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17)
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当中起着核心作用,无论是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生活情况,乃至于学生的家庭问题等都是班主任所要了解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对于周边环境的认知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加之自我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在管理上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如果不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就很难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不断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完成自我成长。
当前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受传统思想的制约,一些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只遵循经验行事,古板而教条,造成管理效果低下的现状,甚至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反感,以至于影响整个班级的环境建设。因此,当前班主任管理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理论,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要有充分的信心以及丰富的经验,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让班级形成良好秩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本身必须要能力达标,以适应本职工作,然而在实际管理当中,仅凭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建设的。高效的班级管理,应当是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当前班级管理中,这种合力并没有形成,班主任依然“单打独斗”。这不利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是造成班级管理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主体就是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学生同样可以在班级管理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自身对于班级的秩序、各项规章制度等深有体会,因此往往更加明白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生往往成为被忽略的环节,很多班主任喜欢的是乖巧听话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有自己的想法、容易提出不同意见的“刺儿头”,这其实违背了班级管理的原则,也与当前的教育理念不符。这种以班主任为中心、忽略学生自我体验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从而不利于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进而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不良影响。
人和环境相互动,环境发生改变时,人际关系也会产生改变,因此人际关系的状况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师生关系也是如此,班级环境取决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成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在当下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多数班主任是强硬专断型,导致师生关系不对等,学生对班主任多表现为畏惧、敬而远之。此外,在当前的教育管理中,由于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率,师生双方的压力越来越大,重压之下,师生双方的矛盾冲突加剧,双方关系非常紧张,这不仅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落实。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下,班级管理水平自然是难以提升的。
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级虽然设置了具体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际的约束,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制定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管理也只是简单的命令式,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学会遵守班规,最终导致学生懒懒散散、班主任应付差事的严重后果。学生对于遵纪守法没有基本的概念,班级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在生命的任何阶段,学习都是完成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阶段的班主任而言,要想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各类理论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班级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管理策略,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学习管理理论,在学习时不要拘泥于教育领域,也可以从企业管理入手,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在教育领域更加深入地发掘与管理相关的各类知识。此外,班主任还要在心理学方面多拓展知识面,充分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学习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班主任可以在视频播放、网络直播、小程序等平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例如“慕课”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班主任学习的平台,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班主任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听课,这样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还能够填充碎片化的时间。班主任必须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最终只有落到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在落实过程里,班主任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造,而是要奉行“拿来主义”的精神,把别人的理论知识和自我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在学习和实践之后,班主任还要注重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班主任应当奉行“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的学习过程,只有当完成这一闭环之后,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从而有效提升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应当扮演好“联合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与其他教育主体做好沟通,无论是各科任教师,还是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班主任都要谋求和他们的合作,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开展班级管理,以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1.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班主任,科任教师是在班级里对学生状况最为了解的教育主体,学生的学习、性格、思想等,很多科任教师甚至比班主任更加清楚。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当组织班级活动时,班主任要多和各科任教师沟通,积极听取各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在课下也要就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和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帮助科任教师解决在教学当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家长会上,班主任也不要忽略了科任教师,要让他们也能够参与进来,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引导各科任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交流。
2.及时听取家长意见,调整管理策略。对初中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价值,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助力。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和家长保持及时联系,把学生在班级当中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随时随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管理策略。针对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教育的疑惑之处,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解释,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召开相关主题的家长会,就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家长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化的探讨,从而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学生本身是教育的主体,这一点在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在班级管理当中,学生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当中的巨大价值,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班委会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要做好班委会的建设工作,让班委会成员在做好具体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完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由此可见,班干部的选拔尤其重要,班委会成员不但要业务能力过硬,还要在思想上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班干部选拔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不断增强其管理能力。班干部应当成为班主任的重要助手,班主任可以通过听取班干部的汇报,及时而迅速地了解当前班级当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给予回馈。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当中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要把管理职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下放。同时,班主任要强化其他学生的监督作用。班主任可以从学生当中挑选代表人员,让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搜集普通学生对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意见和建议,并集中汇报给班主任,这可以有效帮助班主任了解日常班级管理当中,班干部执行工作的能力和效果,防止出现滥用权利、舞弊等不良现象。此外,班委会还可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的各类建议,从而帮助班主任拓展思路。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下,班主任是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因此很多班主任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得十分严肃,如此才能“镇住”学生,但实际上,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性格活泼,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严肃,因此班主任的这种古板形象往往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推进。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以一种更亲切的姿态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消除抵触心理和反感心理,心甘情愿地接受管理。同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和各科任教师共同研究如何给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当中举行各类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当中完成学习,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班会这样的班级重要集体活动当中,班主任更要发挥自我的作用,和学生进行全面沟通,向学生多询问对于班级管理的各类意见,在此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班级当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
任何管理工作都必须有一个健全、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通常初中班级管理中都有基本的《中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中对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言行举止、文明礼貌、纪律道德等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做有纪律、有道德的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同时结合本班情况,围绕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督促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具体来说,班主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要涵盖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要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学生明白违反规章制度之后所应当接受的惩罚,从而自觉遵守班级制度。
第二,及时优化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自己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本班的情况,定期适当地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使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
第三,督促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例如,在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要在班会上向学生宣布要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给出班级内部的各项规定。这些班规包括考勤、纪律、卫生、学习、日常行为等,并有相应的监督负责人。对于制度的具体执行和落实,班主任要及时跟踪听取班干部的反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提升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手段,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越来越突显。虽然目前依然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但是班主任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只要班主任不断提升自我,改变传统观念,拓展管理思路,一定会让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