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艳,周永明,周洋,毛志鹏
1.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2005—201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从38.91/10万上升至98.53/10万[1]。同期,云南省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也先后经历两个上升期,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02.70/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已成为云南省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为了解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规律和特征,现对2017—2021年昆明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1.1 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日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且现住址为昆明市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将备注有确切病原学结果的病例纳入病原学分析。病例诊断标准参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创建时间为2017—2021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资料。人口学数据来源于昆明市统计年鉴。
1.2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疫情概况 2017—2021年,昆明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890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6.90/10万。各年度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1167、11531、13485、10462和12264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64.63/10万、168.34/10万、194.03/10万、123.66/10万和144.25/10万。见图1。
图1 2017—2021年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情况Figure 1 Reported cases and incidence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7 to 2021
2.2 时间分布 2017—2021年,昆明市每月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发病存在季节性高峰,报告病例数多从11月开始上升,12月—次年1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回落。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冬季。见图2。
图2 2017—2021年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时间分布情况Figure 2 Time distribution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ases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7 to 2019
2.3 地区分布 2017—2021年,昆明市14个县(市、区)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县(市、区)分别为五华区(10382例)、官渡区(10147例)、盘龙区(7862例)、安宁市(4799例)、西山区(4217例),5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3.50%(37407/58909)。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分别为安宁市(226.65/10万)、五华区(210.63/10万)、晋宁区(185.68/10万)、石林县(180.08/10万)、盘龙区(174.33/10万)。
2.4 人群分布 2017—2021年,昆明市报告的58909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男性31559例(占53.57%),女性27350例(占46.43%),性别比为1.15∶1。年龄分布上,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0~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报告4006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8.02%,其中2岁以下儿童报告病例数占0~4岁年龄组的83.82%。见图3和表1。
表1 2017—2021年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年龄分布情况Table 1 Age distribution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ases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7 to 2021
图3 2017—2021年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0~4岁年龄组发病情况Figure 3 Reported cases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the 0-4 year age group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7 to 2021
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65.47%,38566/58909)、家务及待业(7.47%,4398/58909)、学生(6.22%,3665/58909)、农民(4.74%,2790/58909)和离退人员(4.50%,2650/58909),以上5种职业报告病例数(5206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8.39%。
2.5 病原学特征 2017—2021年,昆明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明确病原体的共10269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7.43%。均为单一病原体感染,其中病毒性腹泻10205例(占99.38%),细菌性腹泻59例(占0.57%),真菌性腹泻5例(占0.05%)。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有3种,以轮状病毒最多,共报告9659例(占94.06%)。见表2。
表2 2017—2021年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分类及构成情况Table 2 Pathogens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7 to 2021
2.6 突发事件 2017—2021年昆明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8起,事件共波及37998人,发病327人,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0.86%。其中7起事件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1起发生在工地;呈贡区4起,盘龙区、西山区、晋宁区、东川区均为1起。检测出病原的事件7起,其中6起由诺如病毒引起,1起由大肠杆菌引起。
本研究显示,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全国及云南省平均水平[1-2],可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群地域特征以及医疗机构报告水平等因素有关。同发达地区相比,昆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群防病意识整体不高;从全省来看,昆明市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多、医疗资源相对完善,随着近年来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更多病例被及时报告[4-5]。本研究提示目前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和加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2017—2019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2020年以来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和聚集减少,报告发病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后续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学校复课、人员聚集增多等原因使得2021年发病率呈现小幅回升。
从时间分布来看,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报告病例多出现在晚秋至初春,与骆洪梅等[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昆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有关。研究显示,低温是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7]。2020年出现罕见的夏季小高峰,考虑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影响,2—4月病例数陡然下降,后续病例随着疫情缓解逐步回升,出现夏季“小高峰”的假象。2021年12月发病水平较往年同期水平大幅下降,也可能与2021年冬季昆明市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疫情防控力度大有关。
从地区分布来看,昆明市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主城区(五华区、盘龙区)及周边地区(安宁市、晋宁区、石林县),突发事件也主要发生在主城区(呈贡区),可能与辖区内医疗资源分布广、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等因素有关。
从人群分布来看,男性报告病例数高于女性,与云南省和其他省份的研究结果一致[2,8-9]。5岁以下散居儿童的占比较高,与四川省、河北省情况相似[8-9],可能与该人群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喂养方式不当、卫生意识缺乏、用品易受到污染等因素有关[8-9],同时儿童腹泻较易受到重视,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机会多,病例发现率较高[10]。建议对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从病原学特征来看,报告病原体以病毒为主,与西安市、贵阳市的报道一致[5,11]。其中散发病例以轮状病毒占比较高,可能与低年龄组人群轮状病毒感染较为普遍有关[9]。另外,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方法易被医疗机构采用,而其他腹泻病毒因检测方法相对复杂,多数医疗机构未开展相关检测,日常监测中轮状病毒的检出比例可能受其影响而偏高。鉴于轮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12],在防控工作中可以考虑推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突发事件中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事件占比较高,可能与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等特征有关[8-9,13]。另外,由于当前病例病原学资料主要依靠医疗机构主动填报,总体报告比例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同病原体真实流行情况的分析[14]。
综上所述,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是昆明市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病毒性腹泻是其中的重点。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人群,冬季是重点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暴发的重点场所。为此,建议在流行高峰来临前鼓励开展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高峰时段加强重点地区(场所)的疫情监测和控制工作。
利益冲突声明全部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查志艳负责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论文撰写;毛志鹏参与研究设计;周永明负责论文修改;周洋负责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