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25 00:30:03王光琦
学周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异质学习效果分组

王光琦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兴趣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病有重要意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有些功利化,直接影响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导致体育教学重教学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而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还有利于教学主体角色的转变。

一、明确分组标准,实现科学分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单位,合理分组是提升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异质以及同质两个角度进行科学分组。

(一)按照异质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降低体育学习的难度。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按照异质来进行分组,让同一小组的成员在不同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样的小组就能通过合作实现有效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从个人技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实现合理分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运动技能也有所差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体育成绩等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合理评价,将学生的运动技能分为A、B、C 三个层级,之后进行分组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都要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组的人数定为六人,从每个层次中选择两名学生,这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构成都是相同的,而小组内部又是异质的,这样的分组显然更为科学。

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体育兴趣的角度进行分组。学生有天生就喜欢运动的,也有不喜欢运动的,将喜欢运动的学生分为一组固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喜欢运动的那组学生势必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喜好,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将喜欢运动的与不喜欢运动的分为一组,确保同组中既有喜欢运动的,也有不太喜欢运动的,这样每个小组就都能够在喜欢运动的学生的带领下,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项目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性格出发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性格各异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使其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火花,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综上,按照异质分组是要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划分学生层次,从每个层次中选择同等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从而实现科学分组。

(二)按照同质进行分组

异质小组虽然能够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但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问题,一些层次较高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帮助层次低的学生,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同质小组划分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质小组是将内在需求一致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之中,这样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条件。

比如,初三学生对体育课的主要需求是提高体育中考成绩,这是该年级学生的共同需求,但是将整个班级划分为同一个小组是不现实的,为此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细分。中考体育涉及若干项目,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个项目中十分突出,但是在另一个项目中就需要更为努力,据此所产生的需求就是提高这些体育项目的成绩,对此教师可以将具有同样需求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让该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练习,如立定跳远成绩不好的小组多练习立定跳远,100 米跑成绩不好的小组多练习100 米跑,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是选择同质小组,还是选择异质小组并没有定论,这两种形式都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及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的体育教学,都有优势与不足,因而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与应用,提高分组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

二、发挥教师作用,进行有效引导

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方式时,教师更要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教学方向出现错误。

(一)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对合作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小组人数。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最为适宜的小组人数也会发生变化。就目前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按照组织队形进行分组,通常是将四列横队或者四列纵队的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甚至达到了12 人,总体来说小组的人数太多,同一个小组成员之间还是无法实现充分交流,尤其是在学习技术性项目时,这种分组方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会更加突出,进而对合作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改变分组方式,将小组人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一分组方式非常适合学生共同学习简单内容,比如体育游戏、跑步等。小组人数的多少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在进行分组之前,教师须判定本节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如果教学内容是难度大的技术性项目,教师就要控制小组人数,一般以2 人、4 人一组为宜;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较低,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每个小组中学生的人数。

(二)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水平会有明显变化,小组之间的差异也会愈发明显,对此,教师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组间调整,有效避免两极分化,提升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水平差异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同质小组以及异质小组的分组依据都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B层次的学生可能下降为C 层次,C 层次的学生也可能逐渐上升到A 层次,当学生发生变化之后,小组中每个层次的人数就失去了平衡,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将发生变化的学生调整到其他有变化的小组中,以保持每个小组之间的平衡,确保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差异、合作形式等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即使每个小组中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该小组也不一定能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该小组中如果没有乐于沟通的成员加以带动,那么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好,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该生调到另一个更为活跃的小组中,带动该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从而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及时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组间调整,让班级的学生流动起来,以适应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变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合作学习是要让学生切实开展合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合作学习往往形同虚设,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调控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组内分工,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会越来越多关注分组,开始尝试按照科学的标准将学生分为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但是并没有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仅仅是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尤其是异质小组并没有实现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导致整个课堂十分混乱。

鉴于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组内成员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在组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分工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耗时耗力,如果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时都要重新分工,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增强小组的固定性,减少需要进行重新分工的机会。比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是技术性项目时,教师就可以让两个同等水平的学生为一组,目的就是互相练习,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因此每次涉及技术性项目时,教师都可以让这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练习,互相学习。当学生为异质小组时,教师就可以让A 层级的学生负责指导其他层级的学生进行练习,B 层级的学生负责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反馈,而C 层级的学生只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动作技术即可。这样的分组能够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就减少了今后组内分工的时间浪费,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体育学习和项目练习之中。

三、提供合作条件,创设教学环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相关条件,为合作学习的展开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提供足够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是造成合作学习模式形式化的主要原因,为了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必须在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为充分,这就需要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此外,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因而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发挥。只有做到上述两点,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倾听学生的真实心理,才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也就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应用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想要进行合作,才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因而教师要在真正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以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这样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就能够更加容易地产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特点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合作学习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通过鼓励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比如,在刚开始应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工,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合作,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训斥学生,而是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对学生作出激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以确保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同时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

(二)丰富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以及合作学习的特点,丰富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实现对合作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就教学实际来看,教师评价仍然是评价合作学习成效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以合理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因此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也应该成为两种主要的评价方式。此外,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第一负责人,是最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因而在以上三种评价方式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评,通过教师评价、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学生自评的紧密结合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客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开展。

猜你喜欢
异质学习效果分组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民族文汇(2022年14期)2022-05-10 03:08:22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
物理实验(2015年10期)2015-02-28 1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