度感染者在治疗前平均E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6.551、6.929,P均>0.05),见表1。

表1 药物治疗前各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group before drug treatment

2.2 疗效

2.2.1 虫卵阴转情况 三苯双脒试验组总阴转率91.28%(136/149),其中A、B、C组阴转率分别为86.67%(39/45)、94.12%(48/51)和92.45%(49/53);吡喹酮对照组阴转率97.98%(97/99)。各组总阴转率、轻度感染者阴转率、中度感染者阴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146、6.591、2.318,P均>0.05)。见表2。

表2 药物治疗后各组虫卵阴转情况Table 2 Negative conversion of eggs in each group after drug treatment

2.2.2 虫卵减少情况 轻度感染患者三苯双脒A、B、C试验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9.27%、88.47%和82.11%,吡喹酮对照组为87.91%;中度感染患者三苯双脒各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8.86%、97.43%和98.65%,吡喹酮对照组为99.15%。见表3。

表3 药物治疗后各组虫卵减少情况Table 3 Reduction of eggs in each group after drug treatment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三苯双脒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8/149),其中A组为2.22%(1/45),B组为5.88%(3/51),C组为7.55%(4/53);吡喹酮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3%(13/99),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5)。三苯双脒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以头晕、头痛为主,症状较轻,无需特殊处理。吡喹酮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眩晕、困倦乏力等神经肌肉反应,以及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反应,需要对症处理。三苯双脒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平均持续时间为3.9 h,其中A组为4.5 h,B组为4.3 h,C组为3.5 h,吡喹酮对照组不良反应平均持续时间50.9 h,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3,P=0.000)。

3 讨论

三苯双脒是我国研制的氨基苯脒类药物,主要应用于抗肠道线虫治疗[6-9]。肖树华等[10]报道三苯双脒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观察发现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疗效优于吡喹酮。徐莉莉等[4]报道三苯双脒400 mg顿服组虫卵阴转率50.0%。蒋智华等[5]临床观察发现三苯双脒200 mg/次bid连服3日组和400 mg/次bid连服3日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68.42%和75.00%。Xu等[11]报道顿服三苯双脒(400 mg,1剂次)与服用吡喹酮(75 mg/kg,分4剂次2日用),在肠道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混合感染患者的虫卵阴转率和减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苯双脒具有和吡喹酮相似的抗华支睾吸虫疗效。吡喹酮是WHO推荐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标准药物,也是我国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经典药物。吡喹酮的用药方案各地未统一,以总剂量100~180 mg/kg,日服3次,连服3日的给药方案居多,虫卵阴转率为92.0%~95.0%[3,12]。既往临床观察发现,吡喹酮800 mg/次tid连服3日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效果较好,总阴转率为97.53%[13],因此本研究以该给药方案和剂量为对照组。

本研究发现,三苯双脒每剂次400 mg单剂次顿服、2剂次隔周顿服、3剂次连续顿服3日试验和吡喹酮对照组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67%、94.12%、92.45%和9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苯双脒具有较好的抗华支睾吸虫效果,其阴转率高于徐莉莉等[4]和蒋智华等[5]的临床观察报道。薛剑等[14]报道低剂量三苯双脒和大剂量吡喹酮驱虫效果近似,且三苯双脒的疗程可由3日缩减为2日。肖树华等[9]报道三苯双脒对7日和14日华支睾吸虫童虫有较好杀灭作用。2剂次隔周用药时虫卵阴转率较高,可能由于门诊就诊的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就诊时体内存在不同时期的童虫,隔周再次用药杀灭较彻底。姜斌等[15]报道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的有效成分是对-(1-二甲氨基乙亚氨基)苯胺(简称氨脒),杀虫效果主要取决于胆汁中氨脒的有效浓度,且滞留时间越长效果会更好,因此,选择夜间睡前服药,可延长药物滞留胆汁时间,提高杀虫效果。

本研究中三苯双脒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头晕、头痛为主,也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均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除。三苯双脒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37%,与张剑辉等[8]报道的三苯双脒抗肠道线虫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吡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3%,与黄星炯等[16]报道的吡喹酮治疗2241例门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9.15%接近,低于黎团等[17]和冯强等[18]报道的吡喹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5.10%、34.25%)。这可能与吡喹酮组在抗虫治疗的同时服用了护肝、促胆汁、止呕等药品有关。三苯双脒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吡喹酮组,且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综上,三苯双脒用药剂量较小,剂次少,疗程短,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可常规用于临床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但因本次研究对象人数较少,对不同用药方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数据。由于本次观察的患者主要为轻度感染者,中度感染者病例较少,三苯双脒对中度和重度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志谢本研究得到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蒋智华主任医师的指导和帮助

利益冲突声明全部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黄星炯负责项目设计、实施及论文撰写;黄显泽协助项目设计及论文修改;班贡生负责项目管理与数据收集;陆丽艳、梁美群参与项目实施;林世保协助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华支吡喹阴转率
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环丝氨酸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单一和联合狂犬疫弱毒苗制剂给药后家兔血浆中吡喹酮的含量及血药浓度研究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广东省五华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勘 误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DNA阴转率的影响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华支睾吸虫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6期)2016-04-05 2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