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吉阳
摘要:大学生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业、心理健康、品质品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但是,高校和家庭都不够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乏沟通协作,使得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无法呈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极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教育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分析大学生家庭教育现存的问题,同时指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离家求学,但和家庭间的联系依然是较为密切的。家庭作为血缘性组织,始终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产生影响[1]。正因如此,家庭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人际关系发展、崇高理想树立等方面都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个性,其方面的影响要远比学校教育大。同时,大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观念影响中成长,三观无法摆脱家庭烙印。此外,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某些问题需家长帮助才可获得有效解决。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如何在大学生培养规划中纳入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悉心呵护着,独立生活能力普遍较弱,入学后面对众多问题都无法独立应对,时常需要家长的帮助[2]。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家庭教育更偏向于提升孩子学习成绩,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被弱化。很多大学生心理、经济、思想,对家长的依赖性极大,这都体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入学后依然会受家长的言行、观念影响,此种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当然,家庭教育并非只是家庭成员给大学生产生影响,大学生也会给家庭成员们产生影响,大学生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中形成的理念以及掌握的知识,也可为家庭成员提供咨询与帮助。大学生未来也会成为他人的家长,可见大学生家庭教育中还涉及未来家长教育问题,若是做好这些未来家长的教育工作,将有效提升未来家长的整体素质,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好铺垫。
(二)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
若要充分发挥教育体系的功能,就不可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的教育更为重视一体化工作,强调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紧密协作,一同分担教育任务,在相互配合之下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三种教育的职能各不相同,各自的作用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共同发挥自身的作用,教育体系才是完整协调的。高校不断扩招的同时,大学生数量持续快速增加,要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仅利用学校单一资源是相对困难的。家庭教育是极佳的学校教育补充资源,其可弥补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不足,将其和学校教育相配合是有必然性的。
(三)有效解决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家庭教育是持续性、终身性的,并非阶段性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属于特殊的家庭教育阶段,是对之前家庭教育阶段的延伸,如今还存在家长不注重该阶段家庭教育、高校和大学生重视度不足、学校和家庭沟通欠缺、家长忽略子女思想教育等问题。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有必要性的,交通事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和家庭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为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家长文化素养的提升、思想理念的更新,为家庭教育奠定人力基础。这些都为家庭教育可起到显著作用,也可使得家庭教育当下的不足得以改善。
(一)家庭教育感情投入极端,阻碍亲子关系建立
从如今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在感情投入方面有着过度投入和严重不足两种极端现象。过度投入指的是家长的教育供给过剩,凭借着主观意愿干涉子女的问题,对子女过度保护、有着过高的期望。虽然很多家长动机无误,但此种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尤为不易。这些家长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对孩子的意愿缺乏尊重,未正确认知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阻碍孩子的发展。此种过度干预的现象,不单会影响孩子个性培养、磨练意志,还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二)父母角色定位不清晰,教育分工科学性不足
我国历来的家庭教育观念都是需要有人严厉有人宽容,即在孩子教养过程中父母必须精准定位自身的角色,进行分工合作。但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老旧思想影响之下,家庭教育活动的重担似乎已落到母亲身上,使得大学生在青少年阶段所处的生长环境都是女性化的,容易出現行为问题,久而久之心理也会产生问题。父爱母爱都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着不同的特点,父亲在孩子人格成长引导、智慧开启方面有着母亲难以取代的作用。所以,父母能够多加参与孩子教育,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三)父母不了解学生需求,对孩子期待值过高
大部分父母都不够了解孩子的身心特征,都是凭着主观意愿要求孩子需达到何种程度的发展状态。大学生基本不会将自身的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家长问时也是含糊不清地带过,往往不会详细说明。而家长和大学辅导员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也不会主动找辅导员了解孩子情况。教育子女必须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有清晰地了解,并基于成长规律之上开展针对性教育,才可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呈现的特征也是不同的,成长必然是具有相应的规律,若是一直采用相同的家庭教育内容,所达到的实效是显而易见的。家长必须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存在的成长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使得孩子真正自愿接受教育,而不是被迫接受。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固然存在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因而家庭教育不可直接照搬他人的做法,必须结合自身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才可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但是,很多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时都是未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几乎都是随心而动,千篇一律的叫法,固定不变的形式,尽管家长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但达到的效果和预期千差万别,此种家庭教育固然是失败的,不仅难以促进孩子成长,反倒是成为孩子的负担。所以,家庭教育不可一味地凭借主观意愿,家长需更新自身思想,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不给孩子增加成长负担,如此才可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四)家庭教育顾此失彼,难以做到多方并重
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但如今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时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导致孩子的教育培养失败告终。对于家长教育观念问题,主要由下述几方面呈现出来:
一方面,过于在意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学习能力培养。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通过孩子考试成绩来判定其的学习成果,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标准。 实际上,分数只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但并非智商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学习能力才是孩子可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孩子学习能力是其学习成绩、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步入社会后可否主动掌握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都是逼迫孩子获得好的考试成绩,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上完全不在意,导致很多孩子都处于高分低能的状态,也成为人们口中的“未来的文盲”。大学阶段学习不同于高中阶段,对学生有着更高的学习能力要求,很多中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成绩却是不如人意,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是家长不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过于在意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过程中,人们更为注重健康问题,如今的健康已不局限于传统认知的没有疾病,还包含心理健康。但是,如今很多家长观念过于老旧,只注重孩子身体健康,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新时代的大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患心理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使得学生承受巨大心理冲击,但也和家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联。很多家长不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对孩子心理需求难以清晰挖掘,也不懂得如何有效预防孩子的心理疾病,即便孩子存在不良心理预兆,家长也难以发现,有效的指导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家长尽管已发现孩子心理存在异常,也不懂得该如何妥善处理,极易出现处理方式不合理而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的现象,从而使得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大学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家长能够理解自己,可以平等地与家长交流,更期盼遇到心理问题时家长可为自己提供有效指引。所以,父母必须尤为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指导孩子突破心理障碍,引领孩子健康发展。
(一)促进家校社的紧密协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家庭是主体与主途径,但单靠家庭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打造完善的家庭教育系统,才可确保家庭教育的时效。首先,社会需由大环境着手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如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家长学校,传授家长家庭教育的技能,提升大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同时,可定期组织家长的交流会,鼓励家长分享自身的家庭教育经验。还可利用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都注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氛围。其次,学校必须针对家庭教育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在校内组织建立包含学生、家长在内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把握好新生入学等机会,利用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建立畅通的联络平台,鼓励家长和辅导员保持联络,及时告知孩子在校的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将孩子的状况通知家长,对于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需着重关注,与其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最后,对于家庭来说需要更新老旧的观念,提升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主动利用电话、网络通讯设备等和学校联系,也需注重平常对孩子的关怀,尤其要把握好寒暑假的机会,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指导。总之,必须三方的紧密配合,才可真正推进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发挥家长表率作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孩子从小就将家长视作自己的学习榜样,很多行为习惯都是模仿家长的,可见家长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子女产生影响。作为家庭教育的组织者,家长的表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行为不仅会给子女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也决定了子女是否会信任自己、尊重自己,掌握教育主动权。家长需要明白,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因此,家长需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有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真正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子女。
(三)打造长效沟通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辅助
大学生家庭教育必须有长效沟通机制作为辅助,才可将此种远程式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作为最为便捷的交流形式,电话是极佳的教育手段,家长可利用电话随时随地了解子女的状况,从子女的言语间掌握心理状况,若发现任何问题及时联系辅导员,一同遏制问题的扩大化。二是利用最传统但交流效果极佳的书信沟通方式。书信虽然便捷性不是很强,但隐秘性极强,可规避电话交流的公开性,在语言表达上更具感染力,也更具针对性,可达到的交流效果是很多渠道无法比拟的。三是借助当下最受关注的网络教育方式。学校需专门开设家庭教育网站,定期更新家庭教育知识,和家长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交流,并注重学校在校状况的通报,让家长可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四是定期看望,很多对家长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刚入校时容易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家长的定期看望对其来说是一副良剂,可促使孩子更为迅速适应新生活。
(四)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巩固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過程中,孩子的配合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孩子形成自我教育意识,能够做到自我教育,此家庭教育才可视作成功的。自我教育指的是教育客体真正将自身视作教育对象,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通过自我选择、控制等意识改善个人主体性,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让自己变成高度自信的社会实际所需的人才。自我教育实际上是自我认知与改造的过程,因而必须将自我教育能力提升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家庭教育并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其是双向互动的,家长应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孩子自我发展意识,指导孩子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鼓励孩子积极转变思想理念,让孩子能够主动寻求改变,而不是被动化接受教育。总之,只有坚持自我教育,不断提升自我成长能力,才可促进家庭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持续相互影响的过程,其是长期性的教育,且不同教育阶段呈现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家长需对此形成正确的认知。从以往的教育情况来看,虽不断强调教育合力的作用,但教育更多地归之于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家长都是完全放手的。而纵观家庭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也多着眼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未来大学生家庭教育强化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黑龙江省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JB142318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青.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6):205-208.
[2]周璟. 新征程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改革研究[J].秦智,2023,(04):94-96.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