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师“成长联盟”群体生长范式实践

2023-03-13 13:43周建荣
体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名师体育专业

文/周建荣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就是习总书记眼中的“好老师”(以下简称“名师”),体育名师是带动区域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课程改革、竞技运动成绩突破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区域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示范价值。然而研究组对区域内体育名师队伍现状分析,发现在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学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在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一)缺内生动力:个体层面少专业精神

很多体育教师进入学校便进入繁忙的体育教育教学和学校社团训练的工作状态中,进取、学习的动机逐渐不足,久而久之便也不再有学习与成长的热情。其中一些原本有望成为高层次名师的体育教师因没有过硬的专业精神,错过了专业快速成长的黄金期,从而不再有成长的激情。有潜质的体育名师需要在专业精神激励下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博览天下群书,吸收各家精华,形成个性风格,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表现出体育名师热忱的专业自觉与专业情怀。

(二)缺专业引领:县域范围少指导力量

部分体育名师度过专业成长适应期后习惯将自己关进“舒适区”,满足于可以应付日常工作的教学知识与运动技能,逐渐对体育教育教学现象熟视无睹,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与直面问题的勇气,教学实践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升。实践证明,体育名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引领,离不开课堂钻研,但是在县域层面更多的是行政管理,缺少体育专业引领的管理方式和路径。

(三)缺多维学习:反思层面少协同互促

体育名师群体的学习形式局限于学校和研训部门教研员统一举办的面向全体的学科培训,部分教师主动性不够,其他专业学习的渠道没被科学利用,造成专业知识学习形式单一。尽管一些体育名师有专业学习的愿望,却找不到有效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日久容易与学科新理念脱节。体育名师的学习需要多维度互相推进,个体钻研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自我反思与团队协同相呼应,应积极借助与外部世界互动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达到内外融通。

综上所述,体育名师是区域培养、岗位锻炼与自我主动发展的结果,但是许多体育名师在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反思研究和管理改进。为此,本研究旨在培育一批高层次体育名师,构建区域体育名师“成长联盟”群体生长范式。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以体育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组成“启心联盟”“启智联盟”“启学联盟”,开展师德、技能、教学、科研和展示等系列研究活动,推动体育名师激活精神原动力、夯实教学基础力、提升专业学习力,在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学习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集群·联动·互促”,共同成长。

区域名师“成长联盟”群体生长范式研究:基于区域教师现状分析,以行政推动为手段,通过组建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体育名师“成长联盟”,以“三启进路”为抓手,推进“学术型启心群体生长、专家型启智联动生长、反思型启学互促生长”,打造区域名师群体生长样态的专题性实践。

(二)研究框架

区域培育体育名师的路径框架“三启进路”概括为:“启心联盟”“启智联盟”与“启学联盟”,即以“启心联盟”激活精神原动力,是名师专业精神培育递进方式,“启智联盟”夯实教学基础力,是名师专业能力培育递进路径,“启学联盟”提升专业学习力,是名师专业知识学习递进形式,全方位构建区域名师培育路径。

具体而言,一是坚持绘景、塑魂、淬格等交汇相融的“启心联盟”名师工作室建设,实现体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思想觉醒;二是坚持课例、课题与课程多维推进的“启智联盟”建设,促进体育名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三是坚持自学、互学、集学三学贯通的“启学联盟”建设,形成体育名师专业研修的优秀生态文化。

三、操作设计

(一)“启心联盟”——三维集群:激活精神原动力

专业精神是教师不甘平庸,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习惯、工作境界[1]。体育名师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乐于引领、不断发展的精神,是成长的原动力。

将体育名师召集起来组成“启心联盟”,突出绘景、塑魂、淬格效能,增强凝聚力、影响力,使每位名师得到发展和提高,基于集体发展与名师领衔的理念,完善组建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的县级体育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是实现明晰成长愿景、形成教学主张、锤炼专业风格等目标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1.明晰成长愿景

愿景目标是教师想要达到的境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向和价值取向。一是解剖专业涵养,包括体育名师的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教研水平和成果积累等,自我和学校给予名师恰当的定位。二是修炼道德理想,组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树立身边体育优秀教师模范,受到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奉献意识的强烈感染。三是拟制生涯规划,组织体育名师制订长期和中期发展行动计划,让名师拥有比较长远的眼光眼界,做到有方向、有追求、有价值,从而明晰专业发展的成长愿景。

2.形成教学主张

教学或研究见长的教师在确定目标愿景后,往往表现出更持久的后续发展动力,也更可能发展成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依托高端化专业培训平台,塑造名师的专业灵魂,提出更高的发展期待。一是构建实践机制,鼓励开展基于体育课堂的协同研究,发现问题与共同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超越自我。二是提升思维品质,鼓励做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坚持“教研相促”,探寻体育教学理论。三是凝练教学思想,着力构建“研究转型”发展机制,为体育教师搭建转型发展平台,逐步形成教学主张。

3.锤炼专业风格

积极的外部力量对激励体育名师成长具有推动效能。一是紧抓关键事件,切时抓住课堂展示、论文参评、课题申报、教学比赛等关键工作,“强迫”名师全身心投入,提升专业水平。二是出台激励政策,教育局出台《县级体育学科名师室(成长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对各层次名师示范引领的职责、主题、范围、次数及奖励惩罚做明确规定。三是强化积极评价,开展各级体育名师年度现场自评、互评和工作室总评,对发展和引领成绩显著的名师给予奖励,强化体育名师的奉献精神,从而锤炼形成独特的专业风格。

周建荣体育名师工作室有60多位体育教师,分析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目标定位、教育理念、年龄心理、学习培训等关键因素,实施明晰成长愿景、形成教学主张、锤炼专业风格等策略,借助系列发展平台,树立体育名师有爱心、有激情、有思想,热爱体育,热爱工作,使工作室的教师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涌现了向省体育教坛新秀施建华这样的全国优秀教师。

(二)“启智联盟”——三课联动:夯实教学基础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2]。体育名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课堂实践力、课题研究力与课程开发力,是区域名师的三大关键教学基础力。

教学基础力培育聚焦课例、课题、课程三大核心内容,以“启智联盟”的行动机制提升教师的协同创新能力,力求形成以教学、科研、课程三大实践为导向,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本位的研修模式。

1.课题导研:四环思辩,提升行动研究力

课题研究是培育深度思维、变革职业生态的有效载体。以课题为纽带的团队研修由“设计—行动—反思—升华”四个环节构成。“方案设计”是从研究视角审视问题和困惑,分析原因,提出策略,包括总体方案和具体计划。“过程行动”是实施方案,通过协同攻坚策略,依托团队智慧破难。“现象反思”是对计划、实施中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对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并为下阶段计划提供调整意见。“成果升华”是依托团队智慧,打磨研究成果。通过螺旋式周而复始的四环思辩,提升体育名师的行动研究力。

2.课程入研:三维研发,培育课程开发力

课程开发为教师和同伴、专家提供了对话平台。按照“情境评估—制定目标—设计架构—选择内容—组织内容—推进实施—评价修正”的路径整合开发系列化的学习课程。一是重构校本课程,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地方课程、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重构。二是开发区域资源,依托现有环境,设计活动课程、竞赛训练队、社团特长课程、研学课程等,建构校本课程集群。三是做亮特色课程,秉承“教师即课程”理念,凭借体育名师特长开发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形成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通过三个维度研发,培育体育名师的课程开发力。

3.课例展研:三阶磨炼,形成教学改革力

课例是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是促进体育名师成长的有效手段。一是培育设计策略,课前设计应落实“因材施教设计学情”“凸显特色设计教程”“聚焦素养设计课程”“启发诱导设计情境”“教会学习设计学案”的设计策略。二是凸显对话机制,课中坚持“搭建问题支架”“营造交流场域”“优化对话通道”“整合对话主题”的对话机制。三是聚焦教改反思,课后聚焦“开展知识性反思,形成知识迁移思维能力”“开展原理性反思,形成范型建构思维能力”“开展创意性反思,形成求异创新思维能力”“开展纠错性反思,形成归因反思思维能力”。通过三个阶段磨炼,形成体育名师的教学改革力。

姚玉良作为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教研员、科研员,是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员,借助课题、课程、课例的三课研究,为教师搭建系列平台,促成了一大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沈显东、范郑佳老师获得全国和省优质课奖,郭雅斌、蔡立柱、李建、范郑佳等一批教师被评为嘉兴市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顾巧明、沈锋、谢春光等一大批体育教师提拔为校长或分管德育副校长。

(三)“启学联盟”——三学互促:提升专业学习力

斯滕伯格将专业知识分为内容性知识(即有关所授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即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与特定学科内容的教学知识(即怎样教授具体学科内容的知识)。本质是个体与系统多重互动中教师整体变化的过程,它受到教师所在整个系统的复杂影响[3]。体育名师的学习需依托多种形式,做到内外融通。

“启学联盟”的研修文化是以学校教研组、市县学科组、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研修共同体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具体包括个体自学、团队互学、组织集学三个维度,共同形成了研修文化生态链。其中,个体自学是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自主内生动力机制,团队互学是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协同共生动力机制,县学科组和名师工作室的组织集学是体育名师高端外引动力机制。

1.“三自”重塑,塑造独特自我

聚向自学是以“理想自我”为目标,以“主观自我”为改造对象,以变革“自我的身心、理念及行为”为手段,体育名师按照“校级名师—县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省特级教师”的规划体系,根据“理想自我”制定成长规划。通过“自我研修、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形象重塑过程,借助区域平台,自主实践、钻研和反思,课堂教学力求“独特性”,科学研究力求“高品位”,教学思想力求“自成一派”,激发内在学习意愿,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塑造独特的名师自我。

2.疑难共享,激活团队思维

聚难互学包括聚焦疑难问题的同伴间互学、领衔人跟学和专家们领学。一是同伴间互学,是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共生机制,由多个成员通过紧密合作,彼此支持、共享经验,以群体协同的方式促进共同发展;二是领衔人跟学,是指体育名师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学习策略、破解难题的过程,以“雁式飞行”的方式引领群体发展。三是专家们领学,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除人格思想引领之外,还必须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专业引领,旨在为名师的教育认识活动提供一种宏观的解释模型、认识思路,教给应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工具和智慧方法,从而提升科学品质,激活团队思维。

3.创新激励,推动群体生长

学校和研训机构是管理和培养体育名师聚新集学的重要力量。一是做优顶层设计,抓住关键环节、精选先进课程、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研训管理机制优化和创新作为新目标,提高体育名师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二是择优专家指导,指必须精心选择外聘专家以及区域内同行专家,重点对前沿的教学法知识和特定学科内容的教学知识指导,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动力。三是培优平台展示,通过搭建观摩、展示、论坛、检测、比赛等活动平台,激励强化组织集学,推动群体生长。

四、结语

实践和研究证明,组建体育名师的“启心联盟”“启智联盟”“启学联盟”,重塑体育名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学习,能有效推动区域名师“集群·联动·互促”,共同成长,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名师,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体育教育的品质。平湖市教育局近几年在体育名师区域培养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在省市名师评选和优质课评比中均名位前列,一大批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成长起来,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名师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