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与建议*

2023-03-07 18:09张亚丽赵书光张翠娥刘丹红卢双长
上海蔬菜 2023年4期
关键词:灌南县食用菌基地

张亚丽 赵书光,2** 张翠娥 刘丹红,2 卢双长 杨 静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500;2.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 222500;3. 江苏省连云港市园艺蔬菜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灌南县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南大门,地处淮、沂、沭、泗水下游,濒临黄海,属暖温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蔬菜和食用菌生长,品种资源丰富。灌南县主要种植大白菜、萝卜、辣椒、黄瓜等蔬菜,及杏鲍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素有“淮山药之乡”“蘑菇之乡”美誉。

1 灌南县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灌南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科学规划、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培训指导、宣传推介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传统蔬菜产业的振兴和食用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区域布局初具特色

灌南县辖11个镇、1个省级农业园区和1个生态园区,涉及232个农业行政村,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露地蔬菜生产、设施蔬菜生产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创建了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主的农业园区,打造了新安、李集、新集、百禄、孟兴庄等蔬菜强镇,培育了新安镇管庄村、新集镇北洋村、李集镇新民村等蔬菜强村,更有新集镇周庄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形成了常规蔬菜和食用菌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1.2 规模产能稳中有降

灌南县蔬菜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高峰期,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达2万hm2,年生产各类食用菌超过12亿袋(瓶),蔬菜及鲜菇年总产量达120万t左右,其中食用菌鲜菇年产量达65万t。近年来,受城乡发展规划调整、原辅材料价格上涨、蔬菜和鲜菇地头批发价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灌南县蔬菜和食用菌的种植效益不稳定,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李集镇合兴村、新集镇周庄村、百禄镇南房村等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的规模缩减严重,不少食用菌企业停产或破产倒闭,全县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面积和产能不断减少。

1.3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灌南县、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多次邀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南京农业大学等技术推广单位和高校的蔬菜或食用菌专家来灌南授课,解答技术性难题;同时两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创建示范基地,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累计引进推广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优质丰产的蔬菜和食用菌新品种40多个,普及应用西瓜嫁接防病、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绿色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30多项,使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达95%以上,同比节本增效10%以上。

1.4 技术支撑不断增强

灌南县相关部门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专业高校对接,创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灌南)食用菌产业园、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灌南)实训基地、外国专家工作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聘请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为特别顾问,建立李玉院士工作站,为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5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灌南县集聚廉顺、致富、丰色生态等蔬菜经营主体,及香如、裕灌、丰收、丽莎等食用菌生产企业达80 余家,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 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丰收、香如等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获批“江苏味美菜园”称号,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2家,带动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6 品牌培育大见成效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灌南县的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成效。2013 年,“灌南金针菇”顺利通过国家级审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获得“连天下”品牌、绿色食品认证、江苏名牌等60余个品牌认证,在江苏首届“好鲜菇”等评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3个、金奖5个、银奖8个。灌南县获批“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等荣誉,在省内外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缺少集中连片地块,基础设施整体薄弱

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地蔬菜产业规模缩减严重,缺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蔬菜产业集聚区。多数蔬菜经营主体仍采用6 m跨度的普通钢架大棚种植蔬菜,大跨度、高标准日光温室或钢架蔬菜大棚较少,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基地内的作业道路以土路为主,雨雪天进出货极为不便,排灌沟渠设施较差,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面积不足。

2.2 规模经营主体较少,示范带动能力不强

多数蔬菜经营主体的种植面积在6.67 hm2以下,主要种植时令菜、大路菜,优质特色菜、反季节蔬菜种植少,缺乏大型蔬菜生产企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3 种植品种、营销渠道单一,产业链相对较短

灌南县的蔬菜和食用菌栽培品种较单一,常规蔬菜种植基地依旧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品牌意识不强,营销渠道单一,无法实现优质优价。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缺少原辅材料制造、产品精深加工、物流、电商、外贸等配套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全产业链发展势头不足。

2.4 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公共服务能力较弱

现阶段,灌南县、镇两级农业部门从事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从业者非专业化和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老化。同时,每位工作人员要承担多个技术指导和行政性工作,没有时间、精力、体力去更新知识结构,无法有效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导致技术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较差。

3 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四五”期间,灌南县相关农业部门重点围绕“稳规模、促提升、增效益、创品牌”的发展要求,围绕省、市下达的到2025年全县建成“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306.7 hm2目标任务,按照产地环境优良、种植面积稳定、生产过程标准、产品优质绿色、产销对接顺畅的要求,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培训推介等服务工作,扶持壮大经营主体,抓好绿色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农业园区和新安、新集、李集等镇的食用菌和大宗蔬菜为主要品种结构的稳产保供基地。要求基地内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设施蔬菜占比达70%以上、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60%以上、蔬菜自给率达50%以上、农膜等废弃物回收或无害化处置率达95%以上,不断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契机,发挥全县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形成的基础优势,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强化质量监管,完善冷链物流环节,拓展销售渠道,在全县构建以“菜篮子”保供为目标的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蔬菜和食用菌高质量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1 坚持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在省、市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下,灌南县以农业园区和新安、李集等镇为主开展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度发展。以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加大对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的投入力度,提高蔬菜稳产保供水平。在基础条件好、环境无污染、交通便捷、离县城1 h 车程内的区域选址,建设保供基地。根据《连云港市“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规划》《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编制实施方案,综合推进,实行逐年逐步建设、长期保护的策略,保证蔬菜生产基地的永久性,使其持续发挥生产功能。

4.2 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灌南县及周边地区蔬菜和食用菌应急保供的发展瓶颈,抓重点攻难题,保证规划目标的完成。秉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基地生产规模,既要防市场短缺、又要防生产过剩,既要保持菜价合理、又要提高生产效益。根据生产基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当地的消费市场习惯,农民的种植技术等现状,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形成“优势品种+”和“一村一品+”等周年多品种保供型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蔬菜和食用菌种类,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各项规划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4.3 坚持能力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重点升级原有生产基地,促进有发展潜力的集中连片区域规模化发展,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保供新基地,稳定、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产能和品质;完善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提高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设施装备的优化升级,推进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从单位面积上挖掘增产保质潜力,从上市时间上拓展增收空间,从生产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4.4 坚持绿色生态化发展与环保相协调的原则

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推进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创新,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既要提升标准化、集约化、宜机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优化生产环境,推动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可持续发展。

5 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创新发展机制,培育规模化基地,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灌南县政府应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菜篮子”稳产保供需求,邀请专业机构和行业专家编制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优化、创新招商引资等发展机制,加快整合农业园区及各镇村的设施农用地资源,鼓励并扶持广大经营主体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新建或改建一批生产基地,完善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提档升级[1]。

5.2 壮大经营主体,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不断优化引导机制、准入机制、帮扶机制和对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能人领办、企业带动,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并使其带动周边农户,提高整体蔬菜和食用菌的种植水平;引导经营主体注册商标,争创绿色食品、江苏名牌等品牌,不断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积极争取和整合省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增加支持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财政预算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蔬菜和食用菌行业小额贷款等信贷业务,加强对新品种引进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精深加工企业、仓储冷链保鲜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的政策扶持,延伸产业链,实现“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目标[3]。

5.4 充实技术人才队伍,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示范推广高效技术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农技推广力量;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专业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的联系,联合创办产学研基地,加大试验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指导、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满足蔬菜和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求[4]。

猜你喜欢
灌南县食用菌基地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我的基地我的连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她赢得了灿烂的笑容:记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袁幼桃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