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松艳
(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宿迁 223800)
水蜜桃是一种美味多汁的水果,具有补气补血、滋阴补水、益气润肺的保健功能,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新鲜水果之一。因此,发展水蜜桃生产,做好不同时期水蜜桃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提高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宿城区水蜜桃种植已有多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水蜜桃病虫害种类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药剂的防治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给果品的优质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从2020年起,宿城区水蜜桃病虫害防控改进了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大面积生产上,还存在一些与绿色防控技术不相适应的问题,对此,本文作者对影响防控效果和水蜜桃色、味等商品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水蜜桃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根据多年调查观察,宿城区的水蜜桃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流胶病、褐腐病、疮痂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梨小食心虫、绿盲蝽等。
2020年以来,本文作者在本区水蜜桃主产地连年布点开展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绿盲蝽等害虫性诱监测及桃园生草、树盘覆膜、瓦楞纸、松尔膜、蜗牛阻隔器和桃蚜等病虫防控药剂试验,总结集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的以“清园控害+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为核心的水蜜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2022年累计建立“水蜜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面积达1 000多亩,辐射面积2 000多亩。
一是提升了桃农的绿色防控意识。通过微信、农民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广大果农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治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接受桃农咨询,指导病虫害绿色防控。 二是有效提升了果品品质和效益。在病虫害防控上,广大桃农以前仍坚持使用吡虫啉、毒死蜱、农用链霉素、多菌灵等传统农药品种,病虫抗性提高、毒性大、防效差,防治次数增加、用药量增大。通过近年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苦参碱、枯草芽孢杆菌、中生菌素、短稳杆菌、吡唑醚菌酯、氟啶虫酰胺等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实现了水蜜桃病虫防控药剂的更新换代。示范区水蜜桃平均售价高出普通果2元/kg,据测算,亩节本增产增收在2 500元以上。三是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控害。化学农药用量由实施前的16 168.5 g/hm2(折百)减少到10 363.5 g/hm2(折百),减施率达35.9%,结合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肥、减药、增产“双减一增”效果突出。
目前水蜜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蚜虫的防控。虽然石硫合剂等清园措施已普遍应用,但是有的桃园石硫合剂使用时间偏晚,影响花前用药;有的花前用药时间把握不准、药剂选用不对路;有的使用自走式风送喷雾机喷药,受风速、风向、机手操作等因素影响,防效欠佳;另外,同样使用人工拉管喷雾,由于桃农喷药质量不一样,防效也相差较大;甚至同一种药剂因混配不匀,致使同一桃园的不同植株防效也不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盲目用药,增加用药次数,甚至提高了农药残留风险。
控旺是本地桃农普遍应用的生产技术,但从实际生产情况看,有的桃园一个生长周期内使用多效唑等控旺剂的次数在5次以上,使用浓度也偏高,造成树势衰弱、流胶严重、内膛光秃甚至产生药害等引起落叶落果,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能。
多年调查发现,对于桃园生草的利弊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从而影响了桃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多桃园仍使用草铵膦、敌草快等除草剂除草,致使土壤和桃树根系受到损伤,从而影响树势和果品品质。
桃园基本上都是露地种植,有的地块沟系不配套,田间排水不畅。在开花、果实发育等关键时期,由于受到霜冻、雨水等因素影响较大,造成授粉质量不高、果实含水量增加,糖分下降,从而影响到产量、品质和口感,严重的甚至造成桃果直接烂在树上。2020年5月下旬以来由于雨水不断,果实含水量显著增加,部分未及时采收的桃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调查发现,桃树萌芽后至套袋前的用药至关重要。有的桃园由于病虫防治时间把握不准、药剂选择不对路、喷药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套袋前的用药不到位、药剂混配不合理,幼果“洗”不净,造成疮痂病等病果率增加,果面斑点增加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史双院、周丽娜、郭松飞、王艳辉等阐述了桃树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路线、技术措施[1-4],赵文霞等分析提出了果园生草的益处和技术要点[5],李晓龙等研究了性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6],这些技术的研究应用为桃树病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综合分析气候因素,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使用石硫合剂及其替代品,在做好清园控害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根据本区水蜜桃生产的实际需要,现就水蜜桃主要时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3.1.1 越冬休眠期及时清洁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将剪下的枝叶集中清理,并及时进行涂白以防冻害,并兼治疮痂病、褐腐病、穿孔病、流胶病、螨虫、介壳虫等病虫害。
3.1.2 开花生长期加强对穿孔病、蚜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花前或花后特别注意防治蚜虫。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黑光灯诱杀昆虫,高峰期一台20 W的黑光灯每天可诱杀近万头的害虫,大大降低了害虫的落卵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保护了生态,节约了种植成本。
3.1.3 果实发育期除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防控疮痂病、褐腐病、穿孔病、螨类、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外,还可采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特别是对桃蚜的防控,在花前、花后、果实发育等关键时期要细致观察桃树生长和蚜虫发生动态,抓住时机科学用药防控蚜害。
桃树旺长的根本原因是肥料运筹不合理、土壤含水量高等因素影响。因此,要根据桃树需肥特点,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施肥方针和“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中微合理配比”的施肥原则及“重施基肥,合理追肥”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灌水,尤其要重视秋季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饼肥、生物菌剂、硫基复合肥、钙镁磷肥相配套,同时全面推广使用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近两年,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以有机无机缓释冲施肥替代速效水溶肥,减少施用次数,控制桃树生长速度,以肥控替代化控,减少甚至不用多效唑等控旺剂,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控旺效果。
通过对生草桃园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多年观察,前两年病虫发生有所加重,但从第3年开始病虫害趋于下降,第4年之后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桃园中的益虫数量和益害比显著提高,长期坚持效果明显。通过桃园生草替代除草剂、替代粪肥,减少了除草剂及未腐熟粪肥对桃树根系的伤害,增强树势,提高抗逆性。
根据各种药剂的性质,合理混配药剂,提高喷药质量,喷匀“洗”透果面,果面药液晾干后进行套袋,尽量缩短套袋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 d。面积大的桃园,建议喷一块套一块,合理安排套袋流程。如喷药后遇雨,要重新补喷1次,然后再套袋,以增加果面光洁度,提高优质商品果率。
实践证明,梨小食心虫性迷向、“国光”松尔膜涂白等生物物理防治是桃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在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果品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应用覆盖面。同时积极示范大棚避雨栽培、精准肥水管理,减轻病虫害发生,合理控制果实含水量,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品口感和耐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