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华
摘 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不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不少传承人年事已高,技艺后继乏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状况,开展对有志于保护和传承“非遗”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拜传承人为师的现场培训,就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已成为“非遗”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传承形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传承人;现场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民族的DNA,“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和传承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不少地区“非遗”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不少传承人年事已高,技艺后继乏人,众多“非遗”面临灭绝的危险。
一、现场培训的内涵
现场培训中的“现场”,宏观是指“非遗”项目产生和传承人生活的地方,包含山川环境、村寨住所、道路交通等要素;微观是指“非遗”传承人运用传统技艺生产、制造、加工“非遗”产品的场所,包括人(传承人)、机(设备、工具、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要素。
二、现场培训的价值
由于“非遗”具有活态性,它的传承必须经过传承人的口述,或身体示范,或表演,或利用等方式才能得到实现。现场培训传承,有利于传承的整体优化,“现场”是传承人制作的载体,是传承人直接从事制作活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场所。传承人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要在制作现场养成和体现;
龙陵县的傈僳族“非遗”在全县“非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共有19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其中黄连河村占有8个,特别是4个属省级,占全县省级项目和传承人的三分之一,而且黄连河村属市级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5年11月10日至13日,龙陵县文化馆组织文字、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平达乡黄连河傈僳山寨举办“非遗”项目现场培训,先是文化工作者向傈僳族传承人和学员讲课,宣讲了“非遗”知识和《“非遗”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后是傈僳族传承人演示,期间后继者边学边练,三者互动。 省级傈僳族服饰习俗和传统体育“嘟哒哒”传承人余照娣和胡玉秀,市级傈僳族口弦传承人余宗富,都积极履行传承人义务,认真投入现场培训活动中,培养青年人才。
三、现场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全面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争学“传承人”绝技
地方文化馆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具有同样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地方文化馆应该积极宣传参与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工作状态,提高地方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要虚心地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研习他们的绝活特技,努力做到非遗传承人的“十八般武艺”。
(二)做好做细现场培训计划,保证现场培训有的放矢
“非遗”传统技艺现场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全面提高“非遗”保护和传承水平。在这一宗旨指导下,在进行现场培训前,应充分做好做细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计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训对象和师傅。培训对象应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并有志于本地本民族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传承的师傅应选择具备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能力,并达到相应创作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传承人。二是培训内容。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扩展“非遗”培训“现场”范围,做到“现场”多元化
一是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夏令营”、“‘非遗进社区”、“ ‘非遗进企业”活动,培养年轻一代的“非遗”接班人。二是充分发挥“非遗”场馆 展示丰富的功能,将展示和现场培训相结合,使“非遗”场馆一馆多能。
(四)抓好各少数民族节日的举办,办成最大的现场培训会
各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傣族泼水节、傈僳族刀杆节、阿昌族“蹬窝罗”节、彝族火把节,“非遗”的含金量极为丰富,有的本身就是“非遗”项目,届时,人山人海,参与面既广,参与人数又多,各民族“非遗”的传承人成为主角,尽展才艺,大显身手。文化馆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利用这个最大的“培训现场”,发挥这个最大现场的作用,向群众宣传、学习、展示、研练“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的绝技,对保护和传承“非遗”,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云南滇西各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由文化馆主办、“非遗”传承人当主角,对“非遗”接班人的培训,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现场培训”,实践证明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的重要途径,效果显著。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抓紧抓好抓细,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1]潘雪虹.基层文化馆(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2005年3月26日。
[3]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