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孙,张雅丽,李慧娟,刘贞君,王文节,全斌,张婷
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安徽 芜湖 241001;2.皖南医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3.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4.安庆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人格是指人的稳定而独特的整体心理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1]。压力感知是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对压力源的主观感知和评估[2]。当个体处于压力环境下,由于人格特质的差异,个体所采取的策略及适应能力有所不同,从而对个体的压力感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1-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近年出现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目前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感染虽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但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6-7]。有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染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出现抑郁、焦虑、压力、躯体化障碍、情绪障碍、创伤后应激症状等[8-10]。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冠感染者的人格特质对于其压力感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医护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心理援助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依据方便取样原则,选取2022年3—10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及安庆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压力感知量表。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既往有无精神、神经、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家庭成员是否被感染等内容。
1.2.2 大五人格量表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进行评估[11]。量表共60题,包含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5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每个维度60分为满分,某维度的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该维度倾向。神经质人格20.4分以下为典型低分,38.8分以上为典型高分;外向性人格26.0分以下为典型低分,42.0分以上为典型高分;开放性人格32.0分以下为典型低分,47.0分以上为典型高分;宜人性人格20.4分以下为典型低分,38.8分以上为典型高分;责任心人格36.0分以下为典型低分,44.0分以上为典型高分。
1.2.3 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为基础,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12]。量表采用1~5级评分法,计算总分和因子均分(某一因子总分除以因子项目数)。总分超过160分,或单项得分为2分及以上的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均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1.2.4 压力感知量表 采用Cohen等编制、杨廷忠和黄汉腾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14条目版本),测量个体对生活压力的感知程度[13]。量表共14题,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为14~70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知觉到的压力越大,得分超过43分可认为压力感知较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Shapiro-Wilk检验及Bartlett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人格特质对于压力感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检验水准α=0.05。
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中所涉量表为自我报告量表,故采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中最大因子解释变异量为23.68%,低于40.00%,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其中男性85人,占72.1%;女性33人,占27.9%。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4.85±10.99)岁。家庭月收入≤5000元36人,占30.5%;5001~10000元44人,占37.3%;10001~15000元25人,占21.2%;>15000元13人,占11.0%。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7人,占48.3%;高中30人,占25.4%;本科26人,占22.0%;硕士及以上5人,占4.3%。未婚43人,占36.4%;已婚75人,占63.6%。10人未接种新冠疫苗,占8.5%;108人已接种新冠疫苗,占91.5%。118人既往均无精神、神经、心理方面的疾病。118人中有26人家庭成员感染过新冠病毒。
2.2 症状自评量表及压力感知量表得分情况 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119.25±49.04)分,其中22.03%(26/118)的调查对象症状自评量表筛查阳性,见表1。新冠病毒感染者压力感知量表平均得分为(38.91±6.85)分,其中34.75%(41/118)的调查对象压力感知过高。
表1 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及阳性筛查结果(n=118)Table 1 Scores of symptom self-rating scale and positive screening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n=118)
2.3 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情况 新冠病毒感染者神经质人格维度平均得分为(29.25±7.53)分,其中12人属于典型高分,8人属于典型低分;外向性人格维度平均得分为(35.33±7.91)分,其中24人属于典型高分,17人属于典型低分;宜人性人格维度平均得分为(35.86±6.31)分,其中6人属于典型高分,56人属于典型低分;开放性人格维度平均得分为(33.75±6.25)分,其中30人属于典型高分,2人属于典型低分;责任心人格维度平均得分为(38.02±8.13)分,其中30人属于典型高分,45人属于典型低分。
2.4 人格特质与压力感知及症状自评量表的回归分析 神经质人格对症状自评量表和压力感知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516、0.282,P均<0.05),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对于压力感知的负向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71、-0.307、-0.477,P均<0.05)。见表2。
本研究中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22.03%)和压力感知过高检出率(34.75%)低于既往同类研究,如蔡淑君等[14]调查的161名新冠肺炎治愈者中有32.3%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情况,黄敏等[15]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中出现中重度抑郁情况占比为45.1%。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的感染者均接受了专业的医疗救助,治愈的信心较强;另外大部分感染者已接种过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恐惧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压力感知过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也较高。侯圣航等[16]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居民压力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焦虑、抑郁、压力的检出率仅为13.64%、14.93%和6.46%。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心理问题仍应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李朝阳等[17]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与个体的焦虑、压力感知情况存在相关性,不同的人格特质其压力感知程度也不同,且人格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随着神经质人格得分的增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自评量表和压力感知量表的得分也相应增高。这意味着神经质人格的感染者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8]。神经质人格往往会有消极情绪,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压力源,更容易产生担忧及紧张情绪,进而增加了事件所带来的压力,使个体面对压力时更为敏感[19]。既往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而负性情感是预测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因子之一[20]。同时神经质人格还是导致普遍焦虑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21]。随着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人格得分增高,新冠病毒感染者压力感知量表的得分则相应降低。Zacher等[22]研究表明,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与压力感知呈负相关。开放性人格的个体把情绪评价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易感知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及自我感受,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自己的压力感知;具有责任心人格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当压力事件来临时,会充分准备、深思熟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外向性人格的个体面对压力时更积极倾向于采取合理的方式缓解压力[23]。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和责任心人格的个体可以更好地面对压力,这使得其压力感知评分较低[23-24]。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人格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对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有影响,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数量偏少,且分布较集中,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值得注意。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压力感知过高和心理健康不良等问题仍然较为常见,人格特质对压力感知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积极测试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人格特质,尽早发现易患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降低新冠病毒感染者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利益冲突声明全部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杨进孙负责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及论文撰写;张雅丽负责调查问卷制作和数据统计分析;李慧娟、刘贞君、王文节和全斌负责问卷调查;张婷负责论文撰写指导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