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艺传承人的高校研培模式探析

2023-03-07 23:40:58树东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人

摘 要: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威胁。为了探究高校在传承非遗手工艺方面的作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传统并分析不同研培模式的效果,对非遗手工艺传承人的高校研培模式展开探讨,探究高校研培模式在传承非遗手工艺方面的潜力。通过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合作,高校能为传统技能的传授和文化价值的传播提供新的平台。这种合作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更新和现代化,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参与和学习的机会。高校研培模式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非遗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可行途径,促进了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关键词:非遗手工艺;传承人;高校研培

非遗手工艺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价值,但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失的风险[1]。本研究旨在探析高校研培模式在非遗手工艺传承中的作用与挑战,先是对非遗手工艺进行概述,接着分析高校传承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通过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合作,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传承传统技能和传播文化价值的平台。高校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非遗手工艺的概述

(一)非遗手工艺的定义

非遗手工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传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2]。非遗手工艺通常包括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工艺品制作方法、传统艺术和手工制品。这些传统技艺反映了一个社区或群体的历史、价值观和民俗传统。非遗手工艺包括陶瓷制作、纺织、木工、银器锻造等各种形式的手工技艺,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些技艺和传统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还对社区认同、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非遗手工艺的特点

非遗手工艺的特点共同构成了其独特性和文化价值[3]。非遗手工艺的技艺和经验一般由师傅传授给学徒,这种传承方式有助于保持技艺的纯正性和连贯性。非遗手工艺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反映了特定社区或文化群体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习俗,承载了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因此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标志性。此外,非遗手工艺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艺人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掌握精湛的技能,积累足够的经验,这一特点使非遗手工艺成为珍贵的文化宝藏[4]。

二、高校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扩大传承人才队伍

传统的非遗手工艺通常由有限的传承人负责传授,但高校的介入使这一队伍得以扩展。高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从而扩大传承人才队伍。通过高校的培养,年轻一代学习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技能和知识,有助于传承人才的继任和更新。新一代传承人能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创新和发展非遗手工艺,使其更能满足当代生活和市场的需求,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宝藏提供重要支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还有助于促进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非遗手工艺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升级和创新手工艺技术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其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市场[5]。高校作为创新和研究的中心,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支持。高校通过科研项目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技术,寻求改进和创新的途径,以增强非遗手工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探索新的手工艺技术和艺术表达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从而为非遗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

(三)促进非遗手工艺产业的发展

传统手工艺通常与小规模、非商业性质的制作相联系,但高校的介入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机会。高校培养的年轻传承人不仅具备传统技艺,还获得了商业和管理等现代技能,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生产、推广产品。高校提供的创业培训和资源支持,能够帮助传承人将手工艺制品商业化。高校与企业和市场的合作有助于推广非遗手工艺制品。通过与产业合作,高校培养的传承人能够将他们的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从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可见性。

三、高校传承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传承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资源不足。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传统手工艺通常需要大量的实际练习和实践经验,然而,缺乏工作室、设备和工具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技艺的传承和学习。另外,教学资源不足也限制了高校教职员工的教学效能,缺乏适当的教学设施和工具可能使教育变得不够生动和实际,从而影响教职员工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学资源不足还限制了高校与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合作和互动。合作通常需要教育资源的共享,但缺乏这些资源可能使高校难以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限制了学生与传承人的互动。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校传承非遗手工艺的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不足会导致非遗手工艺技艺的传承链条断裂。传承需要具有高超技艺和丰富经验的传统工匠或艺术家来教导学生,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宝贵的手工艺技能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不仅削弱了非遗手工艺的连续性,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而且缺乏足够的专业导师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艺水平,这意味着学生可能无法真正掌握传统手工艺技能,从而难以在未来成为合格的传承人。另外,高校需要拥有一支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来支持非遗传承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将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有效地推动非遗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它威胁着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可能导致技艺的失传和文化传统的破裂。

(三)缺乏产学研结合机制

缺乏产学研结合机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教育往往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非遗手工艺的传承需要实际的技艺和工艺技能。如果没有产业界和实践领域的密切合作,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无法胜任非遗手工艺传承的工作。缺乏产学研结合机制还会影响非遗手工艺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傳统手工艺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现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如果高校无法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合作,缺乏实际的市场反馈和研究支持,那么非遗手工艺可能会变得僵化,无法在现代社会中持续传承和发展。此外,缺乏产学研结合机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缺乏与产业界合作的机会,难以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这可能会使他们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四)缺乏实践机会与社会认同

缺乏实践机会阻碍学生技能和工艺的实际发展。传承非遗手工艺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和练习,但高校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情况下难以真正掌握手工艺技能,这可能导致传承的不完整和不纯粹。缺乏社会认同对于非遗传承者的自信和职业发展构成了挑战。传承者需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如果高校培养的传承者缺乏与社会互动的机会,难以建立与职业领域相关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和社会认同感。此外,社会认同也关系到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社会不重视和认可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可能会导致非遗手工艺失传。

四、高校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多元化课程设置

在高校传承非遗手工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多元化课程设置这一探索与实践的举措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非遗传承人才。多元化课程设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除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课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学习相关的文化历史、艺术管理等课程。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与手工艺品相关的文化传承和市场需求,这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技能。另外,通过提供多样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选择课程,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动力。如一个学生可能对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而另一个学生可能更关注现代手工艺品的市场销售策略,多元化课程设置为他们提供了探索和发展自己兴趣的机会。多元化课程设置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的课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使他们能够拥有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多元化课程设置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传承人的社会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非遗手工艺。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招聘具有高超技艺和丰富经验的传统工匠或艺术家。这些导师不仅要精通手工艺技能,还应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比如,一个擅长传统陶瓷工艺的导师不仅需要掌握制陶技巧,还应了解陶瓷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历史渊源,以便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教育,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继承传统。而且,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提供更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传承非遗手工艺的工匠和艺术家需要不断更新他们的技能和教育方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高校可以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帮助导师提升专业素养,使其能以最新的教育方法将技艺传授给学生。另外,高校可以建立与产业界和传统工艺组织的合作关系,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提供实践指导。这种合作有助于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

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将高校教育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紧密结合,以促进非遗传承的创新和发展。首先,高校可以与传统工匠、工艺组织和手工艺产业合作,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例如,学生可以在实际工坊中学习传统技艺,参与项目制作,从而真正掌握手工艺的精髓。这种实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其次,高校可以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有关非遗手工艺的研究项目。这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创新机会,例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新产品或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通过研究和创新,高校可以为非遗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与产业界互动,学生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这有助于他们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可行的商业项目。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实践平台包括工艺工作坊和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例如,学生可以在制陶工坊、纺织车间或传统雕刻工作室中亲自体验和学习手工艺技能。这种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手工艺的要领,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创新实践平台还可以是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和推广作品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文化节庆、艺术展览或手工艺市集等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观众互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和传播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竞争力。另外,高校还可以与传统工艺组织和文化机构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实践平台,这些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支持。通过与业内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工艺的生态系统,从而更好地参与非遗手工艺的传承。

五、结语

高校探索传承非遗手工艺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机制健全以及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传统技艺和现代素养的非遗传承人才。这一模式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选择。它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显峰.“非遗”手工艺传承人的高校研培模式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72-75.

[2]王月月.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非遗传承研究,2023(2):16-20.

[3]李梦玫,孙凉凉.非遗手工艺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高校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改革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4):146-148.

[4]杨艳君,苏皓男.传统手工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2(15):148-150.

[5]张小彤,田静雯,周洪涛.中华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开发与高校传承人培养机制研究[J].包装工程,2022(增刊1):391-397.

作者简介:

树东,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武术研究(2017年1期)2017-03-21 22:18:12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科技资讯(2016年29期)2017-02-28 11:10:53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20期)2017-02-27 22:32:04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法制与社会(2017年1期)2017-01-20 21:56:58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人民论坛(2016年33期)2016-12-27 13:05:44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15:24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 10:55:41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资本视阈下苗医药文化传承人的法律保障
法制博览(2015年6期)2015-06-29 2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