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 张雅菁 吴建明
(1.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 江苏昆山 215300;2.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昆山 215300)
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是发生在苏南地区晚粳稻上的重要种传病害,其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浸种处理[1-2]。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是新型低毒水稻种子处理剂,被列入2020年、2021年江苏省绿色防控技术产品联合推介名录。12%氟啶·戊·杀螟是由4.8%氟啶胺、2.4%戊唑醇、4.8%杀螟丹复配而成。据报道[3],该药剂对水稻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系统掌握12%氟啶·戊·杀螟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不同晚粳稻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程度,2021年本文作者进行了该药剂不同浸种浓度对晚粳稻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旨在为指导农户准确安全浸种催芽提供科学依据。
南粳46、常农粳12号、常香粳1813共3个品种,均为苏州市主推晚粳品种,供试种子均为品种权单位提供的商品种子。
试验用的12%氟啶·戊·杀螟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商品药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2021年3月生产。
每个品种均设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药剂处理,以清水浸种为对照(CK),共5个浓度,共计1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种100粒,浸种药液80 mL,置于12 cm×12 cm塑料培养盒内在恒温箱内有光浸种及催芽。浸种温度20℃(相近于苏南地区5月中旬浸种时的室内平均温度),浸种时间48 h,催芽温度30℃。各稀释倍数浸种药液的具体配制法:浸种前在0.01 g感量的电子天平上,分别秤取1.00 g、1.25 g、1.67 g、2.50 g该药商品可分散粉剂,均溶解于1 000 mL清水的玻璃量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即得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的浸种药液,现配现用。
播种5 d后,首次计数发芽情况,即为发芽势;14 d后末次计数,即为发芽率。以水稻生产上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为发芽标准。播种7 d后,各处理随机抽取20株测量苗高、根长及单株鲜重等幼苗质量性状。
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将各处理重复的发芽势、发芽率百分数数据,作平方根的反正弦值角度数(sin-1)转换[4],并作发芽势、发芽率的方差分析,进一步用Duncan的新复极差法对各稀释倍数的平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
将各处理考查记录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播种7 d的苗质情况列于表1。由表1可知,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同一品种随着浸种药液稀释倍数的降低即浓度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有发芽势降低的幅度高于发芽率降低的幅度的趋势,3个品种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用该药剂浸种对晚粳品种种子发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知,同一品种随着浸种药液稀释倍数的降低即浓度的提高,幼苗生长逐步延缓,主要表现为苗高降低、根长缩短、单株鲜重减轻,3个品种亦有类似的结果。
将表1中各处理4个重复的发芽势、发芽率百分数作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后的角度数值作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2。由表2可知,发芽势、发芽率的稀释倍数间和品种间的F值都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对各稀释倍数发芽势、发芽率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并将其与清水对照(CK)的差异值列于表3。由表3可知,不同稀释倍数3个品种平均发芽势、发芽率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该药剂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是有浓度梯度的,也就是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其影响越大,1 000倍、800倍、600倍、400倍液浸种比清水浸种CK平均发芽势分别降低4.8个、9.5个、13.8个、19.5个百分点;平均发芽率分别降低2.4个、5.9个、10.1个、16.3个百分点。总体数据也说明了药剂浸种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
表3 不同稀释倍数平均发芽势、发芽率差异显著性及与清水对照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发芽势、发芽率的稀释倍数与品种互作F值虽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F值均明显大于1,相应的P值分别为0.14、0.11,说明稀释倍数与品种间互作仍较为显著,即就发芽势、发芽率而言品种间对各个稀释倍数(浓度)的敏感性仍是不一致的,由表1可知,用800倍液浸种相比用清水浸种(CK),南粳46、常农粳12号、常香粳1813发芽势分别降低8.5个、7.7个、12.2个百分点;发芽率分别降低4.3个、5.5个、8.5个百分点,这说明常香粳1813在800倍液浓度下比其他2个品种更敏感。
表2 发芽势、发芽率转换值方差分析
(1)试验结果表明,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浸种处理晚粳稻种子,对发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幼苗生长也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在400~1 000倍液的设计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越大,且对幼苗生长延缓也越重,其中对接近生产上出苗率的发芽势影响大于发芽率。该浸种药剂供应商推荐使用浓度为1 000~1 500倍液,按本试验结果1 000倍液浸种的3个品种的平均发芽势、发芽率,虽比清水浸种(CK)达显著以上降低,但仅分别降低4.8个、2.4个百分点,尚属于比较安全可以接受的范围。综合对幼苗生长延缓等因素认为,各晚粳品种生产上可用1 000倍液浸种。
(2)据武向文等[5]的试验表明,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800倍液浸种,对苗期、分蘖期、穗期恶苗病的综合防效为93.6%±2.7%;朱秀红等[6]的试验表明,900倍、1 200倍、1 500倍液浸种,对恶苗病的苗期防效分别为100.0%、92.9%、78.6%。一般而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稀释倍数越低即浓度越高,对恶苗病等病害的防效则越高。因而在水稻生产实践中,部分农户为了提高浸种对恶苗病等的综合防效,往往随意提高浸种浓度,致使水稻种子发芽势、出苗率等严重降低且幼苗生长缓慢,造成育秧出苗密度低、机插秧漏棵率增加,影响产量。因此在发现提高浓度后发芽势、发芽率受影响的情况下,必须提高相应的播种量,以确保出苗成秧密度。
(3)试验数据方差分析表明,稀释倍数与品种间的互作效应较为明显,说明晚粳稻品种间对该浸种药剂不同浓度的敏感性是不一致的。因此,在为了提高对恶苗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效,要使用稀释倍数低于推荐浓度1 000倍液浸种的情况下,必须做好相关品种的药剂浸种预备试验,掌握浸种倍数对各品种发芽势等的影响程度,以保障播种育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