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及应用分析

2023-02-26 21:43:12梁业海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粪污益生菌养殖场

梁业海

兴业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玉林 5378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高,兴业县生猪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兴业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产业化示范县,同时也是广西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和生产的重要地区。2021年兴业县龙头养殖企业包括温氏、春茂等共计12家,全县全年有近8成的生猪产自规模化养殖场[1],生猪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和生产总量位于广西前列。然而由于该县生猪养殖户多而散,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技术,养殖场极易发生疫病,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生猪养殖中对粪污的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生态污染问题,不利于生态建设。

为有效推进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建立有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制,进一步加强生猪小散养殖户污染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兴业县政府办公室在2019年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小散养殖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猪小散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生猪养殖的小散养殖户改造建设小型发酵床,并支持第三方处理养殖粪污企业发展。因此,兴业县推动生态猪养殖模式和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兴业县生态猪养殖的必要性

1.1 提升兴业县生猪产业质量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肉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过去兴业县的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生猪养殖效益差、品质低,同时易受到动物疫病因素的影响,在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生猪养殖的情况下,养殖场发生疫病时易出现大面积传播,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提高玉林南流江流域水质的需要

兴业县的主要河流是南流江,发源于广西北流市大容山,流经玉林市北流市、玉州区、福绵区、博白县、钦州市浦北县、北海市合浦县3市6县(市)区,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河流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兴业县辖区有“两江”流域,其中就包括南流江流域兴业县支流和武思江支流兴业段,覆盖兴业县8个乡镇107个村61条河流[2]。然而,近年来随着兴业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污染源的增多,兴业县“两江”流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紧急通知》(桂政电〔2018〕55号)2017年上半年广西近海岸流域水质优良率为79.5%,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9百分点。此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处2017年第3、4季度对南流江流域断面水质考察结果显示,南流江玉林段的水质相对较差,各监测点断面水质均为Ⅲ类、Ⅴ类、Ⅳ类[3]。因此,治理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1.3 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从生猪饲料的角度上看,目前兴业县大部分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为玉米和豆粕。然而近年来,随着玉米刚性需求量的增多,玉米价格高速上涨,以及由于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高达81.8%[4-5],而饲料原料短缺、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导致饲料原料成本不断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生猪养殖利润空间被压缩,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而采用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添加牧草饲养,一方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对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兴业县生态猪养殖现状

2.1 兴业县生态猪养殖模式

近年来,兴业县为打造兴业县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开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动,兴业县首先在广西推广“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床”和“小型发酵床+益生菌+农作物”的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2022年7月,兴业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兴业县2022年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生猪养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扶持一家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牧草种植基地,打造“猪—沼—肥—草—猪”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示范点,从而推动兴业县生态养殖的进一步发展[6]。通过重点扶持建设包括新鸿洋公司等专业生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现代生态高架床技术,采用“猪—粪便—发酵—有机肥—牧草—发酵生物饲料—猪”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此外,为了减少污染,为生态猪提供适口性的饲料,提高生态猪的免疫力,基地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示范带动及政府助力的方式发动存基地及农户种植牧草,实现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增加脱贫户和农户的收入、增加地方税收,提供就业的共赢发展良好局面。

2.2 兴业县生态猪养猪成效

随着兴业县“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床”和“小型发酵床+益生菌+农作物”的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截至2022年8月,兴业县556家规模养殖场中已经全部实现了“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床”的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微生物益生菌的使用率达100%,此外兴业县全县1 620户农村小户或散户生猪养猪户中均采用“小型发酵床+益生菌+农作物”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生态生猪养殖的循环。

为提高兴业县的畜禽粪污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畜禽粪污污染,兴业县通过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对生态养殖以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进行同步补助,2017—2021年平均每年投入生态养殖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资金达7 120万元;通过积极推进5家有机肥企业的扩建,实现年收粪量增加26.6万t以上,有机肥增产8.67万t;2021年兴业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23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万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44.8百分点;2021年全县生猪粪污产生量从2017年的611万t下降至2021年的408万t,减少了33.2百分点;并且南流江兴业县支流的水质也从2017年的劣V类改善为2021年的Ⅲ类[7]。

综合上述,兴业县通过采取“猪—粪便—发酵—有机肥—牧草—发酵生物饲料—猪”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了兴业县生猪养殖产业质量和品质的同时,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并且通过扩大对畜禽粪污处理企业的建设和优化,大大增加了畜禽粪污的处理能力,在增加了有机化肥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畜禽粪污污染,促进了兴业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猪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3 兴业县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良种培育

优良的生猪品种是实现生态猪养殖及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基于生态猪瘦肉率高、胆固醇低的特性而广受喜爱,但存在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的局限性,因此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生长快、瘦肉率高、胆固醇低、口感好的优良生态猪品种培育力度,为促进生态猪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2 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目前兴业县推广的“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对于大型养殖场条件允许的,采用密闭式养殖,养殖场屋顶铺设隔热材料,纵向两侧安装若干个可推拉窗户,栏舍安装全漏或半漏缝地板,地板下设集粪槽,槽宽与地板床同宽长,并配套自动刮粪机、智能型通风系统、饲喂系统、给水系统等,能够实现养殖场内自动化冲水洗栏。而小散养殖户采用“小型发酵床+益生菌+农作物”模式,要求生猪小散养殖必须配备建设小型发酵床、储液池(沼气池),容积标准为4头/m3,并推行人工干清粪、全程不冲水,完善雨污分流等治污设施,实行固液分开处理路线,即:猪粪经小型发酵床(槽)处理、猪尿液经储液池(或沼气池)处理,储粪房配套标准为10头/m3,经过发酵降解的粪污能够用于农业灌溉使用。通过养殖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量,减轻发酵床粪污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密闭式养殖环境能够减少蚊蝇、蟑螂、老鼠、空气或粪便等渠道而产生的疫病传播,大大缩减环保成本,提高养殖质量。

3.3 有机喂养

近年来,兴业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利用当地的种植核心区域,通过示范带动当地村基地及农户种植牧草用于饲喂生猪。利用牧草饲喂生猪,牧草能够适当补充生猪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优化生猪饲养的营养结构,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和猪肉的品质。此外,在养殖中确保水源符合生态标准,避免由于生猪疾病的发生而增加药物的使用,保障猪肉的高品质。

3.4 定期免疫接种

尽管生态猪饲养中采用规范化、合理化设计的饲养环境,且基于生态猪自身采有机饲料的饲养方式,生态猪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性比普通生猪相对较强,但生态猪的定期免疫接种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养殖户根据生态猪的品种以及生长阶段的不同,并结合兴业县生态猪养殖中的常见疫病,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接种,例如采用“三苗两针”免疫法,即采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混合打1针,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打1针,一次性完成3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以提高种群整体的免疫能力。此外,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应用远程监测和监控技术,加大疫病的监测力度,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场等,规范化实施养殖场的粪污清理和全面消毒工作,以减少生态猪疫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确保生态猪的健康生长,提高猪肉的品质。

3.5 立体循环养殖模式的应用

目前兴业县推广“猪—粪便—发酵—有机肥—牧草—发酵生物饲料—猪”的生态猪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此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粪污处理。养殖场建设的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粪污处理设备,并通过建立沼气池或储液池,再经过发酵处理,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粪污废弃物转化成沼气和沼渣,一方面可以将沼气作为燃料或照明使用,提高粪污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将经过腐熟处理的沼渣作有机肥的原料,减少粪污的生态污染,进一步实现了“猪—粪便—发酵—有机肥—牧草—发酵生物饲料—猪”的立体循环,促进生态猪养殖的提质增效。

4 结束语

随着生态猪养殖理念的创新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兴业县作为广西地区重要的生猪产地及生猪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地区,当地农业相关部门还可强化示范养殖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大推广和应用“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强生态猪养殖技术在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定期进行养殖技术的培训和经验分享,以促进兴业县生态猪养殖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兴业县生态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促进兴业县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粪污益生菌养殖场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6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5:18
益生菌别贪多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45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7
中国益生菌网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