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婧
(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甘肃华池 745600)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经历,也可以借助写作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以此加强学生对不同语文知识的了解。随着高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讲授基础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等。但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再加上单纯的知识教学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更多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教师需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合理渗透情感、心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情感价值的塑造。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严重的局限性,教师很难找到渗透情感教育的缺口[1]。为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体会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师生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处,方便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时,学生会主动与教师探讨遇到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会得到改善,学生会改变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并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需重视情境创设方法的选择。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并尝试在语文课堂中加以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对情境设置缺乏精心设计,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果,引入的教学情境虽然形式花哨,但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有些内容甚至脱离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也有一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在设置情境时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教学情境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充分,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情境中,缺乏对情境的自我感知和情境中的自我感悟,导致情境教学的无效。
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还要保证情境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辅相成。以往教师习惯采用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创设情境,这些方式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形式上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已经成了新一代的“网民”,网络对高中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提高情境创设效率。
以往在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时,教师会提前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拓展,联系学生的实际经历搜集创设情境时所需的资料。比如在教学“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诗词、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他们指明其中涉及的基础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片面,并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主题,利用网络搜集更多具有拓展价值的资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有着较大差异。教师如果从宏观角度出发探究这方面的知识,容易增加教学难度,导致学生无法融入其中。对此,教师可以单纯从节日文化出发,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3]。教师可以分别搜集春节、端午、中秋等学生较为熟知的节日习俗,然后整理一些与之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融入情境中,体会不同地区的节日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利用网络创设的情境更具吸引力,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看法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会传授学生知识,还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文章锻炼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文本中的美,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认识到语文课程的价值。但是一些教师容易忽略鉴赏环节,将重心放在知识教学方面。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在众多情境创设方法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可以进一步发挥鉴赏教学的价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还会将音乐与文字融合起来,通过想象描绘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不同的人物形象或者壮丽景观。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翻译、分析诗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古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境。对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渲染情境,结合音乐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朗诵音频,让学生从音频中感受朗诵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之后再寻找符合这些诗词意境的音乐,比如琵琶乐《十面埋伏》,直接在原词基础上创作的音乐等。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所学的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如苏轼对昔日英雄的赞扬、对自身坎坷身世的感慨,还能体会到辛弃疾的郁郁不得志以及蓬勃的爱国情怀。教师借助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诗词中的悲怆美。在对散文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从而锻炼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为学生营造某种情境氛围,并促使学生融入其中。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融入其中,切实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所处情境,进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课文都可以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教师要在教学开始前合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剧本,为学生后续的角色演绎打下基础。教师在利用角色演绎创设情境时,要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角色,保证他们可以在演绎时与角色产生共鸣,进而体验他们的情感经历和内心感受。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文具有一定难度,除了会增加大量古诗词、文言文外,还会注重学生对名著的了解。为此,教师可以从这些教学内容出发,搜集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演绎不同的角色。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来说,教师可以先确定其中会涉及的人物,然后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好“演员”,定好“角色”,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观看的影视片段以及文本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林教头的无奈和内心压抑的愤怒。在此种情境下,即便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也会非常积极地融入情境中,体会和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语文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时,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挖掘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将其融入课堂中。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他们熟悉的事物来调动其探究欲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与学生展开互动,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例如在商场的猜灯谜游戏,背诵相应古诗词便可以免除景点门票的活动,以及父母借语文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典故进行说教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逐渐改变对语文课程的看法,真正喜欢上语文,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劝学》进行教学时,便可以营造相应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被劝学的场景。大部分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会非常积极地进行描述,并引发大家的共鸣。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调动之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劝学》中的内容。在这种氛围下,整体教学质量会得到明显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通过提问与学生展开互动,也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教学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自学能力,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属于难度比较大的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翻译文章内容、理解词语含义、分析文章内容。但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在对《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文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与人物相关的问题:“秦始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荆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项羽的生平是怎样的?”“项羽为何没有杀刘邦?”学生在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时,会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想象融入情境中,从中体会到紧张感。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会主动分析故事的发展情况,深刻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探究习惯。
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重视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学评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尤其在最初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如果教学评价结果变化较大,说明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此种情况下,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情境教学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情境创设方式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会采用考试或者测试的方式,根据成绩的起伏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但此种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无法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为此,教师要调整评价方式,增加日常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从综合角度出发,得到相对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个反向评价环节,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对情境教学的看法,从而为后续高效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情境教学法,为了在教学时高效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还要深入探究在语文课堂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总结高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以此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