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贵州黔南肉牛血液原虫 感染情况调查

2023-11-30 04:32:24黄瑞芬张青虎蒙炳超
畜禽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原虫黔南贝斯

黄瑞芬,张青虎,蒙炳超,张 丽,冉 江

1.罗甸县沫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罗甸 550100 2.罗甸县养殖发展中心,贵州 罗甸 550100 3.黔南州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4.罗甸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贵州 罗甸 550100 5.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

0 引言

肉牛血液原虫病是一类由巴贝斯虫科和泰勒科单细胞寄生虫寄生于血液红细胞引起的疾病,该病原可破坏肉牛红细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生长性能下降、贫血、黄疸,严重者会因血液性缺氧死亡,是影响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1]。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年温暖潮湿,非常有利于血液原虫传播媒介——蜱虫的生长繁殖[2]。因此,对贵州黔南肉牛血液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对预防及控制贵州寄生虫病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冯杰 等[3]对贵州规模场肉牛血液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及2019年图雅 等[4]对贵州关岭牛和安格斯牛血液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以来,近期未见有关贵州黔南地区肉牛血液原虫感染的调查报道。

近年来,肉牛养殖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肉牛养殖过程的一些传染病、内外科病、中毒性及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得到重视并形成防治措施[5-6],但对肉牛血液原虫病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贵州黔南地区肉牛血液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2023年对298头肉牛进行血液涂片染色镜检鉴定虫体调查,建立地区血液原虫监测库,以期为肉牛血液原虫病的预防及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迈时迪生物光学显微镜MSD701、载玻片、盖玻片、甲醇固定液、姬姆萨染色液、美蓝染色液、瑞氏染色液、无菌采血管液、染色缸、冰箱。

1.2 试验样品采集

选择贵州黔南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和放牧式散养户肉牛群进行牛颈静脉无菌采血采集,对每场和每户的肉牛按1~6月龄犊牛、1~2岁肉牛、3岁以上肉牛这3个生长阶段进行血液样品收集,现场进行单层红细胞血推片制片保存待检,共采集298份血液样品涂片。

1.3 样品检测方法

1.3.1 血液涂片染色法

血液涂片样品经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液固定5 min,参照寄生虫学检测技术[7],采用美蓝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对血液涂片的进行染色,晾干等待镜检鉴定原虫有无及种类。

1.3.2 镜检和图片采集

采用生物光学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并随机采集3个不同视野的高清图片。

1.3.3 数据记录

对图片上红细胞数总数、正常红细胞数及被感染的红细胞数进行计数,做好记录。

1.4 寄生虫的种属鉴定

根据检出的虫体形态、位置、大小、染色质团等,判定有无血液原虫,并依据相关资料[8-9]和参考王光雷的虫种鉴定方法[10]进行血液原虫的分类种属鉴定并记录。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5.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血液原虫感染强度、感染率及规模场和散养户肉牛感染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感染强度(%)=感染样品3个视野感染红细胞数/感染样品3个视野红细胞总数×100%;感染率(%)=感染样品数/采集样品总数×100%。

2 试验结果

2.1 肉牛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贵州黔南地区298头肉牛血液原虫感染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血液原虫感染率为37.9%,其中规模养殖场感染率为32.7%,散养户感染率为48.5%(见表1),散养户肉牛感染血液原虫高于规模场,差异性显著(P<0.05)。血液原虫平均感染强度为9.82%,其中规模场肉牛血液原虫平均感染强度为6.33%,散养户肉牛血液原虫平均感染强度为13.19%。不同规模场或不同区域的放牧散养户肉牛血液原虫的感染强度差异较大,感染强度最小为2.11%,最大为25.64%。

血液原虫感染的种类主要有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牛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5种,结果见表2所示,双芽巴贝斯虫的感染率最高(39.8%),其次是大巴贝斯虫(29.2%),牛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15.9%、14.2%、11.5%。同时,根据实验数据可知,部分肉牛存在血液原虫多重感染的情况。

表2 血液原虫感染的种类及检出率

2.2 不同月份肉牛血液原虫感染情况

通过对该地区肉牛2022年1—12月血液原虫感染情况分析,4—9月份为感染高峰期,感染率达37.9%,其他冬春季节的月份感染率较低(见表3)。结合该地区气候环境因素,4—9月份为血液原虫传播媒介之一蜱虫的繁殖活跃期,说明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与蜱虫的活跃度呈正相关。

表3 2022年1—12月肉牛感染血液原虫情况

2.3 肉牛血液原虫感染与其各生长阶段的关系

不同生长阶段的机体性能和饲养管理不同,肉牛感染血液原虫种类与感染率也不相同,根据本实验数据(见表4)分析可知,日龄越小的肉牛感染率越高,感染的原虫种类也越多。其中,1岁以内犊牛感染率达23.2%,其次是1~2岁肉牛感染率为12.7%,3岁以上肉牛感染率为2.0%。

表4 肉牛血液原虫感染与其各生长阶段的关系

2.4 肉牛血液原虫多重感染情况

本次采集的298份血液原虫样品检测中共有12份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4.0%,通过分析表3及表4数据可知,肉牛血液原虫多重感染情况以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同时感染类型为主,1岁以内犊牛多重感染率较高,多重感染占该生长阶段感染率14.49%,其次是1~2岁肉牛,多重感染占该生长阶段感染率5.3%,3岁以上肉牛未发现多重感染情况(见图1)。

图1 肉牛在不同生长阶段多重感染血液原虫的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对贵州黔南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及散养户肉牛采集的298份血液样品涂片染色进行血液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肉牛总感染率为37.9%,该结果比2012年冯杰 等[3]调查贵州规模化养殖场肉牛的血液原虫检出率(76.93%)低,比2019年图雅 等[4]调查贵州关岭地区关岭牛感染率63.33%及安格斯牛感染率47.06%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时间、地区差异有关,同时也与养殖场/户加强灭蜱、积极药物预防等措施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双芽巴贝斯虫在该地区是感染率最高的虫种,总感染率为39.8%,其次是大巴贝斯虫(29.2%)。双芽巴贝斯虫主要由蜱虫叮咬传播,感染双芽巴贝斯虫的雌蜱,可以通过卵将病原体传给它们的幼蜱,甚至可以在蜱体内传递、保存达3个世代之久。因此,幼蜱开始吸血时,就能够使牛感染牛双芽巴贝斯虫病,1年内可暴发数次,预防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方法是尽量减少野外放牧,以舍饲为主,同时注意灭蜱,改善饲养管理水平,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并及时治疗。

对该地区肉牛2022年1—12月血液原虫感染情况分析,4—9月为感染高峰期,感染率达37.9%,冬春季节的感染率较低,结合该地区气候环境因素,4—9月为血液原虫传播媒介之一蜱虫的繁殖活跃期,作为主要感染源的5种血液原虫均可通过蜱虫进行传播,说明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与蜱虫的活跃度呈正相关。

不同生长阶段的机体性能和饲养管理不同,肉牛感染血液原虫的种类与感染率也不同。日龄越小的肉牛感染率越高,感染的原虫种类也越多,其中,1岁以内犊牛感染率最高,其次是1~2岁肉牛,3岁以上肉牛感染率最低。

多重感染增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肉牛血液原虫多重感染情况以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同时感染类型为主,1岁以内犊牛多重感染率较高,多重感染占该生长阶段感染率14.49%,3岁以上肉牛未发现多重感染情况,多重感染提示完善药物预防的配伍及饲养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4 结束语

本研究调查了贵州黔南地区肉牛血液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分布特征,建立该地区血液原虫监测库,以期为贵州黔南地区养牛业科学驱虫程序提供指导,为牛血液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原虫黔南贝斯
大大行,我也行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几种动物来源的蜱携带的细菌和原虫的检测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10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 06:22:04
梦回黔南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夜郎文学(2017年2期)2017-09-26 06:29:42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当代贵州(2017年16期)2017-06-07 08:21:51
水禽常见原虫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5年9期)2016-01-04 12:00:04
利什曼原虫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