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季 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认为,任何学习过程(学程)都应遵循“学习圈”。学习圈是大卫·库伯提出的经验学习模式,也称为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库伯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学习圈理论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启发性,有助于改变以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有助于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根据大卫·库伯的理论,“体验—反思—提炼—运用”形成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习圈,也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学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编排,恰巧体现了这种学习理念。对应习作单元教学和学习圈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习作单元学习圈的样态:
1.体验环节对应精读课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围绕习作要素,在对精读课文的学习理解中,体验感受作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作者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获取写作经验,引起自身共鸣。
2.反思环节对应精读课文的写作知识体悟。相比普通单元的阅读教学,习作单元的教学应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反思体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是运用什么方法写的?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写?
3.提炼环节对应写作知识的总结和提炼。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中安排了“交流平台”这一栏目,这个栏目正是编者有意识地安排师生进行写作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提炼。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总结本单元学习的写作知识,通过知识和例子的联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
4.运用环节对应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进行习作。统编版语文教材在习作单元安排了“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两个写作练习。“初试身手”是“单元习作”的阶梯,有助于学生通过专项的小练习,更好地运用单元写作知识,重在技术运用。而“单元习作”则引导学生从技术层面跳脱出来,更多地指向综合表达,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写作知识书写生活、表达情感。这时,学生就获得了直接经验,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圈建构。如有必要,教师可以以此继续生发,构建下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圈。
当然,为了习作学程的学习圈不走样,这个学习圈还需要有个内核,始终牵引各个学习阶段,不断围绕内核深化、发展。这个内核就是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个习作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语文要素,无论阅读和习作都围绕这个要素展开。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表达”;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表达要素是“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阅读和习作,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学习圈理论与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编排理念基本一致,因而,教师可以基于学习圈理论,按照学习圈四大阶段来进行习作单元学程设计。当然,在具体的学程设计中,也不能生硬套用,而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改造和调适。教师可以在建构大单元学习圈学程的同时,分解细化任务,构建小学习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写作知识。
习作单元在编排的时候,就体现了整体思维,就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而言,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本单元安排了写人(《爸爸的计划》)、记事(《盼》)、写景(《小站》《夏天里的成长》)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其中《夏天里的成长》《小站》是从不同方面写的,《盼》《爸爸的计划》是选用不同事例写的。
体验阶段的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中心,体悟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围绕中心展开写作的,让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获取学习模仿的范例。反思阶段的教学则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样组织写作”。提炼阶段,要结合“交流平台”,统揽本组课文,总结写作知识:文章都要有中心,围绕中心可以从不同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去表达。运用阶段则通过“初试身手”“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先明确中心,然后选择材料,再编列提纲,最后完成写作。
整体设计如表1:
表1 本单元整体设计
如果说,习作单元整体形成了一个大的学习圈,就具体课文教学而言,则还可以形成各自的小学习圈,教师可以把习作任务进行分解,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渗透或者拓展,进行基于一个小目标的学程设计。例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方面去表达中心,然后进行反思、提炼,最后结合“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单项的练习。这样的小学习圈,目标更集中,设计更紧凑,训练也更扎实。一个个小学习圈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整个习作单元的大学习圈。具体设计可以如表2:
表2 小目标具体设计
学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历程。作为一段“历程”,更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学程设计离不开情意观照。在学程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能够为整个学程提供持久的学习动力,同样也会使得这段学程更有意义。也许,若干年后,学生可能会遗忘当时学习的内容,但是其中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或者反思、困惑,甚至是挫折、委屈都会成为美好的记忆,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通常重点关注的是某个写作知识和要点,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萧统的“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叶圣陶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些话虽然出自名人大家,但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偏深奥,没有太多的温情。因而,习作单元呼唤重新设立有温度的情境主题。
设立习作单元的大情境主题时,首先要考虑选取的主题和本单元的选文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教师要善于从选文中发现共同点,发掘情感因素。《夏天里的成长》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从而生发出努力学习、积极成长的主题;《盼》一文,写出了孩子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而《爸爸的计划》《小站》则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那些普通的人、普通的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最后的单元习作,以 “暖”“悔”“乐”“迷”等饱含情感的词为题,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因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或人,感受成长,分享成长的经历,所以可以确立本单元的大情境主题为 “我经历,我成长”。
确立单元情境主题,还可以参考全册教材的安排。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文上十分讲究,除了习作单元、策略单元的人文主题稍为淡化,其余单元都有一个比较显性的情境主题。关注这些情境主题,也可以为我们的习作单元带来借鉴。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这和我们拟定的大情境主题不谋而合。
确立单元情境主题,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六年级的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看法,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本单元的学习,正好可以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获取成长的动力,分享成长的经历,从而真正地走向成熟。
以“我经历,我成长”为主题,为这段学程增添更多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这段学程具有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