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娟
摘 要:在社会变革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采取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多元形式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基于此,文章阐述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改进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關键词:初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由于缺乏对身体和心理变化的正确认识,在环境、学习、家庭、人际关系等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心变化和成长特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给学生的情感释放提供平台,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对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深度把控新时期下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环境、学习、身心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很有可能没能及时适应,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进而对学生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的互相配合,在心理和德育方面共同引导,使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遇到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不会走向极端。此外,班级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或矛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友善待人,团结班集体,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由于初中学业较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性格、友情、家庭等方面的不顺心,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忧郁、自暴自弃等。及时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班级环境、师生互动、心理健康活动、友好沟通、同学互助、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成长。同时,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重视度不高
学校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较少,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缺乏完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很多工作开展较慢,且形式大于内容,没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多数学校觉得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去开展,所以很多时候就是简单地喊一下口号,没有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且没有相对应的评价机制,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效果无法衡量。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无法把控住实施效果。即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无法确定是否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
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很多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学科学习上,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学校没有整合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渗透,进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足。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没有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配合,单个心理咨询教师所产生的作用甚微。这也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降低了教育价值。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增加。但大多数学校依旧运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测试设备、辅导工具、心理健康书籍等,没有及时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时期出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很难进行准确引导和解决。缺乏优质和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影响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不利于对初中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和疏导,不仅降低了学生发展潜力,而且削弱了素质教育效果。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思想领域。青少年作为新思想的首要接触人,受到很多不良文化的影响,身心发展健康性不足。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在教育、娱乐、爱好、就业等方面面临许多困扰,在这一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从中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具体表现有学生厌恶学习、厌恶社会、厌恶家庭,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不考虑他人感受,容易冲动,不喜欢和家人沟通等。
(四)初中生心理问题多且复杂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心理和情感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格逐渐形成,独立初期喜欢表现,不愿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遇到困难也不会和他人沟通。如果教师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会急速下降,出现自暴自弃、抵抗教师、打骂同学等行为。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如自卑、敏感、厌学、暴力等。造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也有家庭、社会方面。具体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生活便利的同时,大量信息的涌入影响了初中生的价值判断。很多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放弃学业、离家出走,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瘾,不惜违法犯罪。而家庭作为学生的成长港湾,影响巨大。离婚家庭、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等会给学生心灵造成巨大伤害,导致学生出现自闭、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还有的家庭溺爱或过于期待,导致学生形成不良人格,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重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认知,了解当前青少年存在的多样心理健康问题,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中充分把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其次,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和形式,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疏导和教导。一方面,在学习中,积极促进心理健康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之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塑造和健全学生人格。由此,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作用。最后,为了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学校还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加强监督。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
(二)加强创新,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对此,初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创新心理健康工作,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中。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促进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特点和内容,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解决心理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亲身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当前心中产生的一些成长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及时处理不良情绪和思想,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开展良好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心理状态。
(三)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心理导师”
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时,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当“心理导师”或“学生朋友”,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障碍、情感困扰和挑战,从而更加准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第一,开展针对性辅导。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在交谈中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引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心理和“三观”。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诉求,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如果遇到学生打架斗殴、自暴自弃等情况,教师应利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转变思想,形成健全人格。此外,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引导,在多次谈心中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讲解心理知识。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对身体出现的变化或心理问题了解不多,所以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日常教学中,要渗透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如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片、开展心理教育情景剧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心理问题,学会正确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和他人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受到积极影响。
(四)深入学生内心,加大隐形教育力度
深入学生内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了解学生心理的途径有很多,如观察、问卷调查、交谈等,可以获得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信息。在此基础上再采取有效解决方法进行引导和疏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主要分为群体性和个体性两类。对于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课程、班会、集中讨论等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一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对个体性问题,则要加强心理测试、直接沟通,并和家长进行信息传递。在个体心理咨询室中,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出发,通过隐形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正确价值认识。初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所以要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如在学校宣传栏上积极宣传校园同学风采或正能量事件,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名言,利用黑板报传递健康心理知识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生活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对此,教师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不要过于期待或者溺爱。对学生出现的自卑、厌学、自私、逆反、忧郁等心理给予及时关注,用家庭的温情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家长交流会、家校互访、电话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认识,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能够运用正确的辅导方法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实现健康成长。其中,尤其要注重鼓励式教育。比如家长如果不理解学生,当学生考试失利就一味指责,会加大学生的压力,出现难以承受的后果。适当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拥有积极健康心理,进而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开展多样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开展高效学习,并从中塑造学生人格,强化学生能力,促进师生良好交流,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建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2022(19):72-74.
[2]劉坚.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探究[J]. 亚太教育,2022(11):91-93.
[3]马俊英.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智力,2022(01):175-177.
[4]高雅.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21(57):3-4.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