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飞,武大鹏,井夫士
(1.沂水县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临沂 276400;2.莒县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山东莒县 276500)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精浊”“淋证”“白浊”等范畴,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1-2]。 前列腺炎人群患病率在1%~14.2%之间[3]。 单用一种治疗手段疗程长,易反复,疗效欠佳,通过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基于此,本研究就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中药汤剂及针刺刺激可明显提高血清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0 等炎症指标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缓解症状。韩福谦等[4]将112 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单纯针刺治疗,中医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少腹逐瘀汤联合针刺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 作者认为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味可共助活血止痛、温经散寒之效,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吴洪磊等[5]观察174 例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后出现下尿路症状患者, 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散并联合针灸综合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显示:八正散具有利湿、解毒、化瘀等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在应用于PVP 术后下尿路症状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改善下尿路症状并降低急性尿潴留风险。
卢长笑等[6]研究中,A 组采用盐酸坦洛新治疗,B组采用盐酸坦洛新佐以针刺治疗,C 组在B 组的基础上联合邵氏化瘀软坚固气汤加减治疗。 治疗6 周后,C 组中医症状积分、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等指标显著提高。 作者在本次研究中针刺对关元、中极、大赫等穴位作用于下焦病变部位,配合邵氏化瘀软坚固气汤协同作用可疏解局部内热瘀积,起到散瘀消肿之效。 该方法可打通前列腺局部经脉,促进消化吸收炎性产物,多方法联合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巩庆阔等[7]研究中,对照组单予前列瘀阻汤口服,而治疗组是在中医汤剂口服的基础上,加予针刺治疗。 治疗4 周后,治疗组在NIH-CPSI等评分变化中效果显著,具有长期效应。 作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瘀热理论为指导,针药并用共奏凉血化瘀之效,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王德军等[8]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翁沥通胶囊联合应用,6 周后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 临床疗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作者认为翁沥通胶囊具有清热利湿、散结祛瘀、补肾助阳的作用,且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最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除此之外,林纪新[9]以94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前列舒通胶囊,观察组服用前列舒通胶囊的基础上配以针刺治疗,作者认为针刺诸穴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补益肾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通过调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表达水平抑制炎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结合灌肠能提高前列腺局部组织修复能力,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蒋平等[10]研究中,A 组采用中药灌肠结合低频连续波电针治疗,B 组单纯针刺治疗,C 组单纯口服翁沥通胶囊。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患者接受低频连续波电流治疗后疼痛得到明显减轻。中药灌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其中中药灌肠的最大优点是药物通过肠黏膜的吸收, 增加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比口服的利用度更高,疗效更强,同时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经长期临床运用可看出,A 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疼痛性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另外,康井学[11]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单纯服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灌肠结合体穴针灸治疗,作者分析灌肠方法直接作用患处, 药物停留时间较长,方便药物的吸收,同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刺激,可加强清热通淋、补肾填精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宋晓琳等[12]的研究中,对照组单纯服用前列欣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关元穴治疗,治疗2 个疗程后,通过观察可知,温针灸结合针刺和艾灸,可以促进经气运行,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行气活血的治疗作用,两者结合具有协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此外,高喜源等[13]将符合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对照组口服普适泰片,治疗组采用利肾逐瘀饮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作者自拟利肾逐瘀饮具有祛瘀散结、补肾益气等作用,而温针灸发挥针和灸的综合优势,具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 两者搭配应用可增强机体抗炎能力,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盆底肌肉痉挛。
黄颂敏等[14]研究中,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特拉唑嗪片,而治疗组抽取黄芪注射液注射到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诸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58.82%。作者以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选用秩边透水道以刺激阴部神经, 加强了其神经调节功能,配黄芪注射液之益气化瘀之功,两者相结合加强活血化瘀作用。
陆子晖等[15]研究中,将对照组常规服用他达拉非和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淋起痿汤加减治疗,治疗6 周后发现,观察组在整体疗效、改善阴茎血流灌注、NIH-CPSI 评分等方面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作者认为谭华儒教授从湿热瘀阻精室的病因病机出发, 创制了通淋起痿汤,而揿针浅刺能调卫,疏通孙络、皮部的经络气血,达到通淋起痿、活血止痛、清热利湿的目的。 除此之外,排楠生等[16]将70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给予患者口服前列舒通胶囊治疗)和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结合芳香疗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NIH-CPSI 评分、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作者治疗中重点清下焦湿热,着重针刺睾丸、腰骶及会阴部等区域,使局部症状减轻或消失,而芳香疗法入心,质轻清,载药上行,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达到安神助眠、疏肝解郁的目的。
王莉等[17]将120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无治疗处理,针灸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沙巴棕软胶囊组患者给予口服沙巴棕软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沙巴棕软胶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为90.00%,疗效最佳。 作者认为沙巴棕软胶囊具有消炎、消肿、缓解排尿症状等作用,针灸诸穴具有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之效,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能增强前列腺机体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 另外,李鹏等[18]研究中,对照组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服用西药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NIH-CPSI 量表分值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因此得出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作者在针刺及选用中成药联合应用时注重温肾、壮阳,达到治本的目的,而在选用西药时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为目的,联合运用使患者出现的症状有效改善,使治愈率高达82.67%。 此外,俞静玉等[19]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刺八髎穴治疗,并辨证加减应用治疗。 经2 个月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及前列腺硬化萎缩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分析可看出八髎穴可同时调节督、任、冲三脉经气,而与西药联合应用更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下调前列腺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 水平有关。
西医在治疗该病时主要应用口服抗生素为主要手段以抑制或消灭细菌,所以西医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抗生素药物应用时间较长时,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伴有消化道不良反应,所以通过与中医的联合应用,既能提高临床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又能减少抗生素滥用。
王柳均等[20]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口服药物,观察组采用脐针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选用不同脐针疗法,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针对口服用药吸收缓慢的情况,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改善局部血药浓度不足的问题,以提高临床疗效。 脐针主要是在脐部施针,运用传统阴阳八卦等理论,达到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另外,陈建华[21]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奇霉素或者抗生素可乐必妥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川参通局部注射联合针灸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 这说明川参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和清肺利水的作用,配合针灸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的功效,两者联合运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多方法应用,体现中医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及创新性,可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体验感,不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而且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
祖国医学一般将本病归为“淋证”“腰痛”“少腹痛”等范畴,认为本病具有病情顽固、缠绵难愈等特点,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了本病的尿痛、尿滴沥等排尿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中也提及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气滞血瘀是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可见本病是临床上比较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之一[22]。“湿、热、瘀、滞、虚”贯穿在前列腺炎的不同阶段[23]。 “湿热、血瘀”是本病的发病核心,久病伤阴耗血而成瘀,有瘀则不通,不通则痛[24]。 患者因某些诱发因素如感染湿热之邪、饮食不洁等,致使下焦蓄血,败精流注,日久瘀而化热导致瘀热病机的形成;慢性前列腺炎日久不愈,邪结化气,暗耗正气精血,气机郁结,津血不运,又血不利则为水,三者相互影响,最后产生气血水互结,终成积聚,发为精癃[25]。
《针灸资生经·针灸需药》云:“针灸而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此言针灸与药之相须也。 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在改善前列腺液指标及尿流率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26-28]。中药汤剂、中成药多用于临床、配合中医外治法,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针灸理论指导临床,尤其五输穴的应用、注重对脾胃的调整、二便同调、五经配伍、针经治脏学术思想等理论,指导临床发挥针灸的优势[29-30]。经众多临床报道可看出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促进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功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缓解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肉痉挛,使前列腺的功能得到良性调节。 所以针灸配合中医、西药等综合治疗,CP 患者的临床症状会明显改善[31-34]。
通过以上探索, 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思考。第一:探索古方的应用,尤其是经方使用,其中《伤寒论》中利水剂如猪苓汤、五苓散等经方治疗小便不利,尿潴留,效果满意,可以形成协定方并辨证加减运用以便临床推广。 第二: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大多数文献记载针刺手法多采用平补平泻法,缺乏针刺特色手法,针刺治疗取穴遵循辨证辨经,论治遵循补泻兼施,需要进一步探索,发挥针灸之特色疗效。第三:可以多探索中医外治手段,局部用药,提高血药浓度。 减少口服药物从而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避免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影响,减少长期口服药物带来的胃肠道反应。 另外,临床报道虽大多有治疗结果,但缺乏复发率的报道以及护理的注意事项。第四:据临床研究统计,70%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则往往会进入死循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兼顾调神宁志、疏肝解郁,并加强科普教育与心理疏导, 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35-37]。
通过综述可看出针灸治疗取穴多以三阴经及任脉穴为主,中药内服、灌肠方、外洗方等多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西药以左氧氟沙星、盐酸坦索罗辛、沙巴棕软胶囊等药物为主,以达到消炎、消肿、缓解排尿不适的治疗效果。 通过结果分析,单用一种治疗手段疗程长,易反复,疗效欠佳,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为更好地提高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下一步需要加大对试验研究、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精力投入,利用中医理论,充分挖掘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