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方法

2023-03-03 12:43姚宏伟
家长·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动作运动

姚宏伟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强调应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其身体与心理素质,使其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强健体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重要驱动力,能为组织学科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向,对学生运动能力与思维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从多维度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综合多种教育影响因素调整体育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释放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逐步打造优质、高效与创新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体育运动项目

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来说,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最大意义是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开展更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性格特征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释放天性和压力。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体育学习就是娱乐的游戏时间,会以更加轻松的状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中,并不注重体育知识的积累与运动经验的总结,导致体育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实际上,体育课程的娱乐性特性只是其表层价值,体育教学还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意义,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始终停留于表层,难以保持积极的状态参与运动训练,则容易弱化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为此,通过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对体育课程建立系统化认知,深层次了解体育运动项目。

(二)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兴趣能驱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活动,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将学习兴趣转变为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帮助师生一同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各类困难。而且,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一同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将需要掌握的运动技巧以亲身示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推动体育教学计划更顺利地落实。同时,运动兴趣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智力與体力,激活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潜力,塑造团结协作与拼搏奋斗的良好品质。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体育教学计划严格遵循学生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主动参与兴趣

在当前学科教育实践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小学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培养全面型体育人才,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体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价值。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协调内外多种教育影响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帮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运动行为,转变以往教育模式下主导者的角色,成为服务学生体育学习的引领者,创设更加轻松、自由的体育运动空间。同时,教师还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运动训练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人教版1至2年级全一册《投掷与游戏》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投掷相关的运动知识,学会正确的站立和侧对投掷技巧,掌握肩上屈肘和向前挥臂的投掷方法,分析正确投掷动作的要领,灵活控制投掷时的出手角度,确保挥臂动作快速有力。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影响,对自己喜爱的教师或知识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向学生示范投掷动作的运动技巧,在学生内心塑造优秀的教师形象,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投掷训练活动。而且,学生对榜样还有一定的模仿心理,会自觉调整自身运动动作和学习态度,教师则需将教育重点放在引导和规范学生运动习惯方面,帮助其解决学习投掷动作中的疑难点,依据学情反馈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合理发挥多媒体等创新型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集中其注意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育方法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将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待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并不积极,难以发挥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作用。体育课程与小学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应用运动理论知识,而且教材中的内容普遍枯燥无趣,学生很难从中抽象出对应的运动动作,影响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应全面总结以往教育经验,对体育教学的各项问题进行查缺补漏,适当增加游戏活动,采用激励化的引导方式,有效活跃体育教学气氛。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因此教师需设定阶段化的教育目标,从强化心理素质入手增强身体素质,逐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实现快乐成长。

以人教版3至4年级全一册《跳跃》教学为例,本课应了解跳跃的基本动作,掌握跨越式跳高和蹲踞式跳远等技术动作,增强腿部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运动耐力,学会正确的收腹、收腿和落地缓冲,尝试将复杂的跳跃动作进行简单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任务作为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在跳跃动作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新颖的教学内容,在兴趣的驱动下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运动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应采用游戏教学法与合作训练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合理掌握课堂教学节奏,循序渐进地传授跳跃运动知识,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增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与竞争性。同时,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设置与跳跃相关的训练活动,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全部学生,鼓励其提出更多创新化的训练想法,并适当讲解跳跃动作的起源历史与实用价值,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升。

(三)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改革课程内容

创新教学观念与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是拥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只有加深教师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工作,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观念的正确性,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运动兴趣提供坚实保障。

在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承担着优化活动设计的重要任务,其素养能力是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引进与招聘工作,制定合理化的教师招聘标准,对其教育效果进行严密监督,有效克服唯经验主义和唯学历主义的错误认知。教师应严于律己,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培训工作,围绕新课改教育要求改革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与提升,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应在教育资源方面向体育教学倾斜,对阶段性教育工作进行合理调拨,及时更新学校内部的体育运动设施,确保体育训练方式与时代要求相符合,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与时代需求相一致。教师则需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授课内容单一化和重复化等问题,避免学生因长期参与同一体育运动而产生厌倦和抗拒等不良学习情绪。为此,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点改革课程內容,降低体育教学的竞技性,避免学生受复杂的规则或技巧的影响,调整体育活动内容,使其符合小学生身体的成长规律。同时,教师应多方位观察学生的运动过程,降低其出现运动危险的可能性,适当增加武术和舞狮等传统运动项目,增强体育教学的新鲜感与新颖度,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实施。

(四)转变教育角色,形成良好师生互动

从整体化视角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性角色,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教育流程做出自己的选择,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学习状态中,难以充分表现自我意识和自主积极性,难以长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应反思以往教学问题,积极转变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身份,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将更多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承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与学习基础,引入更多创新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有效发挥环境氛围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交流与师生互动中塑造良好的运动精神。

以人教版1至2年级全一册《乒乓球游戏》教学为例,本课应了解乒乓球的发球与推挡技巧,掌握正手攻球与发平击球的技术动作,分析不同动作的执拍手型,提升自身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直观体验拍球时的肌肉感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中国乒乓球员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中的比赛视频,使学生能直观感受乒乓运动的魅力,了解乒乓球运动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增强学生参与乒乓球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针对发球与推挡技巧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析不同运动员的出色表现,用坚韧的乒乓球精神影响学生思想情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使其对体育运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融合信息技术,营造沉浸式运动氛围

伴随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创新,智能化教学已经成为推动学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形象化、直观化的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建立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应将体育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引入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创新型教育模式,细节化地剖析不同的体育技术动作,缩短学生记忆运动动作的时间。同时,两者的结合还能实现对课堂与课后时间的合理利用,增强学生运动潜力与创造力,使学生深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力与美。

以人教版1至2年级全一册《小足球游戏》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与基础的技术动作,明确足球的特性与运动特点,学会用一腿作为支撑,另一条腿摆动发力,用脚背正面击球,利用颠球的方法熟悉球性和建立肌肉感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常规性的教育方法,引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前加工和剪辑一段关于足球发展历史的短视频,利用十分钟时间播放微课教学视频,将足球的理论知识立体化、直观化呈现在课堂中。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足球运动员的风采与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为组织后续足球游戏和传授技巧动作创设良好条件。然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对抗性的训练活动,有效强化学生运动技能与团队精神。

(六)坚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教学计划

结合教育学相关理念可以明确,因材施教既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运动兴趣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训练方式,关注学生在运动意识、身心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确保教育方式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托科学分层实现共同进步。

以人教版3至4年级全一册《小篮球》教学为例,本课应了解篮球的相关技术动作和比赛规则,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着重增强身体灵活性、协调性与感知能力,尝试组合简单的篮球技术动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结合以往教育经验将班内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运动小组,依据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差异分成ABC三个层次,确保每小组内部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化的质量要求,逐步渗透复杂的篮球动作和战术知识,引导学生完成传接球与基本步法的练习,借此培养其运动兴趣和自信心,确保不同基础学生都能获得健康成长,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思想和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进而塑造强健的体魄与强大的内心。因此,教师应积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引入更多趣味化教学元素,在良好教学氛围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动作运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画动作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