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2023-03-11 17:04:02吴丽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吴丽萍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如何借着“双减”的政策窗口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阅读条件,采取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早读午读、创建合作小组等策略,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近70%的小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60分钟,有接近50%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几乎为零。这一数据表明,小学生的阅读量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严重不符。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大幅减轻,课后自由活动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在这种情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着眼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制订一套课外阅读方案,改善当前中小学生阅读数量严重不足、阅读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一)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

小学语文的课内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授课,往往只给学生预留5~1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一些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完整完成一篇文本的阅读任务。这样的阅读训练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用有限,久而久之,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畏难情绪。此外,语文课堂上能够接触的阅读篇目也是极为有限的,以寓言故事为例,多数小学生只知道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提及《鱼目混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等经典寓言,则知之甚少。因此,“双减”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弥补学生课内阅读量的不足创造了条件。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意识与自控意识薄弱,在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时,常常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状况,以致对文本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有的学生甚至在读过一篇文章以后,对文章内容印象全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课外书目太少。开展课外阅读,可以锻炼学生将课后零散时间有效利用起来的能力。学生给自己制订一个课外阅读计划,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阔阅读视野,涵养人文情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后时间,如果能够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坚持下去,那么,学生自然会在浩瀚无垠的书海当中探寻到“堆满知识的金山”。课外书籍丰富多样,如果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将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如果将课内阅读比作一口井,那么课外阅读则是井沿上方的一片天,坐井观天,眼光所及之处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突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也将像外面的天空一样广阔无边。[1]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一)创设读书情境,打造书香校园

情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借力“双减”政策,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弥漫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户外滚动屏幕播放《论语》《中庸》《大学》等文学典籍,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里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学》中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等等。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抬头就能够看到这些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其语文素养就会有所提升。

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教室的方寸空间为学生打造一个“读书角”,并号召他们分享各自读过的课外书籍,然后利用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进行阅读。如果学生一个星期阅读一本书,一个学期下来至少可以阅读15本。阅读量的增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增强个人阅读主动性方面也能发挥关键性作用。[2]

(二)开展早读午读,增加阅读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好,教师应当利用这个时间段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果学生无法确定阅读方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目。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我不是坏小孩》《三毛流浪记》和《格林童话》,以及《李拉尔的故事》等图文并茂、用语简练的童话书籍。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科普类、教育类、文学类、历史类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朝花夕拾》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总之,推荐阅读书目要有针对性。这样安排晨读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还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此外,1个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也应充分利用起来,划出20~30分钟用于午读。鉴于时间较短,阅读内容以优秀作文为佳。教师在推荐时,要注意分类,如按照写人、写景、叙事、说理进行归类,再将不同类别的优秀作文分别安排到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午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借鉴这些范文的写作技巧,重点标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既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印象,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3]

(三)创建合作小组,分享阅读心得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组合作阅读任务,使他们能够相互督促彼此的阅读进度与阅读效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阅读小组,并指派一名学生担任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在每一次小组阅读活动结束之后,督促小组成员将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分享出来。[4]

例如,某小组经过小组成员的事前讨论,将郑渊洁的《皮皮鲁传》确定為小组合作阅读书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了一次阅读活动,其组织过程如下:(1)小组长接通微信视频,并统计参加阅读活动的人数;(2)给小组成员预留10~15分钟的时间,默读《皮皮鲁传》;(3)小组成员阅读完毕,依次谈自己的切身感受。笔者有幸作为观察员参与了他们的阅读活动,有学生在谈感想时说:“《皮皮鲁传》这本书对12岁的皮皮鲁进行了描写,皮皮鲁是个胆子特别大的男孩子,时不时会迸出一些奇怪想法,同时也是个爱发明、爱创造的男孩子。从皮皮鲁的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有所发明创造,就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勇于探索生活中的奥秘,时刻保持这种科学的态度与精神。”从小组成员分享的阅读感受可以看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完全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无疑,在小组合作阅读时,学生的阅读欲望是强烈的。因此,采取的小组合作阅读方式,是帮助学生亲近阅读、爱上阅读的一条可行路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大量的空闲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阅读条件,采取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早读和午读、创建合作小组等策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国才,朱乙艺.“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构建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134-137.

[2]连忠友.小学名著阅读指导的“三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35-37.

[3]蔡琳.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16.

[4]郭燕梅.“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外阅读的构建策略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3):41-42.

猜你喜欢
双减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