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明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1]进入“十四五”,农安县将建设教育强县作为发展目标,教学领域坚持尊重规律、加强衔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原则,发挥改革创新效能,率先开展涵盖5 个教学领域、25 项重点工作和125 项具体措施的“五五行动”,全力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为农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制《农安县“十四五” 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确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不低于92%、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建立幼小科学衔接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期教育,以高家店镇中心校幼儿园等10 所优质幼儿园为示范园,建立一优一带“10+N” 发展体系,打造县内学前教育联盟,整体提升校带园办学水平。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农安县第三幼儿园与南关区幼儿园结对共建,开展实地观摩、影子培训、入园指导等活动,结对研修成果在县内共享。目前,农安县拥有市级示范园12 所、标准园15 所、一类园10 所、二类园21 所,普惠性幼儿园学生占比达到85%。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小学段重点实施“零起点教学” 攻坚行动,以联合教研为主要手段,深化入学准备期和适应期教育。初中段加强毕业生形象设计,强化素质教育,探索推进初中毕业生职普分流。深化与南关区教育局研修项目合作,先后开展论坛交流、集中教研活动10 余次,探索推广普适实用的城乡共进模式。指导学校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拓展自主发展路径,形成实验小学“出彩教育”、农安三中“双成教育”,实验中学“大成教育” 等特色发展品牌,全力打造“一校一品” 办学格局。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高校多元化录取” 为方向,多样化和特色化办学取得成效。域外与省实验中学等多家优质高中建立联盟体,域内组建高中一区、二区13 所成员校协作体,开展主题教研、送教下乡和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建立集群集优发展新模式。面向新高考,实施单元化备课、网格化备班、全程化备考“三备” 教研路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2 年一本、二本进线率比2020 年分别提升3 和17 个百分点,农安县实验中学等高中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生源基地校。
推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岗课赛证” 育人模式,全力打造农安“工匠之乡”。与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幼儿保育专业、动漫与游戏设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3+2” “3+3” 中高职贯通的专业8 个,设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文秘四个对口升学专业,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向“升学预备教育” 为主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校学生达990 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制定《农安县“十四五” 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加快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筹建县乡两级送教上门教师队伍17 人,指导各校落实“特教入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类安置方式,妥善安置各类残疾学生454 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贾飞勇等知名教授开展培训讲座,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专业性。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举办各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教育活动,提升特殊教育的长效性。
出台《农安县中考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初中学生毕业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推进初中英语口试、生物学和地理学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建设英语听说考系统34 套,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效能得到提高。制订《农安县推进落实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有机衔接,探索实施高考改革“3+1+2” 选课走班模式和管理机制,同步推进“职教高考”。探索构建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高中、初中和小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严格落实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和《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 要求,出台《农安县中小学课程安排实施意见》,分类汇总形成9 类、12 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建议,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9522 学时要求。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化建设,在按计划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引领各校建构具有校本特色、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举办全县校本课程论坛,评选德彪小学、新农小学、农安五中等一批校本课程特色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评选课程思政示范校、劳动教育示范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各12 所。
编制《农安县学科教学常规管理操作规程》,建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基本标准,线上教学期间,出台《农安县线上教学基本要求》《农安县中小学各学科线上教学基本模式》,保证线上教学实施效果。建立局长领题、科室定题、学校选题三项机制,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831 项,其中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期)专项课题50 项。加大课改研究实践,小学实施“研—学—赛—培”教研工作模式,初中推进“学习与思考课堂建设”项目研究,高中开展核心素养下课堂主题教研,着力解决制约课堂效益的关键问题。
出台《农安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深入开展“教—学—评” 有效衔接的课堂评价,“在课堂实施中,以评价任务催生学习信息,以学习信息研判学情,基于学情提升学习质量,使课堂改革真正 ‘着地’ ”。[3]同时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法规范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农安县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指标生的重要依据。
出台《农安县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5 项改革内容、24 项改革任务,明确农安县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点、创新点和突破点。2022 年度遴选专职督学9人,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制订《农安县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和评估指标体系,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特教6 个系列启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估。召开“农安县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以强有力的教育督导促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做法被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评为年度典型案例。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制订《农安县中小学(幼儿园)兼职教研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遴选工作实施方案》,遴选兼职教研员431 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85 人。完善《农安县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常态开展“走进课堂行动”,全年开展集中备课、专题培训、线上教学观摩、片区主题教研、教学精品课评选活动60 余次,为线上、线下高质量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出台《学校一把手抓教学指导意见》,建立一把手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期工作总结制度和年终述职报告制度,将校长抓教学管理情况纳入学校评价制度体系,落实听评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至少40 节。进一步明确校长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责任,科学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专业发展。实施校长能力培训提升工程,县内组织校长培训班3 期,域外组织校长参加能力提升和跟岗实训,目前全县杰出校园长4 人、专家型校园长17 人、市级骨干校园长34 人,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出台《农安县中小学“研培一体化” 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全面检验业务领导制订学校研培工作计划、构建和推进新型“教与学” 模式的能力,组织中小学业务领导专题论坛,评选学校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72 篇。常态开展业务领导“走进课堂行动”,明确规定业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0节,建立常规管理包保、教研工作引领、教师培训示范三项制度,摆正业务领导的教学核心地位。开展全县业务领导拉练活动,评选小学、初中“十佳” 教学领导各15 人,进一步提升业务领导管理教学、指导教学、领导教科研的能力。
出台《农安县中小学(幼儿园)县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累计培养骨干教师2622 名。开展针对骨干教师4 项教研能力提升、3 项基本功训练和1 项信息技术应用的“431” 提升工程,举办县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着力提高骨干教师领军能力,将1614 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纳入农安县教育人才库。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由骨干教师承担主题教研领培和“送教下乡” 活动,2022年,有8 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19 场,其中吉林省王蕴枫名师工作室“课外阅读课程化” 进行线上研讨,在吉林省名师工作室“在线教学名师护航行动” 中进行了全省直播,得到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的充分肯定。
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实施新课标、教材、教参“三读” 工程,组织全县中小学任课教师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2 暑假教师研修” 专题培训,深化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一线教师参培率100%。推广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全县小课题资源库,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与能力。开展“专任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测试” “县市级学科骨干教师遴选培训” “青年教师岗位技能培训” 等各类培训16 次,参培教师总数突破2 万人次,教师参培合格率达到98%。
制定《农安县“双减” 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形成县域双减“1352” 工作模式,持续向“校外重拳治乱、校内减负增质” 要质量。坚持做好学生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实行作业统筹,开展优秀作业评选活动,不断加大县域优质作业资源库建设。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摘牌无资质机构58所,重新登记合格15 所。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督,截至目前296 所中小学校、7 万余名师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94.36%。
健全五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学生五项管理相关规定,深化县域五项管理“1+5+20” 模式。建立工作推进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制度,通过下发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和教育引导,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政策普及。坚持随机督导、专项督导相结合,对五项管理常态化监管,组织学校定期完成基础教育监测平台数据填报。实施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五项管理的实效性。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网上报名。出台《农安县2022 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开通县校级服务电话82 部,规范信息审核、随机派位、均衡分班、新生建籍等工作流程,全力提升招生工作服务水平。出台《农安县2022 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实行“公民同招”,落实属地招生政策。彻底消除起始年级大班额,新起始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小学每班45 人、初中每班50 人、高中每班55 人以内。
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将控辍保学作为督导检查重要指标,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转变。2022年,实现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高中毛入学率由2019 年94.57%提高到2022 年95.03%;残儿入学率96.58%。
依据《吉林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对民办校、民办园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成立民办学校专项治理小组,建立民办学校教育常态化监督机制,协助解决各种突出问题,有2 所民办校实现民转公,民办在校生比例不超5%。开展无证民办幼儿园常态治理行动,定期向社会公布“白名单” “黑名单”,依法取缔无资质幼儿园3 家,整改民办园15 所,民办园规范化办园水平得到提升。
在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建成全县大数据质量监测中心,成立教学质量监测领导委员会,全面统筹指导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建立39 套“云阅卷”系统,依托监测平台开展全学科大数据分析,形成对必要学段、必要学科、必要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数据画像”。建立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分层分类召开县级、校级教学质量分析会,开展针对性教学,探索“因材施教”,大数据质量监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出台《农安县中小学“研培一体化” 工作实施指导意见》,组建教科研改革专班,实现教研、科研、师培有机整合,形成课题带动、主题统领、项目推进、名师支撑的县区校三级研修网络。完善《农安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468 项。围绕高质量内涵主线,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破解英语薄弱学科、集体备课、作业改革、幼小衔接等高质量发展重难点问题32 个。
将国家级 “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和吉林省“‘三个课堂’ 试点区” 作为信息化发展双核心。先后投资1.3 亿元,装备145 个主听讲教室、10 间智慧课堂、7206 台计算机、1176 台触控一体机等硬件设施。以20 所实验校为龙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总结生成教育信息化“25364” 农安模式,构建县校级新型教与学模式48 个,典型经验在《吉林教育》 发表,《以教育信息化努力实现“更好的教育” 》 被列为“长春全面深化改革巡礼系列报道” 典型案例,先后在 《长春日报》 和人民网登载。
贯彻落实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期)行动计划要求,出台《农安县大中小学教育联盟实施方案》,积极打造三个联盟。与吉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国际足球教育学院等高校组成高校联盟,打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通道;县内16 所名校与南关区5 所名校组成名校联盟,搭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开展教研互动、影子培训、跟岗实践、线上论坛交流活动;组建县域内强校联盟25 个,用活城乡优质教育资源融合载体,通过以强扶弱提升城乡教育整体质量。
2022 年,农安县将巩固和扩大“温馨” 品牌影响力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出台《农安县“温馨校园” 创建实施方案》,在温馨村小建设成果基础上,推进“温馨村小” 向两头延伸,将城乡幼儿园、中心校、初中、高中全部纳入“温馨校园” 创建范围,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农安县“温馨村小” 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打造有情怀、有故事的温馨村小》 被评为2021 年度40 个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之一,《逐梦而行办好小而美的“温馨村小” 》 被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 系列发布会” 评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典型案例”,相关经验被《吉林日报》《中国教育学刊》 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年来,“五教协调” 提质增效行动促进一体化育人取得实效;“五项改革” 创新引领行动加快教育体制机制优化升级;“五支队伍” 强基赋能行动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智力支撑;“五个领域” 规范治理行动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五种品牌”特色创建行动促进农安教育内涵提升。“五五行动”构建起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农安县在以守正、专业、创新之姿,办好扎实、本真、高质量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