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地磁场发电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10 13:01
物理通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电流计线框感应电流

刘 宝

(江苏省淮阴中学 江苏 淮安 223002)

张东风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交变电流,是基于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也是电磁感应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交变电流内容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建模能力,又要求学生能体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知识丰富且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困难.根据2017年版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实验探究的方式无疑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知识的良好方案,同时“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交流发电机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改进[1].

1 教材原有实验反思和启发

1.1 反思1

发电机是学生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交流电等知识的重要装置,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第三章第1节第47页的手摇交流发电机模型如图1所示,摇动手柄,发电机即可发电,二极管交替发光.虽然该实验能说明一些结论,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一线圈面积小,匝数多,又被磁铁框架遮挡,学生看不清楚内部结构,不利于学生进行直观地观察;其二传送皮带的带动作用使线圈转速远远大于手柄摇动转速,线圈转速太快,频率过大,学生不能同步跟踪交变电流的形成过程;其三是该发电机线圈所在磁场不是匀强磁场,教材中假设其为匀强磁场之后进行理论探究,不便于实验直接验证.

图1 手摇发电机模型

1.2 反思2

2004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人教版)第四章第2节第7页“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中的“做一做”栏目中有一题为“摇绳能发电吗?”的探究性课后实验[2], 如图2所示.其内容如下,把一根大约10 m长电线的两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电路后,摇动这条电线,实验结果是灵敏电流计示数发生变化,说明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该实验非常震撼、效果明显,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地磁场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可以用来探究使用,但是该实验由于空间限制,不方便在教室展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利用地磁场发电,不仅可以利用无处不在的地磁场,并且可以利用其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

图2 摇绳发电实验俯视图

1.3 启发

基于这两个课本实验,笔者考虑制作一款带有“大线圈”的“地磁场发电机”,不仅可以利用神秘的地磁场,而且通过增大线圈面积,让学生观察形象的发电机结构,方便学生理解,接下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2 自制“地磁场发电机”

2.1 自制“地磁场发电机”原理

把自己绕制的大线圈在地磁场中转动,根据微元思想,地磁场近似看作匀强磁场,线圈的转轴垂直于匀强磁场方向,使用灵敏电流计或者利用微电流传感器通过 DIS系统反应在电脑屏幕上,供学生观察和思考.

2.2 自制“地磁场发电机”材料

(1)木框或者塑料框,用于绕制导线,尺寸120 cm×80 cm,如图3所示;

图3 自制矩形大线圈

(2)漆包线,直径1 mm,绕制线圈200匝,约400 m;

(3)金属杆,用于穿起框架,约150 cm;

(4)金属支架,用于放置、转动线框,如图4所示;

图4 金属支架

(5)电流换向器如图5所示,自制铜片电极如图6所示,用于引出感应电流.

图5 自制换向器

图6 自制换向器铜片电极

将上述器材组装就可以完成“地磁场发电机”的制作,实物结构如图7所示,通过转动手柄,就可在灵敏电流计或者DIS系统中观测感应电流.

图7 发电机接灵敏电流计工作图

2.3 自制“地磁场发电机”创新之处

(1)充分利用时空,合理利用神秘的地磁场,运用“微元思想”生成匀强磁场,增强了实验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课上注意力显著增强.

(2)大线圈给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大脑中形成深刻印象,身临其境,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到中性面等特殊位置,便于学生想象和理解相关概念,在理论推导中,更容易理解相关物理量和几何关系.

(3)该发电机既可以做定性感知,又可以做定量验证,用DIS微电流传感器同步动态输出真实电流,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理解交变电流周期和频率的实际意义.

(4)自制器材取材方便,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亲和力强,安装简单灵活,便于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3 使用自制“地磁场发电机”在“交变电流”中的应用

3.1 神秘磁场显神通引人入胜交流电

教学片段:

师:现有大线圈和电流表构成回路,老师有“魔力”能让电路来电,同学们相信吗?大家可以积极讨论和猜想.

师:用图7装置进行演示,灵敏电流计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观察到电流表显示了电流,这个电流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呢?

生:该实验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借助地磁场,让闭合线框在磁场中转动,使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做一猜想,闭合线框产生的电流是交流还是直流?请给出理由.

生:随着线框转动,由于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周期性的增加和减少,引起导线中电流的大小、方向都在周期性变化,故我们认为此电流是交变电流.

设计思想:源自生活,返璞归真,以简致胜,借地球磁场构建生活情境,通过定性实验,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发电实验.

3.2 追本溯源探真知 理论实验齐步走

教学片段:

师:对同学们猜想和理解表示肯定,同学们能具体分析一下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呢?借助发电机线圈以及地磁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地磁场发电机发电的特殊位置和一般位置,让学生进行分析,如图8和图9所示,将对应的特殊位置产生的电动势情况尝试画在E-t图像中.

图8 发电机转动特殊位置

生:定性分析出结论,将特殊点画在图9中.

图9 特殊位置电动势

师:一般位置的电流大小如何呢?点与点之间如何变化呢?是线性变化吗?借助发电机线圈一般位置特征,结合右手定则,帮助学生分析交流电的瞬时值大小和方向,并介绍相关概念.

生:借助理论工具,推导出感应电动势瞬时表达式:E=nBSωsinωt,感应电流瞬时表达式

师:经过理论推导,同学们推导的公式符合实际情况吗?如何检验呢?

生:可以将地磁场发电机接在DIS传感器上,通过计算机显示其电流变化情况,如图10和图11所示.

图10 发电机接传感器工作图

图11 计算机软件记录数据

师:通过观察波形,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电流随时间变化图线为正余弦函数图像,而变化图线周期不是均匀变化?这又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是转动手柄速度不一致造成的,或者可能是磁场不均匀造成的.

师:如果采用秒表计时,控制转动速度,可以让波形接近正弦函数图样,如图12所示,并且观察特殊位置时电流大小,进一步理解中性面等特殊位置电流特点.

图12 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进行理论探究,得出交变电流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瞬时表达式,理论结果及时通过实验验证,既让学生体会理论推导成功的喜悦,又让实验思想深入学生认知,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大有帮助.

3.3 交变电流最大值 返璞归真量地磁

教学片段:

师:通过理论分析,我们知道交变电流最大值为Em=nBSω,能否通过该公式和实验数据计算出电磁场分量的数量级呢?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n=200匝,S=0.6 cm2,ω=2π rad/s,R=4 000 Ω,r=32.3 Ω,Im1=4.8 μA,Im2=7.2 μA,解得

B1=2.57×10-5TB2=3.80×10-5T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B标=5.00×10-5T,有

我们计算的地磁场数量级和实际值一致,数值偏小可能是由于地磁场有其他方向分量,或者仪器检测精度偏差等原因造成的.

设计思想: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交变电流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设计让学生计算地磁场的问题,将知识又用于生活,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从身边体会物理的奥秘,从而爱上物理.

4 结束语

自制“地磁场发电机”源于对教材的深刻思考,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源于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热爱,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学生, 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3], 特别是体现在以问题为引领、探究为主线、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带着对知识的向往学习,不仅打造了高效率的课堂、乐学的氛围,而且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电流计线框感应电流
“新”电表为什么测不准?
——电表改装实验的深度思考
明晰原理 逻辑分析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玩转方格
随位移均匀变化的磁场中电磁感应规律的初探
四例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赏析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
一道电磁感应试题的剖析与解答
“电磁感应”五类常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