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菶泙,马亚男,2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市 730030;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市 7300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1]。”大学附属医院是党领导的卫生事业的主力军,既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任,也担负着培养医学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因此,大学附属医院应加快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积极探索实践策略,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重要任务[2],引导医务人员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大学附属医院运用时须围绕医、教、研中心工作,解决医院思政教育工作的痛点和难点,让思政教育成效落地生根。笔者对某大学附属医院各党支部宣传委员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3份,分析研判当前医院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医院以医疗工作为主,缺乏有利于思政教育开展的环境。开门办思政、调动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没有整合思政资源、激活社会“大课堂”。77.78%的受访者表示思政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并有53.97%受访者表示只为了“接受上级安排”。对党的理论和中央精神了解程度只有19.0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这说明部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很多时候思政学习走形式、完任务。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欠缺,缺乏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的精神。非党员对党的认识不足,学习和入党的积极性不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对入党存在不重视、不情愿的思想倾向。
思政教育存在“硬融入” “表面化”等现象,38.10%的受访者表示,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落后、内容和形式单一、开展活动缺乏新意和特色;71.43%的受访者表示,思政工作与业务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思政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和医院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的普遍现象[3]。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不健全、不具备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机制等因素都限制着思想工作的开展。
对增强理想信念、提升工作质量的推动力不足。当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差异性日趋明显,个别医务工作者缺乏慎独精神,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弥散,冲击初心与理想。或对医院的运行管理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同,存在不满情绪。甚至部分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不强,诊疗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够,医德医风有待提高。
为深入推动大学附属医院思政教育,解决当前困境,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非常必要。“大思政课”是传统思政教育顺应时代变化、回应现实要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工作提质增效、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4],研究其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大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培根铸魂,教育引导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医者初心,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发扬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和伟大的抗疫精神,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把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医教研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牢固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把理论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医院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推动医院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
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大学附属医院遵循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思政教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教育树立“人本位”的服务理念,提高职业道德,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塑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以及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
有助于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新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阵地,其“师者即医者、医者亦为师”的双重职能,贴合“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基本属性[6]。在医学教学中突出思政导向,从校园到医院、从书本到实践,把医教协同作为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多角度、多元化丰富“大思政课”的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使医学生在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所提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有助于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因此,以思政工作指导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服务人、成就人,解决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达到以平台和环境吸引人才、用感情和温度留住人才的目的,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大思政课”是大学附属医院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必须善用之、常用之,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7]。大学附属医院“大思政课”实践探索要从广度、深度、力度三个层面聚焦发力。
推进“大思政课”需要守思政之正创课程之新。首先,突出主渠道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任务,坚持用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思政课程重点集中于理论资源、学术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亿万中国人书写的时代华章、创造的伟大精神都是鲜活生动的思政素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精神资源、社会心理资源等,也是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资源[8]。大学附属医院围绕治病救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与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深化主题内容,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如座谈交流、培训、讲座、思想大讨论、兴趣小组、读书班、“我心中的思政课”、微党课大赛、红色之旅参观学习、新员工入职仪式、新生入学仪式,从医从教三十年、毕业季系列活动等,多效并举发挥思政教育“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功效。
其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9]。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社会配合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通过健康帮扶、义诊、志愿服务等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使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针对切身需要灵活选择接受思政教育的形式,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改善工作的实际意义,着手提升业务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工作目标及社会形象。
再次,“善用”多元资源,实现“大思政课”价值最大化。党政负责人带头讲党课,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丰富的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充实优化以老教授老专家、杰出校友、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兼职队伍,使“大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临床实习、社会实践为两翼的立体教学体系[10],增强课程活力,实现协同育人的效能。划出专项资金资助设立院级“思政课题”,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使思政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产生内容者,实现知识和价值认同[11]。建立干部集中走访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纵横联系和信息沟通,使沟通信息有渠道、发表意见有门路、参加活动有组织、寻求帮助有依靠。定期举行参与度高且覆盖面广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对非党员开展思政教育,增加普通群众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保持互知互明。
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大思政课”的落脚点在于“行”,实现“知”与“行”的切实统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纲领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思政课”要改变传统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人性化,不要公式化。“以人为本”主动贴近医务人员的现实生活,实施思想动态分析的制度,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针对目前最为突出的“绩效待遇、人事身份、职称晋升、住房交通、子女教育、体检医保、工作环境”等问题,如能有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措施,使医务人员感受到尊重、关心和理解,才能启发大家自觉提高主人翁责任感,接受党的思想政治引导,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性循环。
打造“思政”与“医学”交融的“精准思政”。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医学元素,重温“苏格拉底誓言”,加入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患关系、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入健康中国战略取得的重大制度性实践性成果、现代医学家的鲜活事迹和医疗战线上的感人故事。开展医患沟通技巧、职业风貌展示、“做一名好医生”演讲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的先进典型模范作用,重点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运用典型,构建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用身边医护的故事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提升职业荣誉感。加深对医学温度的认知,讲授生命起源之美,感悟生命脆弱与坚韧的双重性,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树立救死扶伤的仁爱观、精勤不倦的治学观、一视同仁的平等观、为患者服务的义利观和健康和谐的医际观[12],融合大医情怀,传递价值力量。
“大思政课”与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渗透。以思政教育为引导,提高医德医风、师德师风是促进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健全医德医风、师德师风考核指标体系,在选拔各类人才的过程中,以优秀的思想政治品德、高尚的学术道德作为首要条件。实行医德医风、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增强对失范行为的惩治震撼。通过教育引导医护人员树立端正的责任意识,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牢记心中,时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他们实现由医德接受者向医德承载者再向医德传承者的转化,自觉践行崇高的职业精神,改变既往“以医生为顶点”的塔型结构,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环形服务结构[1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医院可将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尤其加强思想政治层面的考核,借助自我评价、民主考核、领导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绩效考核。通过目标激励、物质奖励、情感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方式,对于工作优异者进行奖励。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平台,增强医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发挥能动作用的内在动力。
同时,“大思政课”要符合“新时代”。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4]。利用新媒体及新兴技术是开展“大思政课”的创新之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丰富教育内容质量,打造多元沟通渠道,增强思政教育与工作生活的融合,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宣传平台,有效开拓思政教育新路径,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将带来新的局面。首先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其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和灵活。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可以利用片段时间合理学习时政新闻、先进事例、社会热点等信息,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形成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其次,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阅读推送的信息后,可以通过评论、互动、点赞、收藏和转发等形式,积极开展在线交流,构建起更高效、畅通的信息交互渠道[15]。再次,新媒体的流量优势还能群策群力,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纳入宣传和共建队伍中,鼓励他们研发有特色、高品质的作品,实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共建者”的新局面,有效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升思政内容的覆盖范围和有效阅读率,润物无声达到思政教育目的。
此外,大力发展党建“AI +”和“互联网 +”,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做出创新和改革。运用AI、5G、VR、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和3D等新兴技术,将红色资源、党史学习、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打造成线上“云端”学习平台和线下虚拟体验场馆,形成“数字化+思政”的全新育人方式,有效拓展“大思政课”的教学场所,融“理论教学、实验仿真、场景互动”为一体,真正把思政课置于更为广阔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虚拟空间,把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教学变为现场体验式、问题启发式、互动研讨式教学[16]。还可以通过“报、网、端、微、屏”等多种媒介开设党建学习专题,强化融媒体集群效应,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