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鹏 李杰 郑琦
摘要: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并且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培養。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极大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该文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存问题,并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红色文化;文化传承;教育创新;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3(a)-0148-05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d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YANG Hongpeng1, LI Jie2, ZHENG Qi1
(1.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Jinzhong Shanxi, 030800, China; 2.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Shanxi, 045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venu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n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 As future talents in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mainstay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For a long time, college education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gn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Red culture contains profound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It has great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values by infilt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d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propos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d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and provides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red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d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文化成为世界之间竞争的重要领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当中持续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产生的结晶,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壮大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指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学生们在多样文化思潮冲击下,很容易产生思想与精神偏差问题。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强化德育教育水平,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将针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 红色文化内涵概述
结合当前我国学术领域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来看,红色文化具有特殊指向性。红色文化当中呈现出了明确的革命性、政治性、指向性,从狭义角度上来看,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漫长的工作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结了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而积累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结合当前我国学术领域对红色文化阐述实际情况来看,从字面角度上进行阐述,红色不单指颜色,而是指体现革命性、政治性的文化内容,红色文化是在人类历史长河发展中凝结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上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宝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积极在高校教育当中引入红色文化,将优秀文化内涵引入到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中,能让学生们了解红色理论、红色历史,深入学习红色精神,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三观,真正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集体责任,强化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2.1 有利于引导学生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勿忘初心”是社会发展对当代人才的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让学生们时时刻刻铭记当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能够将中华文明命脉永续传承[1]。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想要稳定矗立在世界之林、展现出我国的大国风貌,必须借助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们牢记使命、勿忘初心。我国历史发展到如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从落后的状态到如今逐步走入世界强国之林中,虽然一路坎坷波折,但是中华民族儿女仍然用自己的智慧和血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出光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在风雨飘摇、救国存亡的环境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创造出了红色文化,目的便是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帮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华夏大地上扎根,并且构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因此,中华儿女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之路当中,而在高校教育当中引入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了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保家卫国的艰辛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们谋求发展的自强不息。在榜样的力量作用之下,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红色历史当中感悟真理,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校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重要阶段,三观正在逐步形成。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下,当下大学生们属于和互联网技术同步成长的一代,在信息资讯如此发达的当下,很多学生们会接收到不健康的信息,导致一些学生们产生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对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三观,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们在未来健康发展,从学生个体层次出发,学生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也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2]。红色文化当中蕴含了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群众浴血奋战、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中,处处都离不开红色文化。所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视频、深切的氛围之下,不仅拉进学生们和红色文化之间距离,还让学生可以身体力行的弘扬红色文化,用社会主义观念看待世界,不断强化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精神。在当前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互联网技术为社会生产、人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促使青年人的思维模式也产生变化。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可以真正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思想,让我国青年群体在思想意识和文化层次上坚定文化自信,并且帮助学生们在红色文化滋养之下树立起正确三观。
2.3 有利于践行文化自信战略目标
在当前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当中,已经不单单是硬实力之间的竞争,更是软实力的竞争。为了展现出各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本国的文化风貌,经济实力已经不再是构成国家竞争的唯一标准,文化成了国家竞争的重要标志。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当中的核心内容,其与传统文化一同组成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在历史发展当中,已经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中,想要真正谋求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必须肩负起红色文化传承的教育责任。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中,让学生们强化文化认同,肩负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红色精神的使命,增强学生们对本民族的自信,让培养他们成长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现代化人才,真正践行了我国文化自信发展目标[3-5]。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存问题
3.1 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开展日常教育、育人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内容,因此对红色文化精神渗透也相对较弱。在当前高校教育积极创新改革之下,高校想要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就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将红色文化育人渗透到人才培育体系当中。但是结合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未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相应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配置不足,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挖掘更是较为浅显[6]。结合高校自身课程体系和内在教育整体制度来说,实现育人目标需要持续不断调整红色文化教育制度的各项内容,充分展现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高校党支部的协调整合下,实现党支部和教学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应做好各项教育资源整合。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制定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也很难制定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教育部门,相关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对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支持也相对较少,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深度不足,体验式实践机会较少,而新媒体网络红色文化教育平台未搭建完善,都直接影响了红色文化精神与知识传递效率[7]。
3.2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浅显
我国各个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想要将红色文化深刻传递给学生们,就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深入挖掘和本地区相契合的红色文化内涵,并借助生动形象、创新化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红色文化。但是结合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挖掘的情况来看,一般比较浅显,很难结合本地特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并且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较弱。当前大部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时,更加注重史料记载的内容,很难挖掘生动、有内涵、可以拉近与学生距离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高校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也并未设置专项研究小组,所以造成学生们单纯的抱着书本对红色文化进行理解,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模式枯燥乏味。此外,一些教育者自身对红色文化资源和史料研究不足,很难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外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抗战史料、发展成就等诸多红色文化理论内容、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千篇一律的语言、浅显的内容、刻板的教学模式,也很难让学生们产生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当前很多高校学生都认为红色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并且对其产生了严重抵触排斥心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理解红色文化、感知红色文化魅力的效果。
3.3 红色文化教育方法单一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之下,高校对学生们德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日渐加重,并且还加大了对红色文化教育层面的投入,因此相关教育方法也呈现出创新态势。但是结合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依旧沿袭传统的理论化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层次的知识讲解,导致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客观爱好,信息化技术欠缺和多媒体平台搭建不足等问题,以及在教育宣传当中依旧借助历史事迹介绍、人文典故、写大字报等方式宣传,都会很难满足当前大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虽然一些高校认识到了互联网环境下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但是一些高校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设备相对匮乏,也会很难真正让学生们在生动、愉悦、快乐的氛围之下,自主自觉地融入红色文化知识学习、实践当中。
4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4.1 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机制
为了真正培育出“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机制[8],并从顶层教育设计角度,确保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稳定、科学实施。其一,高校应该实事求是,制定出明确育人目标,构建出以党委统一领导、完全贯彻责任主体、形成自上而下全面推进的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制度,将红色文化内容渗透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当中,从上层设计角度,保障红色文化傳承与教育创新工作稳定实施。其二,认识红色文化的理性内涵,通过系统化整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理论层次的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构建出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小组,确保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本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来拉进红色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三,确立党委责任机制,展现出党委统领全局的作用,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立德树人任务,消除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认识偏差,树立起全员参与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地方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也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高校也要与社会职能部门进行紧密联系,自觉地形成“红色文化”教育风向标,定期组织广大教职人员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红色文化教育方法,真正将红色文化全面渗透到高校人才培育机制当中。其四,大力引入新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强化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力度[9]。带动各个部门组织践行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要求,探寻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突破口。
4.2 智能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自身存在理论性、抽象性,很多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更加注重以史料、事迹文章等资源开展教学,导致学生们很难对可歌可泣的红色事迹、红色精神进行理解。红色文化资源是确保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跳出课本理论化的教育内容,并结合本地自身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本地具备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们在具备深度、具备“人情味”的红色资源下,逐步强化红色精神并完善人格。其一,搭建红色资源教育内容研究平台。教师应该在部门领导的引领之下,搭建起红色文化教研平台,深入研究创新红色资源内容。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当中,与全国各个高校进行互动,构建出全国、全省范围内的红色资源教育数据库,通过对精品红色资源教案事例进行赏析,取长补短。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更新、实践,创建研究课题项目,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亲自开展红色资源文化调查、研究、提取,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取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双向发展。其二,引入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下,教师想要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就应该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特点、学生精神需求、学生喜好等诸多信息数据进行挖掘。还要借助大数据信息挖掘技术,与本地红色文化数据库进行对接,提取学生们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为制定出精品红色文化课程奠定扎实数据信息基础。
4.3 持续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法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贯彻与时俱进原则,并结合学生们的喜好,积极实现教学模式创新,让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更加便于学生们的理解[10]。一直以来,高校教育工作都在探寻教学创新突破口,但是在实践层次上往往事与愿违。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感知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观念,教师可以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虚拟技术等引入教育工作当中,真正从听觉、视觉、感官层次上,强化学生与红色精神之间的情感互动。其一,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当中搭建智能化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强大的生命力来传递红色文化信息。互联网交互平台是新媒体教育模式最主要的阵地,为此在党支部、团组织、教师、学生组织的协调统筹之下,应塑造出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的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平台。还要借助QQ群、微信群、微博、公众号、App、网站等诸多线上互联网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定期向学生们推送具备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信息内容。互联网具备巨量信息承载性、传播信息速度快、资源共享、智能方便等诸多特点,在互联网当中搭建起智能化平台,可以动态化将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课件、视频、英雄人物事迹电影等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学生们,引导学生们通过评论、写影评等诸多方式,实现红色精神交互。此外,还可以在智能化互联网平台当中引入数据分析,了解学生们喜欢的红色文化类型、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进行调整,真正将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渗透到学生们生活当中。其二,引入智能化技术。在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背景之下,教师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工作当中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此外。还可以创建红色文化传承网站,开设互联网自主学习课程,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智能化创新。例如,可以投入VR技术,建造互联网虚拟信息系统,让学生们带上VR眼镜便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互联网当中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亲身参与到红色文化产业当中。切实通过借助智能化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学生们真正实现感同身受,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学生们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想要让学生们从心底产生文化自信,就应该帮助当代学生们树立起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下,高校应该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切实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文化观念,和拥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深知当前祖国繁荣与和平来之不易,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代天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理論版),2021(3):61-63.
[2] 张艳梅,孟芳萁,王迪.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J].记者摇篮,2021(5):39-40.
[3] 朱兵,郑梦霞,李思源,等.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0):130-132.
[4] 张佳玮,吴昊.基于VR技术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94-96.
[5] 张锦.文化育人视域下山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3):49-50.
[6] 赵君,李兴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研究[J].青年时代,2020(4):208-209.
[7] 张颖帅.互联网时代增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性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202-204.
[8] 徐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4):45-51.
[9] 周军梅,郑庚.文化自信视角下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以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8):126-127,133.
[10]黄先明,赵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5):162-162,170.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H-220017)。
作者简介:杨鸿鹏(1997,12-),男,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