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护性处理干预。方法 139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 均采取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分别评估患者及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救治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总结归纳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过程中易造成护理纠纷事故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医患交流有障碍, 占38.13%;其次为遵医行为较差及护理操作不规范, 占30.94%和23.81%, 环境因素、护理工作交接未记录与责任管理制度缺陷占比较低。结论 在日常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期间, 需重视护理潜在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加强自身护理水平, 提升职业素养及工作责任心, 及时的掌握和更新护理新知识和新技能, 通过积极正性的服务责任意识有效排除潜在风险, 规避可能发生的护理投诉或纠纷。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80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主要科室, 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变化速度快并且难以预见, 其科室的护理工作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心血管、呼吸内科的特殊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对护理治疗过程产生不利[1, 2]。甚至因护理危险因素造成各类投诉事故法律纠纷, 对此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的热门问题。本文结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病症特点, 重点分析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风险因素, 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吸取教训, 探讨风险医疗纠纷因素做好防范对策, 因此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139例, 年龄51~79岁, 平均年龄(62.7±5.8)岁, 其中男76例, 女63例。本次研究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及本院伦理委员会签订同意书。所有患者均通过检查明确诊断, 其中冠心病伴高血压者47例, 风湿性心脏病23例, 心肌梗死28例, 先天性心脏病31例, 主动脉夹层1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21名。
1. 2 方法 根据本院心血管内科实际情况, 结合本科多年心血管疾病治疗及护理情况及患者特点自制相关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问卷, 分别对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针对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评估主要包括:护理用药是否合理、护理操作是否规范、相关专业知识讲解是否清晰准确、护理工作交接是否记录以及在护理责任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不安全因素评估主要包括:遵医行为是否较差、医患交流有障碍、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环境因素。
2 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易造成护理纠纷事故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医患交流有障碍, 占38.13%;其次为遵医行为较差及护理操作不规范, 占30.94%和23.81%, 环境因素、护理工作交接未记录与责任管理制度缺陷占比较低。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 其收治患者多属于高龄群体, 加之患者身体普遍伴有各项慢性基础疾病, 其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病情具有突发性、随机性高等特点[3], 其治疗期间出现风险意外事故率较高, 因此对其科室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1 心血管内科护理潜在不安全因素 为加强潜在不安全因素的护理预防, 作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①管理因素人事制度发生改革, 护理人员流动性增加, 年龄年轻化, 专业素质不够强,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管理存在疏忽。②人员因素, 个别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其责任心不高, 存在护理差错行为, 遇到患者病情扩展突发情况时缺乏合理的应变能力;同时服务理念较差, 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不足易引起投诉事件。③环境因素, 心血管内科多为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 若病区环境设置不合理以产生危险因素[4], 如开水房、厕所区域地面湿滑, 病床周围杂物归置不合理易引发患者摔倒等。病区卫生消毒不及时, 存在交叉感染等危险因素。
3.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①对现有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确保各项护理工作稳定开展, 例如加强护理流程巡查、护理工作交接记录规范制定、明确护理岗位责任等。②加强医院环境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尽量优化院内环境, 如提升病区环境卫生, 保持干净整洁的病房, 提供电视、微波炉等电器设备, 优化住院生活舒适度。③增强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如定期组织相关安全、法律知识讲座或培训,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者及管理人员重视医疗责任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 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医疗投诉或事故纠纷, 需及时保存护理记录文书, 以确保后期司法举证;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规范护理内容记录, 提供操作标准, 定期加强相关医疗器械及心血管疾病知识处理培训, 保证高效优质做好护理治疗工作。④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护理人员沟通交流能力进行学习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在于患者交流期间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服务意识, 增加护理工作积极性, 以热情、舒适的交流给予患者尊重与关心[5]。⑤实行人文管理, 结合患者病症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 以改善护患关系促和谐为主要目的, 优化自身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在人文管理不仅是针对患者, 而且要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心理状态, 及时排解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内心的苦闷, 避免因护理人员情绪引发护理投诉事件。
综上所述, 在日常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期间, 需重视护理潜在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同时针对危险因素加强自身护理水平, 提升职业素养及工作责任心, 及时掌握和更新护理新知识和新技能, 通过积极正性的服务责任意识来有效排除潜在风险, 规避可能发生的护理投诉或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152-153.
[2] 周柳嫦.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6):197, 200.
[3] 林智欢. 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12):5117.
[4] 申时艳.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4):100-102.
[5] 王艳青.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19):103-104.
[收稿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