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琦
(东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广东东莞 523320)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 其发生率占儿童肺炎的10%~40%,以咳嗽、肺啰音、发热、气喘为主要表现,给患儿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2]。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早已被临床认可,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青睐。 但小儿作为特殊群体,面对陌生的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常存在恐惧、 紧张感,加之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面罩下雾化吸入治疗的不适感等常会出现抵触行为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配合高效的护理干预[3]。 以往常规护理多以病情监测为主,对患儿及家长的实际需求重视度不够,干预效果欠佳。 诺丁斯关怀理论是以关怀为核心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属性,提出榜样、对话、实践、认可等方式为患者构建爱和关怀的人文环境,在改善患儿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病情恢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4-5]。 该研究选择2020年1 月—2023 年2 月该院接诊的72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象,探讨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接诊的72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年龄2~10 岁,意识清晰,无严重并发症、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史,行雾化吸入治疗,陪同家长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患儿家长知晓治疗及干预方案后表示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伴有认知障碍;病情危重;合并其他类型肺炎或先天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 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6 例;年龄2~9 岁,平均年龄(4.3±0.7)岁;病程1~12 d,平均病程(4.7±0.6)d。 研究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3~10 岁,平均年龄(4.5±0.6)岁;病程2~11 d,平均病程(4.6±0.8)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预后转归影响因素及相关配合事项等,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给予患儿及家长情绪疏导。 治疗期间根据患儿年龄指导其取坐位或半卧位,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定时为患儿进行拍背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持续干预15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1)成立诺丁斯关怀理论护理小组:由1 名资深的儿科医师、1 名护士长及6 名高年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根据疾病特点及临床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基于循证证据明确疾病治疗期间常见护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及护理要点、患儿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诺丁斯关怀理论、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2)微笑服务及环境护理:时刻面对患儿及家长需态度和蔼,热情积极,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获取其信任。 病房内设置儿童活动区,摆放儿童玩具、绘本、积木等。 墙面颜色及窗帘选择卡通、暖色调,张贴动画人物等以吸引患儿注意力。(3)榜样: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有趣的地方, 消除患儿陌生感及紧张感。 同时向患儿介绍治疗依从性好、病情恢复良好患儿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鼓励患儿向其学习。 (4)对话:首次雾化前30 min 在病房内播放雾化吸入治疗动画视频以帮助患儿及家长充分认识雾化吸入治疗方法,鼓励患儿向视频学习勇敢试戴面罩,对患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及赞扬,提高其遵医行为。 雾化治疗期间适时询问患儿自身感受,并运用“你真棒”“你像一个小英雄”等话语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5)实践:每日下午2 点播放雾化吸入动画视频,并亲自示范佩戴面罩及雾化吸入方法,以游戏的方式鼓励患儿自行佩戴面罩尝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6)认可: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儿表现进行及时赞扬并鼓励患儿分享自身感受,并分享因患儿配合而取得的治疗效果,增强患儿成就感。 (7)健康教育:强化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内容同对照组, 对于表达能力差的患儿通过辨别患儿神情、反应等评估患儿对治疗的认知度,通过抚触、听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安抚患儿情绪,缓解其不适感。(8)睡眠护理:避免在患儿睡眠时行护理操作,指导患儿睡眠时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夜间护理巡视时避免开大灯,脚步轻微,尽可能降低室内噪音,为患儿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持续干预15 d。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症状包括咳嗽、肺啰音、发热、气喘。(2)睡眠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安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障碍7 个项目,分值范围0~21 分,7 分以上表示伴有睡眠障碍,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6]。(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系列(Peds QL)4.0 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4 个维度进行评价,共23 个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0~4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7]。(4)家长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儿科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价,问卷的Cronbach's α 为0.903,信度为0.81~0.92,效度为0.82~0.93,信效度及一致性良好。 满分100 分,90 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0~90 分表示满意,70 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咳嗽、肺啰音、发热、气喘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
干预前,两组PSQI 各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 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睡眠质量比较[(),分]
?
干预前, 两组Peds QL 4.0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eds QL 4.0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Peds QL 4.0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Peds QL 4.0 评分比较[(),分]
?
研究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并累及支气管向下蔓延至肺泡而引发的肺部炎症[8]。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可靠手段,但患儿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较差,治疗期间常因治疗依从性差而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治疗期间根据疾病特点、患儿特征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9-10]。 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其中榜样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对话体现了关怀教育,实践及认可分别代表了表现与评价,四者相互关联、制约,协同性地给予患者鼓励、关怀、赞扬、安慰等情感,增强患者改变的内在动因,促使其从主观意识上改善自身认知及行为,从而促进病情[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咳嗽、肺啰音、发热、气喘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究其原因可能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强化了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对话、实践、认可不断增强患儿治疗信心;加强了家长健康教育,共同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13]。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干预后研究组PSQI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究其原因可能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强化了患儿的睡眠护理, 尽可能消除影响患儿睡眠的不利因素,为患儿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结果还表明,干预后研究组Peds QL 4.0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每例患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病情等,并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沟通及干预,充分激发患儿主观能动性,减轻其康复信念,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与蔡蒋缘等[11]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究其原因可能为,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与患儿及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消除了患儿的负面情绪,加速了病情康复速度,从而提升了家长的满意度。
总之,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且家长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