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3-03-03 14:46朱然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有氧步行耐力

朱然然

(汶上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特征为气流受限,可造成慢性咳嗽、气短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呼吸困难[1]。 本病患者病情容易反复,病情进行性加重,可造成肺功能逐渐下降,运动耐力逐渐降低。 临床多予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稳定病情,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但为了改善肺功能,常规治疗后多通过康复训练干预,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呼吸状态[2]。 但在病程长时,患者肺功能损害严重,呼吸形态异常。 负荷深呼吸能通过提高呼吸肌力,改善胸腹压力与运动耐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受限,运动耐力下降,有氧运动能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并可预防肌肉萎缩[3]。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对照,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1—12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4];(2)病情稳定;(3)认知功能正常;(4)未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及运动障碍;(5)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康复训练禁忌证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传染性疾病者;(5)依从性极差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n=30)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7.52±5.37)岁;病程2~19 年,平均病程(8.14±2.36)年。观察组(n=30)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8.10±5.42)岁;病程2~20 年,平均病程(8.22±2.4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得院医学伦理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1)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屈膝,双手分别放在胸腹部,以鼻吸气,鼓起腹部,胸部维持不动,而后经口缓慢呼气,腹部内收。 呼吸时间10~15 s/次, 10~15 次/组,3~5 组/d。 (2)缩唇呼吸。 取坐位,以鼻部吸气,而后经口呼气,呼气时缩唇,吸呼时间比以1:2 或1:3 为宜,15 min/次,3 次/d。(3)步行训练。 在有人陪同下步行,步速80 步/min,30 min/次,1 次/d。 在步行中, 控制好上臂摆动幅度,维持平衡,避免跌倒。期间密切监护,步行结束后轻拍前胸后背,促进排痰。

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干预。负荷深呼吸训练:(1)站立深呼吸。 缓慢吸气,最大限度扩张胸腔、肺部,而后缓慢呼气, 尽可能排除肺内气体,3 次/d,10 min/次左右。(2)加压深呼吸。在嘴唇上扣上肺功能仪(便携式肺功能仪(广州红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 2210734,型号:A1)吹嘴,漏气孔直径小于6 mm,以最大肺活量迅速吸气,吸气时上抬身体,至最大限度后,迅速呼气,然后自然呼吸1 次,以此交替,训练10 min,如出现头晕立刻停止。 (3)加压深呼吸。 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身体,在上腹部放置沙袋,以3 kg 为宜,让患者匀速深呼吸。 吸气时,腹部顶高沙袋,呼气时自然下沉,3 次/d,3 组/次,2~3 min/组。 有氧运动:通过心肺功能运动试验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根据其最大心率控制好运动强度,初始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60%~85%为宜,每间隔2 周,结合患者心率及感受,调整运动强度的5%。 有氧运动项目推荐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患者在运动期间密切监测心率,1次/d,30 min/次。 运动前需要通过3~5 min 的伸展活动热身,如发生胸痛、乏力等,立刻停止,并休息。

两组均干预12 周。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 于干预前与12 周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2)运动耐力。指标为最大摄氧量及6 min 步行距离,6 min 步行距离在平地上测试,50 m 内往返走,总距离越远表示患者耐力越佳。(3)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估,共有50 项,包括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 个维度,获得分值均按照阳性分值/总分值×100 获得标准分,总分标准分均0~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EV1/FVC、PEF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FEV1、FEV1/FVC、PEF 水平均较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比较()

?

2.2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最大摄氧量、6 min 步行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对照组高,6 min 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该问卷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长期气流受限、呼吸困难,肺部通气不足,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进而可影响骨骼肌功能,再加上心肺功能损害,运动耐力可明显下降,这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积极用药控制病情的同时,通过肺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功能。 在常规训练中,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均为常用方案,能提高膈肌、腹肌肌力,提高呼吸肌运动协调性,促进肺内残余气体的排除,预防小气道塌陷、闭合,进而可改善患者肺功能[6]。 再通过适当步行,则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但该方案训练强度不足,且步行训练方法单一,起效缓慢,患者容易感觉枯燥,整体康复效果欠佳。

负荷深呼吸训练,在呼吸中增加胸腹压力、呼吸阻力等,能增加呼吸肌收缩的负荷,并可协调腹肌、膈肌,增加肋间外肌纤维,提升呼吸肌运动强度,改善肌肉活动的耐力。具体来看,深呼吸可促进胸廓起伏,增加呼吸时容积,可提高肺泡通气面积,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强化吸气呼气训练,也能提高肌力与耐力,可预防呼吸肌疲劳导致的呼吸困难。 再通过加压呼吸,能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强度,改善患者肺功能与通气状态[7]。在有氧运动中,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控制好有氧运动的强度,一方面可能保证运动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选择多种训练方法,可丰富训练内容,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规律、规范的有氧运动,能减少呼吸肌对氧气的需求,提高肺活量、通气量,能改善机体耐力,提升患者运动功能[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负荷深呼吸训练与有氧运动干预后,FEV1、FEV1/FVC、PEF 均较对照组大(P<0.05),可见该方案可提高患者肺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较对照组高,6 min 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P<0.05),说明该训练能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干预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也证实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提高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有氧步行耐力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从步行到奔跑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