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的效果观察

2023-03-12 15:51王小红梁富春
健康之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

王小红 梁富春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在职的1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表现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和一般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沟通能力、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应急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安全护理,能够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护理人员

心血管内科的疾病种类多样,发病率和致残率也较高,且大部分的疾病均为突发[1]。随着疾病的持续恶化,大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问题[2]。随着公众对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护理质量的标准也相应提升。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参考依据,护理质量敏感度指标在医疗操作和护理管理的每个步骤都有着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在职的1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例。对照组男4例,女4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11±1.12)岁。研究组男5例,女3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29.11±1.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

对护士进行常规训练、考评护理知识与技术、管理绩效等。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

(1)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心血管科护士长、主管护士和资深护师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其中,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检测敏感指标,其余的成员负责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通过培训的方法增强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责任护士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工作,适当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手段。如果患者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立即向医生汇报。

(2)筛选并确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团队通过研究历史资料,依据患者的治疗状况设定敏感指标,如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以上指标主要涵盖识别精度、护理技能合格度、风险评估合格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实施效率等。

(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培训:为了满足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需求,要强化相应的医护团队的护理技术,使其在执行护理工作时严格遵循敏感指标,并作出动态评价。

(4)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全方位评估其心理状况。大多数患者受病症影响,会产生各种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緒。护理人员需要增进与患者的互动和交谈,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入院后的2 h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并评估其病情变化情况和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如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等,同时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脉搏以及导管是否畅通,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指导患者家属观察患者病情,若发现其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疗团队。评估长期卧床患者是否存在压疮风险。在全程的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要严谨且专注地遵循5项关于护理质量的敏感性指标,责任护士长需要定期检查护理工作执行情况,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教育,以减少肺部感染率。指导患者自主摄食,并通过刺激喉部的吞咽反射,使食物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饮食量要视患者恢复状况而定,以免造成呛咳。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适量运动,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学习走路、站立、下蹲等基础动作,并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确定训练时机,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准确率、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合格率等方面。(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和一般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3)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包括沟通能力、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应急能力,得分与护理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

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和一般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沟通能力、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应急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较多,严重损害健康[4]。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与质量是医院护理的关键,因此必须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有力的护理服务。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安全护理。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优化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过程中,具有高灵敏度与高实效性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数,可以从各种角度全方位审查、动态跟踪护理流程,确保护理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更贴近患者期望,充分展示护理职责的重要性,推动患者预后的优化[5]。

在心血管内科执行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饮食照顾、锻炼和卫生保健等基本护理,还应评估其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危险。同时,在高危患者的床头放置标记卡,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巡查频率,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筛选出的护理敏感度指标,并由护士长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监控,及时察觉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更为优质的护理计划[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和一般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沟通能力、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应急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对敏感指标的应用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安全护理,能够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茸,张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48-149.

[2]李辉,康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新疆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9,52(10):1449-1451.

[3]胡经文,肖娟,白婷,等.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46-51.

[4]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5]徐鸿,周春湘,何云霞.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自动采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國数字医学,2021,16(7):62-66.

[6]郭丽丽,杨芳.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31-32.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