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3-03 14:46高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起搏器血气组间

高波

(兰陵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临沂 277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气流进出肺脏组织受限为典型特征,主要累及肺脏和支气管,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行性发展,可能会引起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 药物是治疗COPD 的重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该病病程较长,单一用药整体效果有限,为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临床仍需联合有效康复护理措施。 然而,常规康复护理多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虽可达到一定效果,但起效慢,且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临床应用受限[3]。 体外膈肌起搏利用体表电极对患者膈神经进行刺激,可改善膈肌收缩性,增加膈肌血流量、肺通气量, 但对于其具体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 年3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72 例COPD 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COPD 诊断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4];精神无障碍,可沟通;对体外膈肌起搏耐受。排除标准: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存在急慢性感染者;合并呼吸衰竭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活动性肺结核者;凝血、免疫功能异常。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58~82 岁,平均年龄(71.39±3.57)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6.51±1.22)年。观察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56~80 岁,平均年龄(71.28±3.62)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6.56±1.27)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1)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立位或平卧位,双手分别置于上腹、前胸,经鼻缓慢吸气,后屏住呼吸2~3 s,尽可能使腹壁突出,收缩膈肌,再张嘴缓慢呼气,通常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3 次/d,10~15 min/次。 (2)缩唇呼吸:患者取坐位,保持身心放松,嘴唇微微收缩,留出一个小缝隙,缓慢深吸气,将气体吸入腹部、胸部,同时感觉唇部的轻微阻力,吸气后屏住呼吸2~3 s,后缓慢呼出气体,感觉唇部轻微阻力。3 次/d,10~15min/次。(3)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扩胸、爬斜坡等,初始训练时间10 min,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至20 min,3 次/d。持续1 个月。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向患者介绍体外膈肌起搏器(广州中科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粤械注准20192090106,型号:EDP-D2)作用、优势、注意事项等。 使用75%乙醇棉片清洁皮肤,等待2 min。 患者取半卧位,放松身心,于体外膈肌起搏器4 个电极上均匀涂抹导电胶,2负极置于左、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 区域,2 正极置于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区域。 在患者耐受基础上,由弱至强合理调节起搏器参数,起搏次数9~12 次/min,脉冲频率30~40 Hz,2 次/d,0.5 h/次。 持续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护理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日本捷斯特公司,国械注进20172216017,型号:HI-101)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最大中段呼气流量(MMEF)。

(2)血气指标:护理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国械注进20182222686,型号:cobas b 123)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5]评估,包括症状、活动、疾病影响部分,各维度换算为百分制,均为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PEF、MMEF 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COPD 患者肺功能比较()

表1 两组COPD 患者肺功能比较()

?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OPD 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COPD 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GRQ 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COPD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COPD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

3 讨 论

COPD 发病机制复杂,与环境、机体自身因素均相关,由于持续的气流受限导致肺功能障碍,患者活动时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明显,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引起慢性呼吸衰竭、肺栓塞等,危及生命安全[6]。临床针对COPD 的治疗分为药物、非药物两种方式,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避免出现急性加重,但在提高呼吸肌耐力、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整体效果欠佳[7]。因此,临床需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联合科学康复护理措施。

既往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腹式及缩唇呼吸、有氧运动等,其中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增大肺活量,并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缩唇呼吸能够增加外周气道的阻力,利于呼出肺部残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有氧运动则可增强患者心肺功能,但存在疗效慢、患者不易坚持等缺点,为加快病情改善,临床仍需联合其他康复护理措施[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PEF、MMEF 均大于对照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SGRQ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COPD 患者中实施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调节血气指标、 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其原因为,呼吸原动力源于呼吸肌作用,而膈肌在呼吸肌中尤为重要,若膈肌无法正常收缩,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体外膈肌起搏器利用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可促使其发生有规律的收缩, 而膈肌收缩活动与肺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在膈神经支配下,患者膈肌收缩力不断增强,胸廓容量扩大,利于增加潮气量,有效调节血气指标,最终改善肺功能[9]。同时,体外膈肌起搏器通过电刺激膈神经兴奋膈肌,可达到深吸气的目的,其属于一种离心性膈神经兴奋,而膈神经也有感觉神经纤维,当膈神经运动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时, 感觉纤维亦会兴奋,传导入脊髓,促使呼气中枢兴奋,吸气中枢抑制,进一步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10]。 患者在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下,可快速改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利于早日融入社会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以体外膈肌起搏为基础的康复护理能够调节COPD 患者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起搏器血气组间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